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組織編制機關方可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修改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
(一)上級人民政府制定的城鄉規劃發生變更,提出修改規劃要求的;
(二)行政區劃調整確需修改規劃的;
(三)因國務院批準重大建設工程確需修改規劃的;
(四)經評估確需修改規劃的;
(五)城鄉規劃的審批機關認為應當修改規劃的其他情形。
修改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前,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對原規劃的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并向原審批機關報告;修改涉及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強制性內容的,應當先向原審批機關提出專題報告,經同意后,方可編制修改方案。
修改后的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應當依照本法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十五條和第十六條規定的審批程序報批。
【釋義】本條是關于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修改條件和審批程序的規定。
一、根據本法規定,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的規劃期限一般為20年,是對城鎮的一種長遠規劃,具有長期性的特點,規劃一經批準,就應當嚴格執行,不得擅自改變。在規劃實施的20年間,城鎮的發展和空間資源配置中總會不斷產生新的情況,出現新的問題,提出新的要求,影響規劃確定目標的實現。作為指導城鎮建設與發展的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也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也就是說,經過批準的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在實施的過程中,出現某些不能適應城鎮經濟與社會發展要求的情況,需要進行適當調整和修改,是正常的。目前,修改規劃的程序不規范,修改規劃的成本過低,致使隨意改變規劃和違規建設在一些地方還較嚴重。為了增強規劃實施的嚴肅性,防止隨意修改規劃,本條對規劃的修改條件和程序作出了具體規定。
根據本條第一款的規定,當出現下列五種情形之一時,方可依法修改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
1?上級人民政府制定的城鄉規劃發生變更,提出修改規劃要求的。根據本法的規定,城鄉規劃的制定必須以上級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城鄉規劃為依據,必須在規劃中落實上級人民政府上位規劃提出的控制要求,在上級人民政府制定的規劃發生變更時,就應當根據情況及時調整或修改相應的下位規劃,否則就會造成上下位規劃之間的脫節。因此,上級人民政府制定的城鄉規劃發生變更,提出修改規劃要求的,是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修改的一個法定情形。
2?行政區劃調整確需修改規劃的。行政區劃是國家的結構體制安排,是國家根據政權建設、經濟建設和行政管理的需要,遵循有關的法律規定,充分考慮政治、經濟、歷史、地理、人口、民族、文化、風俗等客觀因素,按照一定的原則,將全國劃分為若干層次和大小不同的行政區域,并在各級行政區域設置相關的地方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城鄉規劃的區域范圍一般是按照行政區劃劃定的,城鄉規劃的編制和實施與行政區劃及城鄉建設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為了保障城鄉規劃的依法實施,在該行政區劃調整后,就應及時根據情況作出規劃修改。
3?因國務院批準重大建設工程確需修改規劃的。國務院批準的重大建設工程項目,如鐵路工程、水電工程等,往往是事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項目,對國家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也會對項目所在地的區域發展帶來重要影響。從規劃的角度而言,重大建設工程對城鎮發展、用地布局以及基礎設施都會產生影響。因此,對于國務院批準的重大建設工程,應根據情況作出相應的規劃修改。
4?經評估確需修改規劃的。根據本法規定,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的組織編制機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定期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全面分析和客觀評價規劃的實施情況,并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鎮人民代表大會和原審批機關提出評估報告。經評估確認規劃規定的某些目標和要求已經不能適應城鎮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如由于產業結構的重大調整或者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重大變化,造成城市發展目標和空間布局等的重大變更,就要及時依法對規劃進行修改。
5?城鄉規劃的審批機關認為應當修改規劃的其他情形。這是一項概括性、授權性的規定。除上述規定的四項情形外,本條將是否修改城鄉規劃的其他情形授權給城鄉規劃的審批機關。“應當修改規劃的其他情形”具體包括哪些,需要在實踐中由城鄉規劃的審批機關根據具體情況予以認定。
二、在具備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應當修改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的情形時,組織編制機關應當首先對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的實施情況進行認真總結。按照有關規定,修編城市總體規劃要針對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新情況,著眼城市的發展目標和發展可能,從土地、水、能源和環境等城市長遠的發展保障出發,組織空間發展戰略研究,前瞻性地研究城市的定位和空間布局等戰略問題。要客觀分析資源條件和制約因素,著重研究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解決好資源保護、生態建設、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城市發展的主要環節。要處理好城市與區域統籌發展、城市與鄉村統籌發展的關系,在更廣闊的空間領域研究資源配置、區域環境等問題。在此基礎上,科學、合理地提出城市發展的目標、規模和空間布局,為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提供基本依據。
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將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實施情況的總結報告原審批機關。修改涉及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強制性內容的,應當先向原審批機關提出專題報告,在專題報告中應說明現行規劃執行情況、修編的必要性和修編的重點,經原審批機關同意后,方可編制修改方案。規劃的強制性內容是本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有關規劃區范圍、規劃區內建設用地規模等方面的內容,主要涉及區域協調發展、資源利用、環境保護、風景名勝資源保護、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等,這些強制性內容是正確處理好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三、根據本條第三款規定,修改后的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應當依照本法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十五條和第十六條規定的審批程序報批。也就是說,修改后的規劃的報批程序同制定規劃的報批程序是一致的,即: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直轄市的城市總體規劃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城市的總體規劃,報國務院審批;其他城市的總體規劃,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批;縣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鎮的總體規劃,報縣人民政府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其他鎮的總體規劃,報鎮人民政府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同時,在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前,應當先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鎮人民代表大會審議,審議意見和根據審議意見修改規劃的情況,應當一并報送上一級人民政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決定
2011-12-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十一屆)第九號
2009-04-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定(1993)
1993-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決定(1998)
1998-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關于修改二00一年六月十五日在上海(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的<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的議定書》、《關于修改二00二年六月七日在圣彼得堡(俄羅斯聯邦)簽署的<上海合作組織憲章>的議定書》等的決定
2004-06-25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2004修正)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
1996-10-29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1979-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決定
2000-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92-09-04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
1979-07-08公安派出所組織條例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
1993-07-02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已修定]
1996-07-05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1993-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設立推薦法官的獨立委員會的決定
1999-04-10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放射性藥品管理辦法(2017修訂)
2017-03-01國務院關于印發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方案的通知
2019-04-19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
2019-04-20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
2019-04-23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志愿服務條例
2017-08-22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反興奮劑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個體工商戶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
2006-03-2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