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政府:
你市《關于報請審批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請示》(京政文[2004]85號)收悉。現就有關問題批復如下:
一、國務院同意修編后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總體規劃》立足于首都的長遠發展,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指導思想,符合北京市的實際情況和發展要求,對于促進首都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北京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現代國際城市。北京城市的發展建設,要按照經濟、社會、人口、資源和環境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體現為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的工作服務,為國家的國際交往服務,為科技和教育發展服務,為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服務的要求。要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強化首都職能,突出首都特色,不斷增強城市的綜合輻射帶動能力,努力將北京建設成為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的現代化國際城市。
三、同意《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規劃區范圍為北京市全部行政區域,在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的規劃管理。要根據市域內不同地區的條件,按照統籌城鄉發展、調整產業結構、改善生態環境的要求,形成中心城—新城—鎮的市域城鎮體系,充分發揮中心城和新城的輻射帶動作用,合理優化小城鎮和中心村的發展布局。
中心城的建設,要以調整功能、改善環境為主,控制建設規模。加強通州等11個新城的規劃,近期重點做好順義、通州、亦莊新城的發展建設,使其成為相對獨立,功能完善的城市組團,為有序引導中心城人口和功能的疏解與調整創造條件。
四、同意《總體規劃》確定的2020年北京市實際居住人口控制在1800萬人左右(其中中心城控制在850萬人左右)。同意《總體規劃》確定的2020年北京市城鎮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1650平方公里以內(其中中心城用地規模控制在778平方公里以內)。由于環境、資源的制約,北京市應著力于提高人口素質,防止人口規模盲目擴大。要根據《總體規劃》確定的空間發展布局,積極引導人口的合理分布。
五、促進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北京市的產業發展,要突出首都的特點,充分發揮科技優勢,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要調整現有產業結構,適度發展現代制造業,積極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同時,要大力發展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促進首都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六、建設節約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要切實解決好保障城市持續發展的土地、水資源、能源、環境等問題,堅持節約優先,積極推進資源的節約與合理利用,嚴格控制城鎮建設用地規模,把北京建成節約型城市,保障北京市可持續發展。
北京市是水資源匱乏城市,必須堅持節流、開源、保護并重的原則,把保證城市供水安全放在首位。要按照資源循環利用的要求,采取法律和經濟手段,優化產業結構,合理配置資源,提高用水效率,加快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并促使全社會形成良好的節水意識和行為。要堅持集中緊湊的發展模式,節約用地、集約用地、合理用地,切實保護好基本農田,積極推動存量建設用地的再開發,充分重視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要通過產業結構和交通結構的調整,依靠科技進步,強化工業、交通節能,積極推進建筑節能。要充分利用優質高效的清潔能源,積極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對現有耗能多、用水多、占地多、對環境影響大的工業項目,要逐步進行調整。
七、處理好區域協調發展的關系。北京市的城市發展必須堅持區域統籌的原則,積極推進京、津、冀以及環渤海地區經濟合作與協調發展。要加強區域性基礎設施的建設,逐步形成完善的區域城鎮體系,促進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和資源的合理配置。
八、堅持以人為本,建設宜居城市。要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改善居住環境,滿足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精神和身體健康的需要,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居住和生活質量。要解決好人居環境和交通、上學、就醫等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構建和諧社會,把北京市建設成為我國宜居城市的典范。
九、加強污染防治和環境保護工作。必須采取嚴格的措施,保證《總體規劃》確定的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率如期實現,爭取到2010年城市環境質量能夠基本達到國家標準,到2020年城市空氣、水和聲環境質量全面符合國家標準。
要加強北部山區防護林、城市綠化隔離地區、風沙治理區等重點綠化工程的建設,加強對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及濕地保護區的保護,強化對飲用水源保護區的保護工作。
十、加快基礎設施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要按照適度超前,優先發展的原則,建設高效、安全的現代化市政基礎設施體系。要采取切實措施,建設以公共交通為主導的高標準、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體系。注意與有關部門的規劃保持協調,保證鐵路樞紐和公路系統的建設。要加強與有關部門和地區的協調,盡快確定首都第二機場的選址。
北京市是國家重點設防城市,要加快建立完善的綜合防災減災體系,提高城市整體防災抗毀和救援能力,并切實加強對軍事設施和要害機關的保護工作。
十一、做好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要充分認識做好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的重大意義,正確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政府應當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加強舊城整體保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文物保護單位和優秀近現代建筑的保護。積極探索適合保護要求的市政基礎設施和危舊房改造的模式,改善中心城危舊房地區的市政基礎設施條件,穩步推進現有危舊房屋的改造。
十二、《總體規劃》是北京市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要結合國民經濟“十一五”發展規劃,切實做好近期建設規劃工作,明確近期實施《總體規劃》的發展重點和建設時序。要特別注意與奧運工程有關的環境、場館、道路、市政基礎設施等建設安排的銜接,確保2008年夏季奧運會成功舉辦,并為奧運會后北京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基礎。要抓緊深化有關專業規劃,編制詳細規劃,進一步建立和健全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法規,加強公眾和社會監督,提高全社會遵守城市規劃的意識。
北京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批復精神,認真組織實施《總體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建設部和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總體規劃》實施的指導。監督和檢查工作。駐北京市的黨、政、軍單位都要遵守有關法規及《總體規劃》,支持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首都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國務院
二00五年一月二十七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1992-11-07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第五號
2013-03-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巴塞爾公約>締約方會議第三次會議通過的決定第Ⅲ/1號決定對<巴塞爾公約>的修正》的決定
1999-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
2002-10-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的決定
2005-12-29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200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0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
2006-03-1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30條第31條的決定
1991-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由對外經濟貿易部行使原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的批準權的決定
1983-03-05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已修訂)
1992-04-30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在河道、航道范圍內開采砂石、砂金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
1990-05-1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共機構的徽記、印章、旗幟問題的決定
1999-04-10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托法
2001-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002-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登記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個體工商戶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血液制品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食鹽專營辦法》修訂
2018-01-04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
2006-03-21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2014年修正)
2014-11-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4-03-03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施行細則(2014年修訂)
2014-02-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湖南望城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國務院醫改辦關于加快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通知
2014-01-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6-1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23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3-05-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4-29國務院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3-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