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部:
為了加強農業防災救災資金管理,增強農業防災抗災能力,促進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我部制定《農業防災救災資金管理辦法》,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執行中有何問題,請及時反饋給我們。
附件:農業防災救災資金管理辦法
附件: 農業防災救災資金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和加強農業防災救災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增強防災抗災能力,減輕農業災害損失,根據《財政農業專項資金調整和改革方案》,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指農業災害是指對林牧漁業生產構成嚴重威脅和造成重大損失的農業自然災害和農業生物災害。
(一)農業自然災害包括旱災、洪澇災、風雹災、雪災、森林及草原火災等。
(二)農業生物災害包括農作物和森林突發性、遷飛性蟲害,流行性病害,檢疫性病蟲草害,草原蟲、草、鼠害,列入國家公布控制的一、二類動物疫病等。
第三條 本辦法所指農業防災救災資金是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用于預防、控制農業災害,進行災后救助的專項資金。
第四條 農業防災救災資金按災害對象性質分為用于植物類防災救災的資金和用于動物防災救災的資金。按使用性質分為三類:一是用于動植物有害生物的監測、檢疫、預防方面的補助資金;二是用于農業災害的經常性防治和救助的資金;三是用于特大的、突發性、暴發性農業災害的控制和救助資金。
第五條 用于動植物有害生物的監測、檢疫、預防方面的資金,列入國務院農業(包括林業、水利、氣象,下同)行政主管部門的基本支出預算,執行財政部頒發的《中央部門基本支出預算管理試行辦法》。
用于農業業災害的經常性防治和救助的資金,列入中央財政專項支出預算。
突發性、暴發性的農業災害發生后,按規定程序追加安排專項資金。
按本條第二、三款籌集的農業防災救災資金的管理執行本辦法。
第六條 農業防災救災資金的管理遵循以下原則:
(一)地方自籌為主,中央財政補助為輔的原則。
(二)農業防災救災資金補助數額與災害程度相一致原則。
(三)及時撥付到位、專款專用的原則。
第七條 農業防災救災資金補助對象是承擔預防和控制農業災害任務,以及遭受農業災害并造成損失的農業企業、事業單位和農業生產者。
第八條 農業防災救災資金使用范圍:
(一)購買救災種子的補助;
(二)農業救災物資補貼;
(三)農作物及森林、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所需物資以及采用綜合防治技術和生態控制等方面的補助;
(四)畜禽免疫接種、染疫畜禽及同群畜禽撲殺、消毒、無害化處理等方面的補助;
(五)森林及草原火災預防和應急撲救等方面的補助;
(六)牧區打貯草飼料地、牲畜暖棚等抗災保畜小型設施建設和調動飼草料補助;
(七)農業災害監測、預防、評估和防災救災調度、指揮等方面的支出;
(八)水、旱災害預防和救助支出補助。
第九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申請中央財政農業防災救災資金的,須由省級財政部門會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聯合向財政部、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申報。
第十條 申報內容包括:農業災害名稱,生物災害測報結果或農業自然災害受災情況,防災救災措施,自籌資金落實情況,申請中央財政補助資金數額及用途等。
第十一條 凡不按規定程序,越級申報、獨家申報,申報內容不全、不實的,財政部、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一律不受理。
第十二條 農業防災救災資金由財政部和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共同商定分配方案,資金由財政部按有關規定撥付。
第十三條 農業防災救災資金的分配實行清算制、因素法、方案法等辦法。
(一)清算制是對已發生危害嚴重、影響面大、暴發性的農業生物災害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央財政先預撥一部分農業防災救災資金。年度終了后,根據經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核實的受災程度,中央財政按補助標準與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進行清算,多退少補。
(二)因素法是中央財政對發生本辦法所指農業自然災害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相關因素和特定計算公式,核定救災補助資金數額。
(三)方案法是對重大農業生物災害的預防和控制,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實施方案,提出經費預算,中央財政據此核定農業防災救災資金補助數額。
第十四條 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提出本行業防災救災資金預算,會同財政部分項制定資金補助標準,審核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報的資金申報情況和材料。
第十五條 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本地區上報材料的真實性負責,并對資金申報和防災救災措施的實施等進行協調、監督和指導。
第十六條 遭受農業災害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在接到財政部下達的農業防災救災資金通知1個月內,將農業防災救災資金的分配情況報送財政部和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七條 省級財政部門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特大的、突發性、暴發性農業災害的防治工作總結,要在防災救災工作結束后45日之內,聯合報送到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財政部。總結材料的內容包括:中央財政防災救災資金使用情況、使用效益、存在的問題、改進意見和建議。對農業災害的經常性防治工作,要定期向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財政部報送有關情況和材料。
第十八條 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及時向財政部報送分類的年度農業防災救災資金使用情況。
第十九條 各級財政、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對農業防災救災資金的管理、檢查和監督。對在資金申報中弄虛作假,分配使用過程中轉移、挪用資金的,一經查實,要嚴肅處理。對在資金分配和使用過程中因人為因素造成重大損失和惡劣社會影響的,追究當事人的行政責任,觸犯刑律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可根據本辦法制定農業防災救災資金使用管理實施細則。
第二十一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的規定或辦法與本辦法相抵觸的,執行本辦法。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由財政部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