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務院同意民政部《關于調整設市標準的報告》,現轉發給你們試行。
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新形勢,適當調整設市標準,對合理發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推進我國城市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各地要認真總結設市工作的經驗,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搞好規劃,合理布局,嚴格標準,有計劃、有步驟地發展中小城市。已經設市和擬設市的地方,都要十分重視農村工作,十分重視農業生產,以使城鄉經濟協調發展。
新的設市標準由民政部負責解釋。
關于調整設市標準的報告
國務院:
現行設市標準,是一九八六年經國務院批準試行的。從試行的情況看,現行設市標準貫徹了改革精神,方向是正確的。執行這一標準,使設市工作走出了新的路子,基本適應了近年來城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六年多來,我部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城市發展的基本方針,按照現行設市標準,積極而穩妥地新設了一批市的建制,加快了這些地方的繁榮和發展,促進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化進程,推動了我國城市總體布局逐步趨于合理。但是,在實施過程中,現行設市標準也反映出一些不足,主要是:有的指標統計難度較大,且難以核實;一些設市時需要考察的重要條件在現行標準中尚未體現;有些指標還不盡科學合理;分類指導的原則在標準中反映不充分;沒有規定設置地級市的標準等。為了進一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逐步完善設市標準,我部從一九八九年開始,即著手設市標準的調整和修改工作,在深入調查研究,形成修改稿的基礎上,又征求了國務院有關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有關科研單位的意見?!鞍宋濉庇媱澒己?,又按“八五”計劃中關于“城市發展要堅持實行嚴格控制大城市規模,合理發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針,有計劃地推進我國城市化進程,并使之同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的精神,作了相應的修改。經過反復研究和論證,建議對一九八六年國務院批準試行的設市標準作以下調整:
一、設立縣級市的標準
(一)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四百人以上的縣,達到下列指標,可設市撤縣:
1、縣人民政府駐地所在鎮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含縣屬企事業單位聘用的農民合同工、長年臨時工,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準登記的有固定經營場所的鎮、街、村和農民集資或獨資興辦的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城鎮中等以上學校招收的農村學生,以及駐鎮部隊等單位的人員,下同)不低于十二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于八萬??h總人口中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于30%,并不少于十五萬。
2、全縣鄉鎮以上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不低于80%,并不低于十五億元(經濟指標均以一九九○年不變價格為準,按年度計算,下同);國內生產總值不低于十億元,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到20%以上;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于人均一百元,總收入不少于六千萬元,并承擔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務。
3、城區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其中自來水普及率不低于65%,道路鋪裝率不低于60%,有較好的排水系統。
?。ǘ┟科椒焦锶丝诿芏纫话偃酥了陌偃说目h,達到下列指標,可設市撤縣:
1、縣人民政府駐地鎮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于十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于七萬。縣總人口中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于25%,并不少于十二萬。
2、全縣鄉鎮以上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不低于70%,并不低于十二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不低于八億元,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到20%以上;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于人均八十元,總收入不少于五千萬元,并承擔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務。
3、城區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其中自來水普及率不低于60%,道路鋪裝率不低于55%,有較好的排水系統。
?。ㄈ┟科椒焦锶丝诿芏纫话偃艘韵碌目h,達到下列指標,可設市撤縣:
1、縣人民政府駐地鎮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于八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于六萬??h總人口中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于20%,并不少于十萬。
2、全縣鄉鎮以上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不低于60%,并不低于八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不低于六億元,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到20%以上;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于人均六十元,總收入不少于四千萬元,并承擔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務。
3、城區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其中自來水普及率不低于55%,道路鋪裝率不低于50%,有較好的排水系統。
?。ㄋ模┚邆湎铝袟l件之一者,設市時條件可以適當放寬:
1、自治州人民政府或地區(盟)行政公署駐地。
2、鄉、鎮以上工業產值超過四十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不低于二十五億元,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超過一億元,上解支出超過50%,經濟發達,布局合理的縣。
3、沿海、沿江、沿邊境重要的港口和貿易口岸,以及國家重點骨干工程所在地。
4、具有政治、軍事、外交等特殊需要的地方。
具備上述條件之一的地方設市時,州(盟、縣)駐地鎮非農業人口不低于六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于四萬。
?。ㄎ澹┥贁到洕l達,已成為該地區經濟中心的鎮,如確有必要,可撤鎮設市。設市時,非農業人口不低于十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于八萬。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于人均五百元,上解支出不低于財政收入60%,工農業總產值中工業產值高于90%.
(六)國家和部委以及省、自治區確定予以重點扶持的貧困縣和財政補貼縣原則上不設市。
(七)設置市的建制,要符合城市體系和布局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地質、地理環境條件。
?。ò耍┛h級市不設區和區公所,設市撤縣后,原由縣管轄的鄉、鎮,由市管轄。
二、設立地級市的標準
市區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二十五萬人以上,其中市政府駐地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二十萬人以上;工農業總產值三十億元以上,其中工業產值占80%以上;國內生產總值在二十五億元以上;第三產業發達,產值超過第一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35%以上;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二億元以上,已成為若干市縣范圍內中心城市的縣級市,方可升格為地級市。
設立縣級市及地級市標準中的財政收入指標,將根據全國零售物價指數上漲情況,由民政部報經國務院批準適時調整。
以上報告如無不妥,請批轉各地試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2017修正)
2017-11-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設立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的決議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1986)
1986-09-05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1995修正)
199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2005-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臨時立法會的產生辦法
1996-10-05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1996-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
1982-12-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
1990-04-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2-04-28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2014修訂)
2014-07-29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
2019-05-28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
2019-04-20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6年)
2016-02-06個體工商戶條例(2014修正)
2014-02-19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
2014-02-16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實施教育扶貧工程意見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關于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
2013-08-09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
2007-04-22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3-05-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消防工作考核辦法的通知
2013-02-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央預算單位2013-2014年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及標準的通知
2012-12-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實施意見
2012-07-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2年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要點的通知
2012-05-15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加強汛期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201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