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一般原則
第三章 審計計劃的內容與編制
第四章 審計計劃的審核
第五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注冊會計師編制審計計劃,及時有效執行審計業務,根據《獨立審計基本準則》,制定本準則。
第二條 本準則所稱審計計劃,是指注冊會計師為了完成年度會計報表審計業務,達到預期審計目的,在具體執行審計程序前編制的工作計劃。
注冊會計師執行其他會計報表審計業務,除有特定要求外,應當參照本準則辦理。
第三條 審計計劃包括總體審計計劃和具體審計計劃。
總體審計計劃是對審計的預期范圍和實施方式所做的規劃,是注冊會計師從接受審計委托到出具審計報告整個過程基本工作內容的綜合計劃。
具體審計計劃是依據總體審計計劃制定的,對實施總體審計計劃所需要的審計程序的體質、時間和范圍所做的詳細規劃與說明。
第二章 一般原則
第四條 審計計劃應當貫徹于審計全過程。注冊會計師整個審計過程中,應當按照審計計劃執行審計業務。
第五條 在編制審計計劃中,注冊會計師應當了解被審計單位的以下情況,據以確定可能影響會計報表的重要事項:
(一)年度會計報表;
(二)合同、協議、章程、營業執照;
(三)重要會計記錄;
(四)相關內部控制制度;
(五)財務會計機構及工作組織;
(六)廠房、設備及辦公場所;
(七)宏觀經濟形勢及其對所在行業的影響;
(八)其他與編制審計計劃相關的重要情況。
第六條 在編制審計計劃前,注冊會計師應當查閱上一年度審計檔案,關注以下事項,并考慮其對本期審計工作的影響:
(一)上一年度的審計意見類型;
(二)上一年度的審計計劃及審計總結;
(三)上一年度的重要審計調整事項;
(四)上一年度的或有損失;
(五)上一年度的管理建議要點;
(六)上一年度的其他有關重要事項。
如首次接受委托,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是否向前任注冊會計師查詢審計工作底稿。
第七條 在編制審計計劃時,注冊會計師應當特別考慮以下因素:
(一)委托目的、審計范圍及審計責任;
(二)被審計單位的經營規模及其業務復雜程度;
(三)被審計單位以前年度的審計情況;
(四)被審計單位在審計年度內經營環境、內部管理的變化及其對審計的影響;
(五)被審計單位的持續經營能力;
(六)經濟形勢及行業政策的變化對被審計單位的影響;
(七)關聯者及其交易;
(八)國家新近頒發的有關法規對審計工作產生的影響;
(九)被審計單位會計政策及其變更;
(十)對專家、內部審計人員及其他審計人員工作的利用;
(十一)審計小組成員的業務能力、審計經歷和對被審計單位情況的了解程度。
第八條 在編制審計計劃時,注冊會計師應對審計重要性、審計風險進行適當評估。
第九條 注冊會計師可以同被審計單位的有關人員就總體審計計劃的要點和某些審計程序進行討論,并使審計程序與被審計單位有關人員的工作協調,但獨立編制審計計劃仍是注冊會計師的責任。
第十條 審計計劃應當在具體實施前下達至審計小組的全體成員。
第十一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視審計情況的變化及時對審計計劃進行修改、補充。審計計劃的修改、補充意見,應經會計師事務所的有關業務負責人同意,并記錄于審計工作底稿。
第十二條 審計計劃是審計工作底稿的一部分。
第三章 審計計劃的內容與編制
第十三條 總體審計計劃的基本內容應當包括:
(一)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
(二)審計目的、審計范圍及審計策略;
(三)重要會計問題及重點審計領域;
(四)審計工作進度及時間、費用預算;
(五)審計小組組成及人員分工;
(六)審計重要性的確定及審計風險的評估;
(七)對專家、內部審計人員及其他審計人員工作的利用;
(八)其他有關內容。
第十四條 具體審計計劃應當包括各具體審計項目的以下基本內容:
(一)審計目標;
(二)審計程序;
(三)執行人及執行日期;
(四)審計工作底稿的索引號;
(五)其他有關內容。
第十五條 具體審計計劃的制定,可以通過編制審計程序表完成。
第十六條 審計計劃的繁簡程度取決于被審計單位的經營規模和預定審計工作的復雜程度。
第四章 審計計劃的審核
第十七條 審計計劃應當經會計師事務所的有關業務負責人審核和批準。
第十八條 對總體審計計劃,應審核以下主要事項:
(一)審計目的、審計范圍及重點審計領域的確定是否恰當;
(二)時間預算是否合理;
(三)審計小組成員的選派與分工是否恰當;
(四)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的信賴程度是否恰當;
(五)對審計重要性的確定及審計風險的評估是否恰當;
(六)對專家、內部審計人員及其他審計人員工作的利用是否恰當。
第十九條 對具體審計計劃,應審核以下主要事項:
(一)審計程序能否達到審計目標;
(二)審計程序是否適合各審計項目的具體情況;
(三)重點審計領域中各審計項目的審計程序是否恰當;
(四)重點審計程序的制定是否恰當。
第二十條 對審計計劃的審核和批準意見應記錄于審計工作底稿。
第五章 附則
第二十一條 本準則由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負責解釋。
第二十二條 本準則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2012年修正)
2012-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2007年修訂)
2007-08-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年三所列全國性法律增減的決定
1997-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1999修訂)
1999-12-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2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3-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
2002-08-03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1995-02-28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1998-03-10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正確理解和執行《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的答復
1992-01-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
1981-06-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國家安全機關行使公安機關的偵查、拘留、預審和執行逮捕的職權的決定
1983-02-02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議
1982-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
1996-10-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0-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修訂]
2002-10-28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02-19出版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印刷業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規章制定程序條例(2017修訂)
2017-12-22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2014年修正)
2014-11-27國務院關于修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16號
2012-03-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
2010-10-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乳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
2010-09-16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2010-06-1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2010-04-02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國家行政學院工作的若干意見
201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