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條 受托人有本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第(三)項至第(六)項所列情形之一,職責終止的,應當作出處理信托事務的報告,并向新受托人辦理信托財產和信托事務的移交手續。
前款報告經委托人或受益人認可,原受托人就報告中所列事項解除責任。但原受托人有不正當行為的除外。
【釋義】本條是對受托人的職責終止時如何向新受托人辦理移交手續和承擔責任的規定。
受托人職責終止,并不當然免除受托人相關責任和義務。除因自然死亡、被依法宣告死亡、被依法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等情況,受托人確實無法準備處理信托事務的報告并辦理相關移交手續的之外,對本法第三十九條所列其他受托人職責終止的,應當作出處理信托事務的報告。這里的所謂報告,包括有關的財務報表及相關說明書、大宗財產的處理方式和情況的說明,主要是依據對信托財產分別管理、分別記帳積累的記錄和有關資料的說明使委托人和受益人了解相關情況。在受托人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情況,可以規范詳細一些,并應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受托人是個人的情況,作出使委托人、受益人了解情況的報告即可,但兩種情況都要做到真實、完整和準確,不能弄虛作假或采取欺騙手法。作出報告是一個方面,同時應向新受托人辦理信托財產和信托事務的移交手續。財產的移交,不論是動產或是不動產的移交,均應完備有關的法律手續,依照法定的程序,做好財物的清點和盤存,做到帳證相符、帳帳相符和帳實相符。事務的移交要做到交代清楚,手續完備,便于新的受托人接管信托事務的處理。
本條第二款規定了一個報告的認可程序并相應地明確了相關責任。報告是對信托關系中的委托人和受益人作出的,處理信托事務的報告經委托人或受益人認可,是指委托人或受益人認為該處理信托事務的報告真實可信,無欺詐內容,受托人依信托法或信托文件管理和處分信托財產、處理信托事務,履行了自己的職責,報告可接受,原受托人不再承擔所列事項中的有關責任。惟一的例外是原受托人有不正當行為的除外,這里的不正當行為,既可能與受托人管理和處分信托財產、處理信托事務有不正當行為有關,也可能與制作報告時隱瞞真實情況、作虛假陳述等有關,只要其具有不正當行為,依本條規定就不能免除其相應的責任,該承擔什么責任還應依法承擔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2018修正)
2018-04-27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1995年修正)
1992-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秘魯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9-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泊爾王國保持友好關系以及關于中國西藏地方和尼泊爾之間的通商和交通的協定的決議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5-10-27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關于修改憲法和成立憲法修改委員會的決議
1980-09-10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2013年修訂)
2013-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
1989-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1994-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
1999-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托法
2001-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
2002-06-29外國商會管理暫行規定(2013修訂)
2013-12-07娛樂場所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城市綠化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城市道路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宗教事務條例(2017修訂)
2017-08-26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3修正)
2013-07-18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03年修訂)
2003-11-23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2第二次修正)
2012-12-1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16號
2012-03-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的通知
2012-01-03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
2010-09-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
2010-07-22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體育總局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和運動員保障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3-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0-04-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0年食品安全整頓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0-03-02國務院關于設立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的通知
201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