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規定:“經營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業秘密:
(一)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三)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第三人明知或者應知前款所列違法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視為侵犯商業秘密。
1、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盜竊,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竊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利誘,是指以物質和非物質利益誘使掌握和了解權利人商業秘密的有關人員向其披露商業秘密,這是實踐中常見的一種方式。脅迫,是指以給商業秘密權利人或掌握了解商業秘密的有關人員造成損失相要挾,迫使其交出商業秘密的行為。
2、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不正當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這是行為人侵犯商業秘密這一非法行為的繼續。是對商業秘密的進一步侵犯。披露,是指行為人公開非法獲取商業秘密的行為,不論出于何種目的和動機,只要實現了公開的行為即可構成。使用,通常指行為人以獲取經濟利益為目的,將非法獲取的商業秘密直接用于生產、經營之中的行為。允許他人使用,指行為人將非法獲取的商業秘密提供和轉讓給他人使用。
3、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
這一種侵權行為是以行為人和權利人之間有保守商業秘密的權利義務關系為前提的。雖然行為人因合法方式獲得和掌握了權利人的商業秘密,但應嚴格地履行保密義務。如果是行為人違反保密義務,將其掌握的商業秘密予以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顯然屬于一種嚴重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4、第三人明知或應知他人以不正當手段侵犯了權利人的商業秘密,而予以獲取、使用或者披露該商業秘密的,也視為侵犯商業秘密。
所謂第三人,指直接獲取權利人商業秘密的行為人以外的其他人,明知是對向其傳授商業秘密的人具有獲取商業秘密的非法行為的確切性認識,應知是一種主觀上的預見性。只要將行為人明知或應知他人以不正當手段侵犯了權利人的商業秘密而對該商業秘密予以獲取、使用或披露的,盡管具有間接性質仍構成對商業秘密的侵犯。
以上幾點,就是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了。對于商業秘密,是被保護的,我們不能有僥幸心理而去做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底線是不容許觸犯的。希望這些內容可以幫到您。如果您的問題比較復雜,我們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前來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占用濕地怎么處罰
2021-02-01被撞做理療報銷嗎
2020-12-28倒簽合同存在哪些風險
2021-03-26公司怎么注銷
2021-03-02監護人在被監護人緩刑期間能否出境
2021-01-09贈與財產屬于夫妻共有嗎
2020-11-29繼承權可以放棄嗎
2021-02-28婚姻口頭協議多久無效
2021-02-13建筑施工強制性規范有哪些
2020-11-16拆遷安置房可以買嗎
2021-01-10集資房新房出售有什么問題
2021-03-19試用期不合格辭退入職體檢給報嗎
2021-02-24拘役是否要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21解除勞動合同前提有什么
2020-12-14雇傭關系的賠償責任是什么
2021-02-25離婚訴訟中,以夫妻一方為被保險人的人壽保險應如何分割
2021-01-21意外險購買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18被保險人交通肇事逃逸保險公司是否需要賠償
2020-12-25此人身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1-01-14買賣雙方保險利益轉移時間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