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轄市經委(計經委)、國稅局、地稅局:
自1997年11月省下發《關于印發〈江蘇省資源綜合利用企業(項目、產品)認定辦法〉的通知》(蘇計經資發[1997]2092號)以來,各市先后開展了資源綜合利用認定工作,對落實資源綜合利用優惠政策,加強稅收管理,督促企業強化內部管理,推動資源綜合利用的開展起了積極的作用。最近,根據國家經貿委、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的國經貿資源[1998]716號《關于印發〈資源綜合利用認定管理辦法〉的通知》精神,結合一年來的實踐經驗,我們對《江蘇省資源綜合利用企業(項目、產品)認定辦法》作了修改,現將修改后的《江蘇省資源綜合利用認定管理辦法》印發給你們,請從1999年1月1日起按此文執行,蘇計經資發(1997)2092號通知同時停止執行。
附:江蘇省資源綜合利用認定管理辦法
江蘇省資源綜合利用認定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加強對資源綜合利用企業(項目、產品)的管理,促進全省資源綜合利用的進一步開展,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資源綜合利用認定,是指對享受資源綜合利用優惠政策的企業(分廠、車間)或者資源綜合利用產品、項目的認定。
第三條 申報資源綜合利用認定的單位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實行獨立核算,資源綜合利用產品、項目能獨立計算盈虧;
2、項目、產品在《資源綜合利用目錄》范圍之內;
3、必須做到合理利用資源、綜合利用資源,有利于改善環境,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4、有健全的管理制度,配備專職管理人員,具備相應的計量檢測手段,建立了基礎管理臺帳;
5、產品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或企業標準;
6、生產技術先進,質量可靠,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有推廣、應用價值。
第四條 申報資源綜合利用認定的單位需提出書面申請,填寫資源綜合利用企業(項目、產品)資格認定申報表,并提供下列材料:
1、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的營業執照復印件;
2、資源綜合利用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或企業標準的證明文件;
3、符合規定的工藝技術文件;
4、利用"三廢"或再生資源數量的證明和達到規定的用量標準的證明。
第五條 各省轄市應成立資源綜合利用認定委員會,認定委員會由省轄市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牽頭,同級稅務、財政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參加。認定委員會具體組織實施資源綜合利用企業(項目、產品)的認定工作,并將認定情況報省計經委、省國稅局、地稅局備案。
第六條 資源綜合利用認定委員會負責組織有關技術、管理人員對申報資源綜合利用認定單位的申報表及附屬資料進行審查,對以下內容進行認定:
1、資源綜合利用產品(項目)是否在《資源綜合利用目錄》范圍之內;
2、是否符合國家有關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文件所規定的享受優惠政策的條件;
3、適用享受資源綜合利用優惠政策的種類和范圍。
第七條 各縣(含縣級市)資源綜合利用認定工作由省轄市資源綜合利用認定委員會統一部署,制定具體操作辦法。
第八條 對認定合格的資源綜合利用單位,由省轄市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發放省統一印制的《認定證書》,并會同同級稅務機關定期公布認定名單;對未通過認定的,由省轄市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印發不合格通知,并說明理由。
第九條 各市對生產工藝、技術復雜、檢測水平要求較高的項目、產品的認定有一定困難或減免稅額較大的,可報請省計經委會同省國稅局、地稅局等部門組織審查認定后,由省轄市資源綜合利用認定委員會實施。
第十條 企業對認定結論有異議的,可向原做出認定結論的認定委員會提出重新審議。企業對重新審議結論仍有異議的,可在六個月內直接向上一級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稅務主管機關提出申訴;上一級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稅務主管機關根據聯合調查核實情況,有權改變下一級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和稅務主管部門的認定結論。
第十一條 獲得認定證書的單位向稅務主管機關提出減免稅申報告,稅務主管機關根據認定證書及有關材料,辦理有關減免稅事項。辦理減免稅的依據、權限等由主管稅務機關按現行稅收法規、規定和程序辦理。其他有關部門給予優先貸款、立項等優惠。
第十二條 未按本辦法規定進行認定的,不得享受資源綜合利用優惠政策。稅務機關對未獲認定證書的企業不予辦理有關減免稅手續。
第十三條 省轄市資源綜合利用認定委員會對業經審查認定的資源綜合利用企業(項目、產品)應組織年檢。符合條件的,辦理確認手續;不符合條件或未辦理年檢手續的,則取消《認定證書》。
第十四條 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應于每年4月底前向當地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和稅務機關報送上一年資源綜合利用基本情況、享受優惠政策情況,各省轄市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和稅務機關于每年5月底以前應將本轄區上年度資源綜合利用認定情況、經認定而享受減免稅的情況等分別報省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和省級稅務機關。
第十五條 省計經委、國稅局、地稅局對全省資源綜合利用認定工作,每年要組織重點抽查,對已通過認定的單位抽查面不少于30%,對抽查中不符合認定條件的,要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按本辦法第十二條處理。
第十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有關部門檢舉揭發通過弄虛作假等手段騙取稅收優惠的行為。
第十七條 對弄虛作假、騙取資源綜合利用優惠政策的企業,一經發現,取消享受優惠的資格;收回認定證書,三年內不得再申報認定;主管稅務機關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管法》及有關規定給予處罰。
第十八條 對偽造資源綜合利用認定證書的單位或個人,依有關法律法規追究責任。
第十九條 本辦法自一九九九年一月一日起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國務院在廣東省暫時調整部分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的決定
201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
2012-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免職名單(2010-4-29)
2010-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2007第四次修訂)
2007-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2006-10-31)
2006-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已失效]
1954-09-2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批準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關于設立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的建議的決定
1990-04-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我國加入《保護錄音制品制作者防止未經許可復制其錄音制品公約》的決定
1992-11-07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1993修正)
1993-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95修正)
1995-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的決定
2005-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防止傾倒廢物及其他物質污染海洋的公約>1996年議定書》的決定
2006-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領事條約》的決定
2000-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已修訂)
1992-04-30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1991-04-09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1995年)
1995-09-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分別制定法規和規章在深圳經濟特區實施的決定
1992-07-01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行政機關是否可以自行決定委托問題的答復
1996-11-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補選出缺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決定
1998-10-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決定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第三百四十二條、第四百一十條的解釋
2001-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二)
2001-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設立全民國防教育日的決定
2001-08-31風景名勝區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糧食流通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稽查條例(2016修訂)
2016-06-19直銷管理條例
2005-08-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建設部省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201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