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預備:我國刑法第22條第1款規(guī)定:“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我國刑法學界認為這只是對犯罪預備行為的描述,并非犯罪預備的概念。根據(jù)這一規(guī)定及有關刑法理論,犯罪預備形態(tài),是指行為人為實施犯罪而開始創(chuàng)造條件的行為,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著手實行犯罪行為的犯罪停止形態(tài)。
犯罪未遂:是指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形。
犯罪未遂的特征:
(1)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犯罪行為進入了實行階段。
(2)犯罪未得逞。通常表現(xiàn)為沒有發(fā)生犯罪結果,但并不是凡是發(fā)生了犯罪結果的都是犯罪已經得逞。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我國《刑法》第23條規(guī)定:“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的情形。
犯罪中止具有:中止的時間性、中止的自動性、中止的客觀性和中止的有效性四個特征
(1)中止的時間性;犯罪中止必須發(fā)生在“犯罪過程中”即:犯罪中止既可以發(fā)生在犯罪預備階段,也可以發(fā)生在犯罪實行階段;犯罪還沒有形成結局,既不是未遂,也不是既遂。犯罪既遂后自動恢復原狀的,不成立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后也不可能出現(xiàn)犯罪中止。
(2)中止的自動性;即行為人認識到客觀上可能繼續(xù)實施犯罪或者可能既遂,但自愿放棄原來的犯罪犯罪意圖。
(3)中止的客觀性;
(4)中止的有效性。犯罪中止,必須是沒有發(fā)生作為既遂的犯罪結果,否則就不成立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成立并不要求沒有發(fā)生任何犯罪結果,而是沒有發(fā)生作為既遂標志的犯罪結果。
我國《刑法》第24條規(guī)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還有疑問請來律霸網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同意股權轉讓需要多久
2021-01-26借條和欠條的訴訟時效
2021-02-09質疑產品質量誰舉證
2021-01-22異地離婚怎么辦理,異地可以辦理離婚手續(xù)嗎
2020-12-20法院分割財產要多久
2021-02-09拆遷補償款能否強制執(zhí)行
2021-01-15主合同消滅擔保合同也消滅嗎
2021-03-02雇傭關系無底薪可以嗎
2021-02-21怎么做才能進行人才保密
2021-02-09如何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14暑期工7天試用期無工資合法嗎
2021-02-06云南省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26人事外包與勞務派遣有什么區(qū)別
2020-12-13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征及主要條款有哪些
2020-12-02什么是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
2020-11-15保險公司14年后為失誤埋單
2021-03-13保險100萬撞死人賠多少
2020-12-08保險理賠糾紛訴訟時效應該從何入手
2020-11-28保險公司保護被保險人利益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15保險合同必須是書面形式的嗎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