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支出范圍
第三章 預算編報與審批
第四章 預算撥款與執行
第五章 決算與監督
第六章 附則
國務院有關部委、直屬機構:
為了規范外交支出經費預算及管理,強化預算的分配和監督職能,保證對外交往工作的開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及其《實施條例》,我們制定了《外交支出經費管理暫行辦法》,現印發你們,請遵照執行。
財政部
一九九六年七月八日
外交支出經費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外交支出預算及其各個環節的管理,強化預算的分配和監督職能,保證對外交往工作的開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及其《實施條例》,特制定本暫行辦法。
第二條 外交支出經費是國家財政為保證對外交往工作的正常開展而設置的資金,各單位要單獨核算,不得改變資金的性質和用途,不得挪用或擠占。
第三條 各單位外交支出經費使用計劃的安排應遵循“統籌兼顧,保證重點”的原則,不得突破財政下達的預算指標。
第四條 各單位應確立嚴格的經費使用報批程序和審批權限,認真貫徹“勤儉辦外交、辦外事”的方針,精打細算,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更大的效益。
第五條 各單位要建立健全財會機構,配備合格的財會人員,負責經費管理工作;財務人員要積極參與,了解業務部門的工作,正確實施會計核算,行使財務監督職責。
第二章 支出范圍
第六條 外交支出經費的開支范圍包括:駐外機構經費、出國費、招待費、其他外事費。
(一)駐外機構經費:指用于駐外使領館、常駐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的代表團、中央行政事業單位駐外非外交性質代表機構的經費。包括:工資、公務費、設備購置費、修繕費、業務費、房租費、基建費、其他費用。
(二)出國費:指用于中央黨政機關、人員團體和事業單位出國訪問、考察和參加國際活動等經費。包括旅費、伙食費、住宿費、其他費用(包括公雜費、個人零用費、禮品費、服裝補助費、辦理護照、簽證的費用等)。
(三)招待費:指中央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和事業單位用于招待來我國訪問、考察和參加國際活動的外賓所支出的費用,包括:旅費、伙食費、住宿費、宴請費、雜費(包括租用外賓會談室、機場休息室費用、參觀游覽費、禮品費、市內交通費、接待人員電話聯絡費、服裝補助費等)。
(四)其他外事費:指用于購買對外宣傳用品、在我國召開國際會議、國際電信聯絡等不屬于本條前三項開支范圍的支出。
各單位應根據上述經費開支范圍設置明細會計帳目。
第七條 外交支出屬中央本級支出,各單位不得以任何名義補助地方;也不得用于國內基本建設投資及設備購置、修繕等行政事業性支出。
第三章 預算編報與審批
第八條 各單位應對影響外交支出的各項因素進行認真分析,分清輕重緩急,從緊從實編報預算,并于上年12月10日前報送財政部審批。
第九條 主辦國際會議或其他重大外事活動,應在提出主辦申請時會簽財政部;經批準后,應編報詳細經費預算,財政部經過審核,在有關年度的預算中做出安排。
第十條 外交支出總預算確定后,財政部對各單位上報的預算進行認真審核,合理分配預算指標,并及時批復各單位。
第十一條 各單位預算一經下達,原則上不再進行調整,特殊新增因素必須增支的,應首先由本單位自行調劑解決;調劑確有困難的,財政部在財力可能的情況下,可以適當追加預算。
第四章 預算撥款與執行
第十二條 外交支出經費采取分季撥款方式。各單位根據用款進度,在每季度開始前二十天填報“經費限額申請書”,財政部在核定的年度預算范圍內予以核撥。每年12月5日后,停撥當年經費。
第十三條 各單位應加強對預算執行的管理,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解決。
(一)駐外機構應切實加強對公用經費的管理,減少浪費,節約支出,因工作需要的宴請,要有正常的報批及審核手續;要嚴格公私費用劃分,應由個人負擔的因私用水、電、煤氣及因私用車等費用應及時足額地收繳,并相應沖減公用經費的有關支出;要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健全國有財產登記、保管制度,確保國有資產安全、完整。
(二)各單位應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嚴格控制出國團組和人數的精神,組織出國團組必須講求實效,因公臨時出國人員各項費用支出的標準及核銷要嚴格按規定執行。出國機票的購買和報銷工作要有嚴格的審核監督機制,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要互相配合,堵塞漏洞,爭取優惠票價;機票返還收入全額沖減出國費支出,嚴禁轉作單位“小金庫”。
(三)外事接待工作應貫徹禮賓改革的精神,嚴格執行外賓接待費用開支標準和有關管理規定。通常情況下,不為來華外賓提供國際旅費及國內城市間交通費。任何單位不得以變通接待方式等形式將外事接待經費轉作單位預算外資金。
(四)在我國境內舉辦國際會議等重大外事活動應按國際慣例辦事,節約經費支出。主辦單位通常提供會場及同傳設備租金、必要的宴請費、市內交通費、會議材料及其他會務費用。任何單位不得擅自突破財政部核定的人員補助標準,不得借機為本單位添置辦公設備。
第十四條 各單位每年要分別在7月5日和10月5日前向財政部報送上半年、前三季度預算執行情況表。
第五章 決算與監督
第十五條 各單位外交支出決算應在次年2月10日前報送財政部,財政部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中央決算20天內向各單位批復決算。
第十六條 各單位要嚴格按照財政部規定的報表格式編報外交支出決算,系統、完整地反映本單位外交支出經費使用情況。決算數字必須真實、準確,不得出現以領代報、以撥作支等虛列決算的現象。
銀行存款利息、匯價盈余等收入應視同財政撥款,全額增加撥入經費。
第十七條 各單位要認真編寫決算說明書。說明書的主要內容包括:全年外事工作及預算執行概況、分項支出情況分析、境外固定資產增減變化情況、影響支出重大因素分析、本年與上年支出比較、本年經費管理工作主要成績與不足、改進外事經費管理工作的措施與建議等。
第十八條 各單位要建立內部稽核制度,對內部稽核工作的職責、內容、方法和要求作出明確規定,以保證科學、有效地對憑證、帳簿、報表進行審核,對決算進行內部審計。
第十九條 財政部在加強日常財務監督檢查工作的基礎上,結合決算批復工作,對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審核,發現有不符合財經法規的,有權予以糾正,情節嚴重的,按照《國務院關于違反財政法規處罰的暫行規定》進行處理。
第六章 附則
第二十條 各單位可依據本暫行辦法,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管理規定,并報財政部備案。
第二十一條 本暫行辦法由財政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二條 本暫行辦法自1996年7月1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2009年修訂)
2009-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
2011-02-25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外交人員法
2009-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暫行組織條例[失效]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的決定(2001)
2001-06-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1986-04-12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議案和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人選辦法
1988-03-25臺灣省出席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協商選舉方案
1997-05-09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備案管理辦法(失效)
2001-12-1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口岸衛生監督辦法(2019修正)
2019-03-02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2017年修正)
2017-08-01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2014-08-07國務院關于印發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通知
2013-11-12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11年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第635號國務院令
2013-01-31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2012修訂)
2012-11-09校車安全管理條例
2012-04-05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1-09-17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農業部關于加快轉變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11-3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等部門關于依法打擊和防控資本市場內幕交易意見的通知
2010-11-1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湘潭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0-02-05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條例
2009-09-09全民健身條例
2009-08-3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關于2009年糾風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
2009-03-27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8-09-07中華人民共和國飛行基本規則
2007-10-18國務院關于東北地區振興規劃的批復
2007-08-02南水北調工程質量監督信息管理辦法
2007-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