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解釋》的該條規定有進一步商榷的必要,以澄清勞動爭議仲裁申訴時效與訴訟時效的關系,切實保護勞動關系當事人各方的合法權益。筆者不揣淺陋,擬就勞動爭議仲裁申訴時效與訴訟時效的聯系與區別作一探究,以期拋磚引玉,就教于方家。
一、勞動爭議仲裁申訴時效與勞動爭議訴訟時效的聯系與區別
訴訟時效是指民事法律規定的保障權利人通過訴訟實現請求權利的有效期限。在訴訟時效屆滿后,權利人無權依訴訟程序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在訴訟時效屆滿后,權利人雖可提起訴訟,但其權利得不到法律保障。故訴訟時效屬于消滅時效。勞動爭議訴訟時效是指勞動爭議關系中的權益主張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行使權利,即喪失請求人民法院依訴訟程序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的權利的法律制度。勞動爭議仲裁申訴時效,是指勞動爭議糾紛案件當事人因勞動爭議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要求保護其合法權益的法定期間。勞動爭議仲裁申訴時效制度最早出現于國務院1987年7月31日發布的《國營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第十六條中:“當事人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應當提交書面申請。屬于本條規定第二條第一項(因履行勞動合同發生)的勞動爭議,當事人應當從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或者從調解不成之日起30日內,向仲裁委員會提出;屬于本規定第二條第二項(因開除、除名、辭退違紀職工發生)的勞動爭議,當事人應當自企業公布處理決定之日起15日內向當地仲裁委員會提出。”
《規定》對勞動爭議仲裁申訴時效進行了分門別類的規定,依據勞動爭議的種類分別規定為60日、30日和15日。國務院1993年7月6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當事人應當從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六個月內,以書面形式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超過前款規定的申請仲裁時效的,仲裁委員會應當受理。”《條例》將勞動爭議仲裁申訴時效由原來的分門別類規定統一規定為6個月。1994年7月5日頒布的《勞動法》以法律的形式對勞動爭議仲裁申訴時效做出了規定。該法第八十二條規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而1995年8月11日勞動部發布的《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第85條規定:“‘勞動爭議發生之日’是指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私企不發工資怎么解決
2021-01-10離婚賠償適用于訴訟時效嗎
2020-12-02交通事故鑒定費屬于強制險賠償嗎
2021-02-12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標準是怎樣
2021-02-26交通事故碰到人如何處理
2021-02-28最新中止審理申請書模板2020是怎樣的
2021-03-13無責撞死人要坐牢嗎
2021-02-01人身損害中的醫療費該如何認定
2020-11-12意向合同需要本人簽字嗎
2021-01-14建筑工程補充合同與主合同結算單價不一致怎么辦
2021-03-11我國工程保險有沒有法律保障
2021-01-02旅游保險法有哪些相關規定
2020-11-30保險公司利用公司內部文件規定免責條款無效
2021-01-25韶關山洪致3人失蹤1人死亡,有沒有保障自然災害的保險
2021-03-23非營業車輛進行營業運輸發生事故,保險公司可否免責?
2021-03-24保險代理人失職責任到底應該由誰來負擔
2020-12-16萬能保險 UniversalLife
2021-03-01土地經營權是怎樣抵押的
2021-03-12有土地出讓金的房子房價高嗎
2021-03-25私人土地轉讓協議書范本包括哪些條款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