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業開放程度高,金融市場體系齊全,銀行業金融機構眾多,外資銀行地區管理總部和中資商業銀行總行營運中心大量集聚。隨著開放的日益擴大,上海銀行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金融創新速度加快,客觀上對銀行業監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明確監管目標
《銀監法》樹立的監管目標,旨在確保銀行業穩健的前提下提高銀行業的競爭力,協調兼顧了穩健與效率兩大價值取向
從國際銀行業監管實踐看,隨著銀行業和金融市場的發展,人們對于銀行業安全與效率兩者關系的認識經歷了數次反復。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金融監管理論主張嚴格監管、安全優先;70年代到80年代末,則主張金融自由化、效率優先;90年代以來則又逐步轉向追求安全穩健與效率的協調并重?!躲y監法》第三條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了中國銀行業監管的目標,即兼顧銀行業“穩健”與“效率”這兩大主題。
一、促進整個銀行業合法、穩健運行,維護公眾信心。銀行業屬于高風險性行業,而且風險往往具有較強的“傳染效應”,容易演變為系統性風險。遠的如上世紀30年代美國金融業大危機,近者如90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均為前車之鑒。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促使銀行業金融機構合法、審慎經營,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保障金融系統的穩健和安全,成為銀行業監管的首要目標。
同時,銀行又是經營信用的特殊企業,銀行業的穩健運行,有賴于公眾對銀行業信心的維系。但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有限責任制與經營的高負債性,又會導致經營者存在過度涉險的機會主義行為,威脅存款人資金的安全性。加之金融市場上信息的不對稱性,包括存款人在內的廣大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處于信息弱勢。出于對金融消費者整體利益的考慮,銀行業監管者應當提供市場公信這樣一種公共產品,有效防范銀行業的系統性風險,增強公眾對銀行業的信心,防止出現集中性恐慌,維護銀行業穩健運行。監管者要通過宣傳教育工作和相關信息披露,增進公眾對現代金融產品、服務和相應風險的識別和了解。通過加強信息披露,提高銀行業經營的透明度,以利市場參與者合理決策。并在不損害銀行和客戶的基本利益的前提下,盡可能增加銀行財務信息的公開性,確保信息披露的充分、及時和可靠,加強社會監督。
改進監管方式
? 《銀監法》50個法條中,有27條直接體現了巴塞爾核心原則的監管理念,為所有銀行業金融機構確立了以審慎經營為核心原則的統一監管標準,改變了原先根據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同類別分別制定法律、法規、規章進行規范的狀況
? 《銀監法》將存款人和其他客戶合法權益的保護納入其立法宗旨,有助于公眾法律意識的提高和心理預期的穩定。
? 二、鼓勵公平競爭,提升銀行業整體競爭力。安全與穩定并不是一個靜態的概念,不排斥效率與競爭。事實上,有序競爭和不斷提高的效率可以增強銀行業抗擊風險的能力。為此,監管者應致力于為銀行業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制止各種不正當競爭行為,確保市場主體平等的法律地位和市場機會。
? 同時,隨著中國銀行業改革開放的不斷加深,還要求我們遵守入世承諾,切實維護中外資金融機構間的公平競爭。綜上所述,《銀監法》樹立的監管目標,旨在確保銀行業穩健的前提下提高銀行業的競爭力,協調兼顧了穩健與效率兩大價值取向,為我們的監管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對監管工作目標的認識都應統一到《銀監法》第三條的規定上來,不斷創新監管手段,樹立新的監管理念,努力為上海銀行業改革發展創造一個公平、公正和公開的市場環境,促進中資銀行業的改革與創新發展,提高中資銀行業的綜合競爭力。? 《銀監法》總結了中國多年的銀行業立法和監管實踐的經驗,充分吸收并借鑒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制定的《有效銀行監管的核心原則》,以及其他國際銀行業監管的先進理念和良好做法?!躲y監法》50個法條中,有27條直接體現了巴塞爾核心原則的監管理念,為所有銀行業金融機構確立了以審慎經營為核心原則的統一監管標準,改變了原先根據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同類別分別制定法律、法規、規章進行規范的狀況,標志著中國銀行業監管方式從偏重合規監管向以風險監管為基礎兼顧合規監管的轉變。#p#分頁標題#e#
? 一、強化以風險監管為基礎并兼顧合規監管。隨著現代金融業的創新速度加快,金融業務、功能和展業方式日趨多樣,金融市場風險傳遞加劇,風險因素日趨復雜,對金融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銀行業監管機構不能僅限于事后檢查式的合規性監管,而應更加關注銀行業金融機構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和意愿,加強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風險防范和控制,以便更有效地達到合規監管的目的。
? 《銀監法》第21條明確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遵守審慎經營規則。審慎經營規則的范圍,包括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制度、資本充足率、資產質量、損失準備金、風險集中、關聯交易和資產流動性等方面。該法還明確規定了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兩種互為補充的方式,并要求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監督管理信息系統、銀行業金融機構監督管理評級體系和風險預警機制,制定現場檢查程序,以規范、有效實施監管。
? 銀監會組建之初,在總結以往監管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管風險、管法人、管內控和提高透明度”監管理念,提出了監管工作的“四個目標”和“六條良好監管標準”。這些都是與審慎原則相一致的。上海銀監局成立以來,按照銀監會的有關要求,根據上海銀行業的發展特點,提高以風險為本的持續性審慎監管能力,突出重點,有效配置監管資源,以發揮最大的監管效用。借鑒國際銀行業的監管方式,積極探索基于ROCACAMELS和SOSA的分類監管方法,加強監管的標準化和專業化。在外資銀行監管與股份制商業銀行監管兩個方面率先試行分類監管,制訂了在滬外資金融機構分類監管制度和股份制商業銀行上海分行的風險評估和分類監管方案,努力推進監管創新,強化風險監管。
? 二、通過風險監管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內部控制建設。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內控制度是確保銀行體系得以正常運轉的前提條件。巴塞爾委員會制定的有效銀行監管的核心原則,也明確了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內控制度是防范風險的第一道防線,市場約束機制是防范風險的第二道防線,監管者則是第三道防線。銀行業監管是否有效,首先取決于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內控機制是否有效以及其自身是否具有風險管理的能力和意愿。因此,風險監管首先要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和適當的激勵約束機制,《銀監法》強調了監管者需從合規監管轉向以市場為基礎的審慎監管,要求監管者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內控制度和風險管理的評價和監管,充分調動銀行業金融機構管理風險的積極性。?
????授權、約束并舉
對監管機關而言,它既有義務不折不扣地行使好法律賦予的權力,又有義務接受法律的制約和監督,合法、切實有效地行使監管權
《銀監法》一個鮮明特點,是進一步賦予了監管者相應的權力,同時又充分考慮了對監管權力運作的規范,形成了對監管機構嚴格的監督制約和問責機制,對監管機關而言,它既有義務不折不扣地行使好法律賦予的權力,又有義務接受法律的制約和監督,合法、切實有效地行使監管權,《銀監法》對監管者授權與約束的規定,體現了國家對進一步提升監管者專業化水平和推動依法監管的決心。
一、賦予監管者更充分的權力?!躲y監法》在對監管機構使用監管手段和措施的規定方面,賦予監管者比原有關法律更大的授權。
比如,第37條賦予了監管者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具有采取強制措施的權力;第38條在原《商業銀行法》有關處理有問題金融機構的基礎上,借鑒了國際上危機金融機構的處理實踐,增加了“促成重組”的規定;第41條關于查詢賬戶和申請凍結資金的規定,則有助于監管者搜集更充分的資料。此外,監管者還有權要求與銀行業金融機構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進行監管會談;有權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規定進行信息披露;有權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進行警告、罰款以及行業禁入、通知管理機構限制其出境等,為實施有效銀行監管提供了必要的法律支持。#p#分頁標題#e#
二、對監管者施以更強的制約,提出更高的要求?!躲y監法》在授權的同時,充分考慮了對監管權力運作的規范,形成了對監管機構嚴格的監督制約和問責機制。
一方面,要求銀行業監管機構建立內部監督制度;另一方面,規定國務院審計、監察等機關,依法對銀行業監管機構實施外部監督,同時還要求監管機構公開監管程序,增強監管工作透明度,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
《銀監法》的上述規定以及對監管機構工作人員的專業水準、職業操守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將有利于提高監管的專業化水平和效率,體現了依法、公開、公正和效率的監管原則。
目前,上海正在國際金融中心邁進。在中國已經加入世貿組織,金融開放不斷擴大的背景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既面臨新的機遇,也面臨許多挑戰,新情況和新問題會不斷出現。
《銀監法》的頒布,為中國銀行業監管實現與國際接軌提供了契機,有利加強對銀行業的依法監管、有利提高銀行業風險管理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有利處置上海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風險,有利促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我們將充分利用《銀監法》頒布和中國金融業進一步開放的有利時機,認真學習貫徹好該法,努力開創上海銀行業改革開放新局面。
(作者為上海銀監局局長、經濟學博士、研究員)文章原載于《國際金融報》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19修正)
2019-04-23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2009年修正)
2009-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
2014-1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
1987-01-2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1980-02-2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2009第二次修訂)
1999-08-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二款的意見
1999-01-16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5-04國務院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
2015-08-1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3-06-16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做好2011年電力運行調節工作的通知
2011-03-2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關于2010年糾風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
2010-04-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0年食品安全整頓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0-03-02保安服務管理條例
2009-10-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無錫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09-03-16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路運輸管理條例》的決定
2008-12-27國務院關于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新設立高新技術企業實行過渡性稅收優惠的通知
2007-12-26國務院關于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7-12-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扶持生豬生產穩定市場供應的通知
2007-12-20國務院關于核事故損害賠償責任問題的批復
2007-06-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基層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
2007-07-31關于轉發《中華全國總工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的若干意見》的通知
2007-07-25國務院關于女工作人員生產假期的通知[失效]
1970-01-01國務院批轉國家建委、國家建材總局關于加速發展建材工業的幾項措施的通知
1979-02-21國務院關于調整工資區類別的幾項具體規定[失效]
1979-11-08工程技術干部技術職稱暫行規定[失效]
1979-12-10國務院關于嚴格控制農村勞動力進城做工和農業人口轉為非農業人口的通知
1981-12-3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經濟法規研究中心《關于對國務院系統過去頒發的法規規章進行清理的建議》的通知
1983-09-22工礦產品購銷合同條例[失效]
1984-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