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
為了進一步加強企業、行政事業單位(以下簡稱“單位”)的會計信息管理工作,規范企業、單位會計決算行為,提高會計決算報表質量,推動地方會計報表決算工作,財政部決定于2002年5月~8月對部分地區進行2001年度地方企業、單位會計決算報表的抽樣稽核工作。
一、稽核范圍
2001年度地方企業、單位會計決算報表稽核工作,由財政部根據全國地方編制2001年度會計決算報表工作情況,結合2000年度地方會計決算稽核工作,選擇部分省市,隨機抽取200戶基層企業、單位作為稽核樣本:
(一)2001年度地方企業、單位會計決算報表稽核工作選取了天津、河北、黑龍江、大連、河南、江蘇、寧波、安徽、廣西、重慶、青海、新疆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計劃單列市200戶基層會計決算報表編制企業、單位(200戶稽核名單另文下發)作為稽核對象。
(二)2001年度地方企業、單位會計決算報表稽核工作的稽核樣本依據“隨機抽取,適當調整,相對集中,比例協調”的原則選取。在200戶稽核樣本中,企業、單位各有100戶。
(三)未列入財政部指定范圍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計劃單列市,可根據自身工作的實際情況,自行組織開展2001年度的會計報表稽核工作。
二、工作內容
2001年度地方企業、單位會計決算報表稽核工作的重點是:
(一)被稽核企業、單位是否按2001年度會計決算報表的統一工作要求如實、準確填報,填報范圍和上報程序是否符合規定;
(二)被稽核企業、單位上報的會計報表類別是否齊全,報表編制方法是否符合相關文件和制度的要求;上報會計報表數與企業(單位)會計總賬、明細賬是否相符;
(三)企業合并會計報表是否按規定要求進行合并,有無漏報下屬企業和控股企業情況;
(四)被稽核企業、單位會計報表封面信息填報是否準確、是否有相關責任人簽字、蓋章;
(五)企業會計報表“基本情況表”中的主要數據指標如職工人數、企業下崗職工情況、工資及福利、不良資產及潛虧掛賬等,預算單位報表中機構、單位定編人數、財政供養人口等項指標是否準確、真實,固定資產以及其他實物量指標填報的真實性、完整性;
(六)核對被稽核企業“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表”中各項客觀因素是否符合2001年度會計報表文件規定,上述客觀因素是否在年度審計報告中充分披露;
(七)企業有關長期投資、不良資產信息是否按規定要求如實披露;是否按照會計報表工作要求編寫報表附注并對企業有關重要事項如實予以披露;
(八)被稽核企業、單位是否存在向不同使用人(如銀行、稅務、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門)提供不同報表的情況;
(九)被稽核企業、單位是否按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意見調整或重新編制年度會計報表;
(十)被稽核企業、單位的其他會計信息情況。
三、工作時間及步驟
2001年度地方企業、單位會計決算報表稽核工作定于2002年5月8日~8月31日進行,具體工作主要分為:前期準備、具體稽核、總結上報和處理整改四個階段進行。
基本工作步驟如下:
(一)前期準備階段(2002年5月8日~5月20日)
1.全面部署本地區2001年度會計決算報表稽核工作,提出統一工作要求,落實稽核工作組織、人員和工作任務。
2.組成稽核小組,培訓稽核工作業務骨干,熟悉掌握會計決算報表及相關政策、制度及稽核工作內容。
(二)具體稽核階段(2002年5月21日~7月31日)
各稽核小組進入到基層報表編制企業(單位),檢查企業(單位)2001年度會計決算報表工作情況,結合其上報給財政部門的會計決算報表、上報其他綜合管理部門及主管部門的2001年度指標數據和企業、單位有關會計基本核算資料,按照工作內容和要求進行細致稽核工作。
(三)總結上報階段(2002年8月1日~8月31日)
各列入財政部2001年度地方企業、單位會計決算報表稽核工作范圍的地區財政廳(局)要對所承擔的稽核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并將本地區稽核工作情況書面報告(附報軟盤)在8月31日前上報財政部統計評價司和財政部監督檢查局。
稽核工作情況書面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1.被稽核企業、單位的基本情況,如:企業、單位性質、所執行的會計制度等;
2.稽核小組開展稽核工作的情況;
3.被稽核企業、單位的2001年會計決算報表稽核情況;
4.發現存在的問題及處理意見,對存在的問題要逐戶逐項列明違反了哪些法律、法規和相關的制度、規定,處理意見要列明通報批評、處罰、整改等具體內容;
5.對企業、會計決算工作的建議;
6.會計信息質量檢查表(附報軟盤)。
(四)處理整改階段(2002年9月1日~12月31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以及相關財務制度的規定,各地區財政廳(局)對被稽核企業、單位進行相應的處罰,并于12月31日前將有關處理情況報財政部統計評價司和財政部監督檢查局備案。
未列入財政部2001年度地方企業、單位會計決算報表稽核工作范圍,自行組織稽核工作的地區,應于主體工作結束后將工作情況報財政部統計評價司和財政部監督檢查局,財政部將組織對地方會計決算報表稽核工作的抽查。
四、稽核工作的組織
2001年度地方企業、單位會計決算報表稽核工作,由財政部統計評價司會同財政部監督檢查局統一組織、協調,具體稽核工作由各地區財政廳(局)的統計評價機構和監督機構共同負責具體實施。
稽核工作小組應抽調熟悉會計決算報表工作、企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以及財政檢查等工作制度、程序的業務骨干參加,根據被選中企業、單位的戶數,組成相應稽核小組,原則上每個稽核小組由3人~4人組成,可適當借調中介機構具有一定資質的專業人員參加,每組負責5戶企業(單位)的稽核工作。
各地區財政廳(局)的統計評價機構根據財政部確定的稽核樣本名單,負責提供本地區被稽核企業、單位向財政部門報送的2001年度各類會計決算報表,同時提供2001年度會計決算工作文件。
五、有關工作要求
(一)各地區財政部門在接到本通知后,要按照本通知的工作要求,周密部署,精心準備,切實做好組織實施工作。
(二)各被稽核企業(單位)應按照本通知的要求,指定專門機構和人員,提供必要的辦公條件,積極配合稽核小組的稽核工作。在稽核過程中,各被稽核企業(單位)要如實反映情況,主動提供有關資料,對稽核中遇到的問題,要及時向稽核小組、主管部門和財政部反映。
(三)各稽核小組要按照財政部《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辦法》、《財政檢查工作規則》的有關要求,認真編制稽核工作計劃,深入細致做好稽核工作。對查出的問題,要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有關規章、制度,提出處理意見,在充分聽取被稽核企業(單位)意見的基礎上,認真編寫《財政監督檢查報告》。
(四)在稽核工作中,稽核人員和被稽核企業(單位)要嚴格執行國家的有關法律、規章、制度,遵守工作紀律和要求,對違反者,將視其情況依據國家有關法律規定予以相應的處理和處罰。
(五)如財政部選取的稽核企業、單位與其他有關部門的檢查(審計、稅務、監事會等)有重復的,要及時向財政部匯報。
財政部將加強對各地區稽核工作的監督和指導,各地區在稽核工作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與財政部溝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2009年)
2009-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
1982-12-04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1998年)
1998-03-1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認為具有過分傷害力或濫殺濫傷作用的常規武器公約>所附的“禁止或限制使用地雷、誘殺裝置和其他裝置的修正議定書”》的決定
2002-04-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認為具有過分傷害力或濫殺濫傷作用的常規武器公約>第一條修正案》的決定
2003-06-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的決定
2005-04-27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
2006-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1-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
2001-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建筑業安全衛生公約的決定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入《國際承認航空器權利公約》的決定
1999-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198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臺灣省出席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的決定
1987-09-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已修定]
1992-09-04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
1996-10-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第三百四十二條、第四百一十條的解釋
2001-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1986-03-19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02-19中華人民共和國考古涉外工作管理辦法(2016修訂)
2016-02-06民用機場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
2019-04-20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2017-08-02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
2017-08-06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旅行社條例
2009-02-20物業管理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地圖管理條例
2015-11-26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11年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修改《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的決定
2012-12-17關于調整進境物品稅稅目稅率的通知
201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