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解答:
如那幫人與你朋友無任何矛盾糾紛,卻持仿真手槍、砍刀砍你的朋友,你朋友奪下刀和槍后,再去砍傷那幫人,你朋友的行為屬于防衛過當。
相關法律知識:
一、正當防衛的概念
正當防衛在刑法理論上屬正當行為中的一種,所謂正當行為,國外一些刑法理論也稱之為排除社會危害性行為或違法阻卻事由,它是指行為的外部特征符合某種犯罪的構成要件,但在實質上不但沒有社會危害性,而且對個人和社會有益。由于這種行為的實施,使正在發生社會危害性(或違法性)得以排除,因而被認為是合法的,不負刑事責任。
我國1979年刑法第17條第1款規定:“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人身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當防衛行為,不負刑事責任”。該條規定只說明了實施正當防衛的條件,至于正當防衛的定義卻未加以解釋和表述。在司法實踐中,人們頭腦中關于正當防衛的概念只是刑法理論中的學理性解釋,且該條款對正當防衛所保護利益的主體和對象,只限于“公共利益”及“人身權利”,另外,對“其他權利”沒有具體化,過于簡略。因而在司法實踐操作的具體做法中存在不統一的現象。
新刑法第20條第1款通過立法解釋,明確地表述了正當防衛的概念,即“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該條款的規定較1979年刑法所規定的正當防衛制度,在被保護利益的主體前增加了“國家”,在被保護利益的對象上增加了“財產”,同時在防衛的對象上,明確規定為“不法侵害人”,從而這次修訂后刑法對正當防衛概念的表述,更趨全面和科學。
二、正當防衛的構成條件
修訂后刑法第20條第1款在明確地表述了正當防衛概念的同時,對實施正當防衛所必須具備的條件作了具體的規定。
第一,防衛目的正義性。實行正當防衛必須是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這是正當防衛的主觀條件。
第二,防衛的針對性。實行正當防衛必須是針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的行為才能實施,這種不法侵害行為既包括暴力行為,也包括非暴力行為,同時,須具有社會危害性、違法性、現實性、緊迫性,但并不要求已達到犯罪的程度,違反治安管理等違法行為,也可以實施正當防衛。這是正當防衛的起因條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判刑三年最快多久出來
2021-03-01非法行醫的概念
2021-03-12交通事故新規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20酒駕和醉駕的區別
2020-12-15父親交不起贍養費孫子能交嗎
2021-02-18刑事被告人沒有戶籍怎么辦
2021-02-08合同形式瑕疵處理
2020-11-18工地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08見 證 書(處理公民財產事宜)
2021-02-23合同期滿后公司終止合同應該怎樣補償
2021-03-24勞動監察部門能否確立勞動關系
2021-02-10農民工工傷可享受哪些待遇?
2020-12-15哪些勞動爭議可由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
2021-02-17什么情況員工仲裁不被受理
2020-12-10團體意外險期限是多久
2021-03-02學生意外傷害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06應該加入產品責任強制保險條款
2020-12-12家庭財產保險案例
2021-01-21人身保險的險種具體是指什么
2021-01-06保險合同和保險合同主體的定義是什么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