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確把握正當防衛的具體界限
1、無刑事責任能力人實施的侵行為與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犯罪分子所實施的不法侵害行為加以區別。對于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患者的,侵害行為一般不宜實施正當防衛,因為這部分人屬無刑事責任能力的人,他們的犯意與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具有根本的區別。因此,在受到他們的侵害時,應盡可能地采取其他方法躲避侵害,只有在迫不得己的情況下,才允許實施正當防衛。如果防衛人對象的刑事責任能力不明知或不可能明知時,也可以實施正當防衛。
2、正確區分正當防衛與相互斗毆。正當防衛是侵害者明顯地實施不法侵害,在雙方結束斗毆以后,一方出于報復,又重新主動侵害對方,而對方不愿再行斗毆,退避不予還手,但在無路可退的情況下,確屬被迫自己反擊的,不能再當作互毆案件對待。如果防衛行為沒有過當,則應視為正當防衛。(2)區分正當防衛與互相斗毆,不能單純以行為人過去有無劣跡,當時是否攜帶兇器為劃分界限,而必須以行為人是否符合正當防衛條件為標準。在審判實踐中,往往把一些曾因打架斗毆被拘留過或者有過其他違法犯罪行為或者為了防身而非法攜帶管制刀具的人所實行的正當防衛,誤認為是“互毆”或者“尋釁械斗”。對于這類案件,必須結合具體案情作實事求是的全面分析。
3、正確區分對故意犯罪與過失犯罪的行為人實施正當防衛。正當防衛要制止的具有意識的不法侵害行為,即故意的行為,而過失犯罪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只有在危害結果實際發生以后,犯罪才能成立,過失犯罪旦成立,因此不存在正當防衛的問題。
4、由于事實認識錯誤而對第三者造成損害的,不5、正確區分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險。刑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己采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該條還規定:“關于避免本人危險的規定,不適用于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正當防衛是合法行為與不法侵害的對抗,而緊急避險是合法權益的沖突,兩者區別在于:(1)危害來源不同,正當防衛的危害來源只能是不法侵害,而緊急避險的危害,來源于自然界的侵襲以及其他方面的侵襲;(2)行為損害的對象不同。正當防衛只能損害不法侵害者本人權益,而緊急避險的損害對象則是他人的權益或公共利益;(3)對行為的要求不同。正當防衛是只要存在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即可,而緊急避險只有在迫不得己的情況下,才可實施;(4)對損害程度的要求不同。正當防衛所造成的損害可大于或等于不法侵害行為造成的損害,而緊急避險行為所造成的損害必須小于危害所可造成的損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購置固定資產是否需繳納印花稅
2021-02-26交通精神賠償最高限額是多少
2020-12-13做企業技術顧問違法嗎
2021-02-27遲延交房訴訟時效怎么計算
2020-12-04可作為遺產繼承的財產有哪些
2021-03-13交通肇事如何賠償
2020-12-24基層醫院醫療糾紛的防范措施
2021-01-15劃撥土地沒房產證怎么過戶
2021-02-26交強險賠償范圍及限額有什么變化
2020-11-24《人身保險新產品》六大亮點修改 消費者維權有章可循
2021-02-03保險理賠后還可以索要折舊費嗎
2021-01-09出門旅游因為暴雨致人受傷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5保險利益原則的目的和適用范圍是什么
2021-02-11承包的土地可以領取糧補嗎
2021-01-05承包經營權行使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28國有土地出讓違約金可減免嗎
2021-01-28農村房屋只有一般在拆遷范圍之內,怎么辦
2021-02-19被拆遷人有權查閱評估報告嗎
2021-03-19拆遷安置房質量有問題,拆遷戶可以拒絕收房嗎
2020-12-28農村拆遷戶口遷出還有補償款嗎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