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和節減行政費始終是財政支出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近幾年,國務院和財政部多次發出通知,要求嚴格控制行政費支出的增長,各地財政和有關部門也采取了許多辦法和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總的來看,行政費大幅度增長的趨勢有所緩和。但是,其增長幅度仍高于財政總支出的增長幅度,而且地區之間,縣、市、省各級之間,發展情況很不平衡。根據1990年決算統計,行政費支出增長幅度最高的地區達26%,增長較低的地區則在10%以內,高低相差16個百分點以上;按人均支出水平計算,省本級支出普遍高于中央級,地(市)縣本級支出普遍高于全地區。造成支出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地理氣候條件、物價以及財力狀況等原因外,各地對控制行政費的重視程度和采取的措施也有很大的差距。此外,財政管理體制實行“分灶吃飯”的辦法以后,中央對地方開支的調控作用明顯減弱,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行政費管理失控。
為了有效地控制行政費過快增長,促進各地區、各部門加強財務管理,提高經費使用效益,我部制定了“關于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本級行政費定額考核(試行)辦法”,已經國務院辦公廳同意。從今年起,先選擇12個地區試行,待取得經驗后,逐步在全國推廣。
對行政經費實行定額考核管理辦法,目的是為了先以省本級的行政經費管理為突破口,建立中央對省本級的宏觀控制機制,促使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逐級做到“下管一級”,形成從中央到地方,一級抓一級的管理格局,使行政費支出保持一個合理、節約的水平,以實現行政費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
控制和節減行政費是一項長期而難度較大的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情況比較復雜。但是,一些地區的經驗證明,只要領導重視,決心大,措施得力,行政費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的,因此,凡是今年試行省本級行政費定額考核管理辦法的地區,要在當地人民政府直接領導下,動員有關部門協同配合,共同努力做好這項工作。在組織實施定額考核工作的同時,要結合本地實際,切實健全定員定額管理,清理整頓人員編制,車輛配備情況,研究解決超編人員消化辦法和控制人員、車輛增加,壓縮會議的措施。認真按國務院規定,糾正各種不合理的補貼、福利開支,不斷探索控制行政費的有效辦法,逐步扭轉行政費增長過快的局面。
對貫徹實施定額考核工作中的經驗和存在問題,請及時報送我部。
附件:關于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本級行政費定額考核(試行)辦法
控制和緊縮行政費是加強財政支出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它不僅對于控制非生產性支出、平衡國家財政收支有直接的經濟意義,而且對于發揚黨的勤儉節約優良傳統,加強廉政建設,促進黨風好轉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為了有效控制行政費支出增長幅度,提高經費使用效益,保證黨政機關正常工作需要,加強行政費的科學化、規范化管理,特制定本辦法。
一、考核內容
中央對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本級(以下簡稱省級)行政費支出的考核,包括控制節減行政費的成效、財務管理、執行財務規章制度等項內容。重點對人均開支水平、機構編制、車輛和會議費建立必要的考核指標。
(一)人均開支綜合定額。對行政機關核定人均年支出定額,由個人部分和公用部分組成。個人部分定額包括工資、補助工資、職工福利費和主要副食品價格補貼;公用部分定額包括公務費、業務費、設備購置費(不含單臺五萬元以上的車輛購置費)和修繕費以及其他費用。人均開支綜合定額為行政費主要考核指標,用于考核行政費人均開支水平及其使用效果。
(二)行政定員數。對省級行政費支出的在職行政人員核定控制人員數,以此考核省級行政人員編制節編、超編以及管理情況。
(三)機動車輛控制數。核定省級行政機關機動車輛和小汽車控制數以及行政人員與機動車輛和小汽車比例控制數,用于考核控制機動車輛編制節編、超編、使用和管理情況。
(四)會議費控制數。確定會議費總額控制數,用于考核節減會議費支出和控制會議、健全制度等情況。
以上行政定員數、車輛和會議費三項控制指標作為行政費支出的輔助考核指標。
二、考核指標的確定原則和計算依據
考核指標的確定,本著從緊、合理和節約的原則,既要保證機關開展工作的基本需要,又要厲行節約,以統一的支出范圍、人員和車輛定編的有關規定以及開支標準為考核依據,適當參考同類地區近幾年支出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平衡后予以確定。
(一)保證黨政機關開展工作需要,是行政費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務。行政費定額考核指標的確定,要考慮到行政工作正常開展以及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得以順利貫徹。因此,要合理確定公用經費定額。
(二)控制重點支出項目。對行政費全面控制的同時,對在近幾年來支出增長較快并且難以扼制的重點項目,如機構人員、車輛、會議費等,采取單項指標控制辦法,以此考核編制和控制指標的節約和超支以及管理情況,才能收到成效。
(三)在計算綜合定額和單項控制指標時,以上年支出為依據,并參考近幾年來的支出情況,考慮近期內的增支因素以及各地的財力狀況。考核指標實行低限與高限兩個指標。
三、考核方法
財政部按上述規定確定并下達各省級行政費的年度考核指標,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在同級人民政府領導下組織實施。年度執行中由各地財政廳(局)按規定如實向財政部報送省本級行政費支出情況及半年和全年執行情況考核表,由財政部進行考核,并將考核情況通報各地。
(一)年度考核。根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報送的行政費決算和有關資料,按照考核內容,逐項進行考核,正確評價出行政費各項管理工作水平,為獎罰提供準確的依據。
(二)抽查考評。在年度考核的基礎上,有計劃抽查部分地區。重點檢查是否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管理以及是否收到成效;上報決算是否按規定列報;數字是否真實;內容是否齊全等。
四、獎罰措施
為推動各地區對行政費定額考核辦法的組織實施,促進各部門加強行政費管理,在考核的基礎上,實行必要的獎罰。
(一)獎勵。對不突破財政部下達的考核指標低限,行政費支出控制工作成效顯著的,視節約和管理工作的不同程度,由財政部一次性核撥適當專款予以獎勵。獎勵經費主要用于省本級行政機關的特殊性補助。
(二)懲罰。對超過我部下達的考核指標高限和行政費控制工作不嚴以及違反國家統一規定擅自出臺或提高獎勵補助項目和標準的地區,由財政部給予通報批評并扣減專項撥款。
具體獎罰條件及評定辦法另定。
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和財務主管部門要提高認識,加強宏觀控制,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六、本辦法從1992年1月1日起在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試行。
地市縣級的行政費開支,可參照本辦法,由各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措施,實行“下管一級”的控制辦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
2010-06-25中國人民解放軍選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
1996-10-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1986)
1986-12-0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突尼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10-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的決定
2003-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的決定
2000-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
2002-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的決議
1984-05-1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已修定]
1988-04-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0-04-04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1996-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建立香港回歸祖國紀念碑的決議
1996-05-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臨時立法會的決定
1996-03-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
2005-02-28放射性藥品管理辦法(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民用核安全設備監督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殘疾人教育條例(2017修訂)
2017-02-01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衛星地面接收設施接收外國衛星傳送電視節目管理辦法(2018修正)
2018-09-18扶貧項目資金績效管理辦法
2018-05-28工程咨詢行業管理辦法
2017-11-06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
2014-02-16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3-08-15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家減災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08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精神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13-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