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平市發生因醫療糾紛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的第二天,福建省有關部門聯合發出了《關于在全省建立醫患糾紛人民調解組織的通知》。
“這份文件我們已經醞釀很久了,它出臺的時機和南平醫鬧事件在時間上是個巧合,其實沒有必然聯系。”福建省衛生廳官員今天上午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時開門見山地說。
南平醫鬧事件只是福建省近期發生的一起典型的醫患糾紛事例。此前,各地頻發的大小醫鬧事件已經引起福建省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并考慮從機制上進行解決。
談及近年來醫患糾紛增多的原因,福建省衛生廳官員認為,“首先與整個社會大背景有關”。因為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矛盾的凸顯期,醫患糾紛是社會矛盾在醫院的體現。表面上看,醫患糾紛是醫院與患者在醫療服務過程中所產生的矛盾或沖突,是醫院與患者之間的事情。實質是有復雜的社會因素的,有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原因,是政府與社會管理的問題。
“其次,醫患矛盾是醫療市場化、商品化,把醫患關系變成了買賣關系的結果。”一方面,患者認為,我花了錢,醫院就應該把病看好。但醫療是個高風險的行業,有的病花再多錢也不一定治得好。另一方面,目前公立醫院的運行機制,導致醫院的趨利行為。
記者在三明某公立醫院采訪時了解到,政府每年對該院的投入,僅及醫院全年開支的5%,剛夠發退休人員工資。而其他經費開支,要醫院自行解決。這種把醫院當企業來經營的做法,無形中把醫院和醫務人員推到了患者的對立面。“第三,當前處理醫患糾紛的機制不順也是問題所在。”這位官員說,作醫療事故鑒定,是衛生部門的人在作,公信力不夠;上法院打官司,拖得時間太長。于是,以“鬧”為特征的“協商”方式,客觀上成了解決醫患糾紛的首選。
這位官員強調,建立醫患糾紛人民調解組織,就是為了解決醫患糾紛處理機制不順的問題,“我們已經在漳州市做了試點,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現在準備在全省推廣”。
他介紹說,漳州市成立了11個人民調解委員會,在各級醫療機構設置了43個人民調解工作室。調解室負責重大醫療糾紛隱患的常規排查,一旦發生醫療糾紛苗頭,立即按照相應的法律、法規及時做好疏導調解工作。預防在早,處置在小,掌握矛盾化解工作的主動權。發生重大矛盾糾紛時,調委會組織人員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防止事態擴大,介入糾紛的調處,直至妥善解決。
福建一些地方的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實踐證明,用人民調解的方式解決醫患糾紛,在充分尊重當事人自主意愿的基礎上,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以不違反公序良俗、不超越道德底線為標準,以情理法結合的方式,促成雙方當事人達成一致,合情、合理、合法,既從根本上化解雙方矛盾,又能達到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雙贏”。
在福建省衛生廳給記者提供的今年5月召開的“福建省創建‘平安醫院’活動現場會”材料中,對“人民調解方式化解醫患糾紛的獨特優勢”做了詳盡的描述:
一是中立性。隸屬于人民調解委員會的醫療糾紛調解組織,屬于群眾性組織,具有民間的調解性質,屬于醫患之外的第三方,與雙方都沒有利害關系,既不袒護任何一方,又可以緩沖彼此的對立情緒,消除雙方顧慮,贏得信任,利于糾紛的化解。二是專業性。調解組織成員均由長期從事法律、醫療專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人員擔任,他們既懂得相關法律,又懂得醫院管理,因此,在調處糾紛時,能夠對可能涉及的法律責任、醫患糾紛處理程序和處理結果的可能性進行分析。同時從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出發,提出合情合理的建議,從而贏得當事人的信賴,為解決糾紛奠定良好的基礎。另外,由于調解員有專業知識,還能在調處糾紛的同時,通過釋醫說法,引導公民正確維權,從而預防新的矛盾糾紛的發生。#p#分頁標題#e#
三是零成本,高效率。醫患糾紛如果通過行政調解或司法訴訟解決,時間長。此外,醫療鑒定、訴訟費、律師費等,患方必須自己先繳納。相對而言,人民調解解決醫患糾紛一般都在一個月左右結案,而且調解組織不以營利為目的,從受理到調解,不收取任何費用,對患方而言幾乎是零成本,無疑減輕了他們的維權成本,同時也提高了維權效率。
當然,解決醫患糾紛,僅僅靠第三方調解機制還是不夠的。福建省衛生廳的官員認為,還要強化醫患糾紛的應急處置機制,及時化解、妥善處置,把糾紛雙方導入第三方調解機制。在成功調解之后,還要有“醫療責任保險機制”做保障,以實現快速賠付。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
2009-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六十三號)
2007-03-1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的決定(2001)
2001-06-30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01修正)
2001-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葡萄牙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2006-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的決定(2006)
2006-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的決定
1983-09-02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1983-09-05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已修定]
1988-04-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廣東省、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所屬經濟特區的各項單行經濟法規的決議
1981-11-26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
199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鄉鎮企業法
1996-10-29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
1999-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決定
2001-10-27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2013修訂)
2013-12-07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2017修訂)
2017-04-14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2016修訂)
2016-02-06自然災害救助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2017)
2017-05-28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食鹽專營辦法(2017修訂)
2017-12-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建設部省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2013-12-02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1970-01-01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
2007-04-22國務院關于部委管理的國家局設置的通知
2013-03-19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2-11-0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16號
2012-03-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