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直屬檢驗檢疫局:
為依法、科學、規范、有序地開展口岸非典型肺炎的衛生檢疫工作,現將總局制定的《國家質檢總局口岸非典型肺炎衛生檢疫“八項制度”工作規范和要求》(以下簡稱工作規范)印發你們,請認真執行。各局要對所屬口岸執行工作規范的情況進行自查,并于11月10日前將自查情況報總局衛生司;總局將組織地區間的互查,并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抽查。
聯系人:薛永磊
聯系電話:82261878
傳 真:82260150
E-mail:xueyl@aqsiq.gov.cn
附件:國家質檢總局口岸非典型肺炎衛生檢疫“八項制度”工作規范和要求
附件:國家質檢總局口岸非典型肺炎衛生檢疫“八項制度”工作規范和要求
為貫徹落實吳儀副總理在10月9日召開的全國防治非典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精神,根據國家質檢總局《關于印發<2003~2004年度口岸非典型肺炎疫情監測報告和防制工作實施方案>與<建立與完善口岸公共衛生長效管理機制指導原則>的通知》(國質檢衛[2003]297號)的有關規定,為進一步規范、有序地開展口岸非典型肺炎(以下簡稱非典)衛生檢疫工作,特制定本規范。
一、出入境健康申報制度
(一)健康申報要求。
1.所有出入境交通工具負責人在辦理交通工具出入境手續時,必須如實向檢驗檢疫機構填報相應的健康申報材料,如《航海健康申報表》、《總申報表》、《健康申報表》。
2.所有出入境人員(包括旅客和交通工具員工)在口岸出入境時必須如實填交《出/入境健康檢疫申明卡》。
3.入境交通工具上有發熱病人,該交通工具負責人必須在抵達前以最快的方式向檢驗檢疫機構報告,報告的內容包括:該病人的姓名、性別、年齡、身份、發病時間,現在的主要癥狀,離開出發地時間和初步處理情況。
4.出境交通工具辦理完出境檢疫手續后,尚未離開港站時發現有發熱病人,交通工具負責人應就近向檢驗檢疫機構申請臨時檢疫;如果航行途中發現有發熱病人,該交通工具負責人必須以最快的方式向前方停靠點報告。
(二)查驗要求。
1.對交通工具,檢驗檢疫人員核查交通工具負責人填報的相應健康申報材料的內容是否完整、清晰、準確。
2.對出入境人員,檢驗檢疫人員核查《出/入境人員健康檢疫申明卡》各項內容是否完整、清晰、準確。重點核查中英文姓名、護照號碼、在華詳細聯系地址和方式。
3.檢驗檢疫人員在核查《出/入境人員健康檢疫申明卡》時,按“體溫檢測制度”的要求測量出入境人員的體溫并予以記錄。
4.檢驗檢疫人員在檢疫查驗時發現發熱病人,根據其體溫值及現場醫學判斷結果,及時采取相應控制措施。如按“信息報告制度”報告信息,按“病人控制制度”控制病人,按“消毒通風制度”進行消毒處理等。
(三)管理要求。
1.所有交通工具的健康申報材料應與該交通工具的交通員工及旅客的《出/入境健康檢疫申明卡》合并歸檔,并檢查收繳數量與實際人數是否相符。
2.歸檔時,附寫上交通工具名稱、申報人數、查驗人員、查驗日期等信息,裝入檔案袋,封面應注明日期及交通工具名稱及班(航、車)次。
3.該檔案保管期限為三個月。
4.負責對發熱病人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的人員應當是醫學、衛生專業人員。
5.測溫儀器應保持處于良好工作狀態。
6.檢驗檢疫人員的個人防護視疫情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
圖:出入境健康申報圖
圖1:交通工具負責人/代理人申報 正常 ↓ 有發熱病人/可疑非典病人 ┌─────────────────────┐ │ ↓ │ 個人防護制度 │ ↓ │ 按信息報告制度 │ 病人控制制度 │ 消毒通風制度 │ 處理 │ ↓ │ 排除非典(向上級報告) 不能排除非典(向上級報告) │ ←────────────────────────┐ │ │ │ ↓ │ ┌──────────────────────────┐ │ ↓ ↓ ↓ ↓ │ 一般接觸者 密切接觸者 可疑病人 可能污染環境 ↓ ↓ ↓ ↓ ↓ 人員按正常 登記,發放 登記留驗 送指定醫院檢查 終末消毒 通道出入境 《就診方便卡》 │ │ │ │ │ │ │ │ │ │ │ │ ↓ ↓ │ │ 向上級報告 追蹤診斷結果 │ │ 向當地CDC通報 │ │ │ │ │ │ │ │ │ │ │ ↓ ↓ │ │ 向上級報告 │ ↓──────────────────────────↓ ↓ 資料按交通工具班次歸檔 圖2: 出入境人員 正常 ↓ 有癥狀 ┌─────健康申報─────────────────┐ │ 審核 │ ↓ ↓ 體溫檢測 工作人員做好自身防護 │ │ │ ↓ 正常 ↓ 發熱病人 測體溫 ┌───────────────────┐ │ │ │ │ │ │ │ │ ↓ │ │ 工作人員個人防護 │ │ 復查體溫 │ ↓ │ │按正常通道 正常,申明卡上蓋圖章 │ >37.5℃,在申明卡上注明 │ 出入境 ←──────────────┴─┬─────────────┘ │ │ │ │ │ ↓ ↓ 流行病學調查,醫學檢查 資料 │ 歸檔 │ │ │ 排除非典(向上級報告) ↓ 不能排除非典(向上級報告) ┌──────────────┐ │ │ ↓ │ 登記備案發放 │ 《就診方便卡》 │ │ │ │ │ │ ↓ ↓ ┌───────┬──────┬──────┐ 資料歸檔,備查 │ │ │ │ ↓ ↓ ↓ ↓ 一般接觸者 密切接觸者 可疑病人 可能污染環境 │ │ │ │ │ │ │ │ ↓ ↓ ↓ ↓ 登記,發放 登記留驗 送指定醫院檢查 終末消毒 《就診方便卡》 │ │ │ │ │ │ │ │ │ │ │ │ │ │ │ │ ↓ ↓ │ │ 向上級報告 追蹤診為結果 │ │ 向當地CDC通報 │ │ │ │ │ │ │ │ ↓ │ ↓ ↓ 向上級報告 │ ──────────┬───────────↓ │ ↓ 資料按交通工具班次歸檔,備查
二、體溫檢測制度
(一)測溫儀器技術要求。
1.初篩儀器:使用紅外線快速測溫儀(有語言提示、燈光報警、測溫速度≤0.3秒、計量部門檢測分辨力≤0.2℃、最大允許誤差±0.4℃,有溫度數值顯示、經濟實用);測溫儀的顯示值必須是實際溫度值。
2.復測儀器:使用水銀體溫計在腋下測量(計量部門檢測正負誤差≤0.1℃)。
3.儀器的校正:定期對測溫儀器檢測進行計量校正,保證測溫儀器的準確性。
(二)測溫儀器配備要求。
1.在所有出入境檢疫通道上設置紅外線快速體溫檢測儀器,保證對所有出入境人員實施體溫檢測。
2.在出入境檢疫通道附近必須要設有專門用于體溫復測的場所,該場所稱“發燒檢查室”,室內要有檢查臺、椅子、檢查床,配置經計量部門檢測合格的水銀體溫計、防護用品和必需的消毒設施。
(三)體溫檢測程序。
1.為保證初篩體溫檢測的準確性,有條件的口岸應在出入境檢疫現場設置蛇行護欄(迷路),以便于出入境人員逐個有序地接受體溫檢測。
2.對體溫檢測正常的出入境人員,檢疫人員在《出/入境健康檢疫申明卡》上加蓋總局標準樣式的體溫檢測印章,顏色為藍色。
3.發現出入境人員初篩體溫超過37.5℃時,立即要求患者佩戴防護口罩,進“發燒檢查室”(無“發燒檢查室”的局應設立屏風,在屏風內復測)接受標準水銀體溫計腋下體溫復測,注意體溫計放置位置的準確,保證測溫質量。
4.對體溫復測后不需要轉送醫院的出入境人員,檢疫人員在體溫復測場所對其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發放“出入境健康建議”或非典防治宣傳材料后放行,入境人員發給“就診方便卡”、同時囑其自行到就近醫院及時診治病情。
5.對體溫復測后需要轉送醫院的出入境人員,檢疫人員穿著防護服裝將其帶入臨時隔離檢疫場所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同時安排轉送醫院的相關準備工作。
(四)檢疫控制措施。
1.入境人員轉送醫院標準:所有復測體溫在38℃以上者;來自非典流行區,體溫37.5℃以上伴有咳嗽、氣短或呼吸困難癥狀者。
2.出境人員:體溫在37.5℃至38℃(以水銀溫度計測試腋下體溫為準)的出境人員暫緩登乘交通工具,在臨時隔離檢疫場所做進一步觀察、檢診和登記,對無其他非典相關癥狀(如咳嗽、呼吸困難等)者準予繼續旅行。體溫超過38℃的出境人員不得登乘交通工具,需按病人控制制度專送指定醫院進行診治。
3.對所有發熱37.5℃以上者,均應進行個案流行病學調查,并予以記錄。
(五)在無非典疫情發生時,既要嚴格執行體溫檢測制度,又要同時采取增開通道等有關措施,防止出入境人員排隊過長,提高通關速度。
三、醫學巡查制度
醫學巡查制度主要是在出入境旅檢口岸實施,當境外發生疫情時,重點對來自疫區的入境人員開展醫學巡查;當國內發生疫情時,重點對出境人員開展醫學巡查,負責醫學巡查的人員必須是醫學衛生專業人員。
(一)對入境人員的醫學巡查。
1.配備“醫學巡查專用箱”,箱內主要物品有測溫儀、防護口罩及服裝、消毒器械、對講機、流行病學調查表及非典防治宣傳材料。
2.入境交通工具到港后,檢疫人員在登機 (船、車)辦理入境檢疫查驗手續同時對所有入境人員進行醫學巡查,發現可疑情況及時采取檢疫措施。
3.檢疫人員在入境檢疫通道對入境人員辦理入境手續同時進行醫學巡查,發現可疑情況及時采取檢疫措施。
(二)對出境人員的醫學巡查。
1.配備醫學巡查專用設備,配備物品同“醫學巡查專用箱”。
2.檢疫人員在出境人員候機(船、車)場所進行經常性醫學巡查,宣傳非典及其他傳染病防治知識,觀察詢問出境人員健康狀況,發現可疑情況及時采取檢疫措施。
3.出境人員登機(船、車)時,檢疫人員對出境人員進行醫學觀察,發現可疑情況及時采取檢疫措施。
四、病人控制制度
(一)病人發現,是指在入出境人員、交通工具的檢疫查驗過程中發現非典可疑病人。
(二)疫情報告,是指按疫情報告制度實施。
(三)個人防護,是指現場檢疫人員以1名~3名為宜,可視情況增減人員,人員宜少不宜多,盡量減少人員與病人的接觸;應做好個人防護工作,穿戴好個人防護裝備(按自身防護制度執行)。
(四)隔離病人,是指首先給患病人員戴上口罩,就地將其隔離。在交通工具上應將病人單獨隔離到沒有循環通風設施的房間或相對獨立的區域,在候機(船、車)大廳中應將病人單獨隔離到檢疫隔離觀察室。
(五)流行病學調查,是指了解病人14天內的行程,是否到過非典曾經高發地區,是否接觸過非典患者以及疑似病例,是否從事病毒研究工作等。要嚴格按照總局《口岸初篩非典型肺炎(SARS)送醫院檢查者個案調查表》(見附1)的內容逐項調查。
(六)臨床檢查,是指詳細檢查病人的癥狀和體征,特別注意是否與非典的癥狀相符(如發燒、干咳、胸痛、氣促、呼吸困難、肺部羅音等)。檢驗檢疫機構應充分利用已配備的醫療設施在現場進行胸片和血象檢查。
(七)可疑病人移送,是指如不能排除非典,即按非典可疑病例處理。向當地衛生防疫部門通報的同時,通知120急救中心,在嚴格的防疫措施下沿指定移送路線將病人轉移到救護車上,送指定醫院進行進一步排查和治療。同時填寫《傳染病疑似病例轉診單》(見附2)。
(八)追蹤調查,是指對轉移走的病人應當隨時進行追蹤調查,了解進一步排查結果。
(九)信息反饋,是指將指定醫院反饋的診斷結果做好詳細記錄存檔備查。信息反饋表見附2《傳染病疑似病例轉診單》。
(十)密切接觸者的判定和管理。
1.密切接觸者的判定:
(1)列車上發現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時,如果病人是旅客,密切接觸者的定義是指:和病人同車廂的旅客或同一臥鋪包廂的旅客,照顧護理病人的人、以及接觸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尿液的人。如果病人是列車員,密切接觸者的定義是指:與該列車員在一組工作和住在一起的工作人員,及其接觸過的旅客。
(2)飛機上有處于癥狀期的病人時,密切接觸者包括所有的旅客和所有的機組人員。
(3)當汽車為空調車或密閉不通風時,當有處于癥狀期病人時,密切接觸者為交通工具上的所有人。通風良好時,是病人同排座位和前后三排的人。
(4)當船舶的船艙不能通風時,不論病人是旅客或者是船上的船員,密切接觸者是船上所有的人。當船舶的船艙通風時,如果病人是旅客,密切接觸者是指:和病人同船艙前后3排位置的旅客或者同艙位生活的旅客;如果病人是船上的船員,密切接觸者是指:和該船員一起工作、居住、有親密接觸的人。
(5)密切接觸者的管理:對密切接觸者實施自最后接觸非典染疫嫌疑人之日算起不超過14天的留驗觀察或留驗至可疑病人排除非典為止,具體留驗地點根據當地衛生防疫部門的規定執行;在家留驗者不得外出并要注意家人的防護。留驗觀察期間應采取如下措施:
a.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療衛生人員每日對病人的健康狀況進行診察或電話聯系并給予健康教育和指導;
b.密切接觸者應每天早晚各測試體溫1次,做好記錄。
c.出現發燒、干咳、胸痛、氣促、呼吸困難等癥狀,應立即通知當地衛生行政部門送指定醫院接受診治。
d.對現場密切接觸非典可疑病人的檢疫人員應在指定的隔離場所實施臨時留驗,接到當地衛生部門排除非典通知后,可隨即解除,如不能排除非典,應在指定地點留驗14天。
2.一般接觸者的管理。應向一般接觸者發放《就診方便卡》,要求其一旦出現發熱等身體不適,應盡快向檢驗檢疫部門和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圖:可疑病例控制流程圖
可疑病例 │ │做好個人防護 │ ↓ 病人立即戴上口罩,隔離 │ │ ↓ 流行病學調查,醫學檢查 ┌────────┬──────────────┬─────────┐ │ │不能排除非典 │ │ │ │填寫《傳染病疑似病 │ │ │ │例轉診單》 │ ↓ ↓ ↓ ↓ 可能污染交通工 一般接觸者 120移送指定醫院 密切接觸者 具、環境、物品 │ │ │ │ │ │ │ │ │ │ │ │ ↓ ↓ ↓ ↓ 發放 追蹤調查,信息反饋 留驗 消毒 《就診方便卡》
五、通風消毒制度
(一)通風消毒制度。
1.國境口岸候機(船、車)廳。
(1)通風:候機(船、車)廳應保持空調或通風系統在啟動狀態,沒有空調或通風系統的,打開窗門,確保空氣流通,通風良好。
(2)預防性消毒:國內外發生非典疫情時,督促口岸管理部門每天候機(船、車)廳實施1次~2次預防性消毒。
(3)終末消毒:在候機(船、車)廳發現可疑非典病例時,可疑病例離開后,立即對候機(船、車)廳實施終末消毒。
2.交通工具通風消毒。
(1)通風:在運載旅客過程中,交通工具應保持空調或通風系統在啟動狀態,沒有空調或通風系統的,打開窗,確保空氣流通,通風良好。
(2)預防性消毒:對來自非典流行區的出入境交通工具實施預防性消毒。
(3)終末消毒:運載可疑非典病例的出入境交通工具,可疑病例離開后,立即實施終末消毒。
(二)消毒程序。
1.了解被消毒場所的基本情況,確定消毒方法和使用的消毒劑;計算被消毒場所的面積、容積,確定用藥量。
2.有空調、通風系統的候機(船、車)廳、交通工具,首先關閉空調、通風系統。
3.實施消毒時,首先消毒地面、墻壁、門窗,然后再進行空氣消毒,上述消毒應從最近處向外/向內進行。
4.做好個人防護。
(三)消毒方法。
1.國境口岸候機(船、車)廳消毒。
(1)地面、墻壁、門窗:用0.2%~0.5%過氧乙酸、500mg/L~1000mg/L二氧化氯、有效氯和有效溴含量為1000mg/L~2000mg/L的消毒液噴霧。泥土墻吸液量為150ml/㎡~300ml/㎡,水泥墻、木板墻、石灰墻為lOOml/㎡.對上述各種墻壁噴灑消毒劑溶液不超過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外后內噴霧一次,噴藥量為200ml/㎡~300ml/㎡,待室內消毒完畢后,再由內向外重復噴霧一次。以上消毒處理,作用時間應不少于60分鐘。
(2)空氣:候機(船、車)廳密閉后用0.3%過氧化氫、500mg/L二氧化氯或有效氯含量為1500mg/L的消毒溶液,用氣溶膠噴霧,20ml/立方米~30ml/立方米,作用1小時。消毒后即可開門窗通風。
(3)衣服、被褥、書報、紙張:耐熱、耐濕的紡織品可煮沸消毒30分鐘,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分鐘,或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250mg/L~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鐘;不耐熱的毛衣、毛毯、被褥、化纖尼龍制品和書報、紙張等,可采取過氧乙酸熏蒸消毒,或將被消毒物品置環氧乙烷消毒柜中,在溫度為54℃,相對濕度為80%條件下,用環氧乙烷氣體(800毫克/升)消毒4小時~6小時;或用壓力蒸汽進行消毒。
(4)病人排泄物和嘔吐物:稀薄的排泄物或嘔吐物,每1000毫升可加漂白粉50克或有效氯含量為20000mg/L的消毒液2000毫升,攪勻放置2小時。無糞的尿液每1000毫升加入干漂白粉5克或次氯酸鈣1.5克或有效氯為10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100毫升混勻放置2小時。成形糞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漂白粉乳劑(含有效氯5%),或有效氯含量為50000mg/L的消毒液2份加于1份糞便中,混勻后,作用2小時。
(5)餐(飲)具:首選煮沸消毒15分鐘~30分鐘,或流通蒸汽消毒30分鐘。也可用0.2%~0.5%過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含量為250mg/L~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鐘~60分鐘后,再用清水洗凈。
(6)食物:瓜果、蔬菜類可用0.1%~0.2%過氧乙酸、或有效氯含量為100mg/L~2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鐘~60分鐘。病人的剩余飯菜不可再食用,煮沸30分鐘,或用20%漂白粉乳劑、有效氯含量為5000mg/L~10000mg/L的消毒液浸泡2小時后處理。也可焚燒處理。
(7)盛排泄物或嘔吐物的容器:可用有效氯含量為2000mg/L~5000mg/L的消毒液、或0.5%過氧乙酸溶液浸泡30分鐘,浸泡時,消毒液要漫過容器。
(8)垃圾:可燃物質要盡量焚燒,也可噴灑有效氯含量為10000mg/L的消毒液,作用60分鐘以上。消毒后深埋。
(9)在候機(船、車)廳進行空氣消毒處理后,應打開所有門窗,并將空調系統開至最大進行空氣抽換并維持一段時間。
(10)空調、通風系統消毒:
a.應先對過濾器、過濾網消毒再更換。消毒方法可用有效氯含量為2000mg/L的消毒液噴灑至濕潤,作用30分鐘。過濾器、過濾網拆下后應再次噴灑消毒,然后焚燒。
b.對所有供風設備和送風管路用有效氯含量為500mg/L~1000mg/L的消毒溶液噴霧或擦拭消毒。
c.空調箱的封閉消毒,可采用過氧乙酸熏蒸 (用量為1g/立方米)或用0.5%過氧乙酸溶液噴灑后封閉60分鐘,消毒后及時通風。
d.空調凝結水應及時收集在塑料容器內,按污水處理方法,以每公斤水投加50mg有效氯的比例加入含氯消毒劑,混勻作用2小時后排放。如采用連續收集的方法,則可在收集容器內預先加入有效氯含量為500mg/L的消毒溶液。
2.交通工具消毒。
(1)空氣消毒。
a.機艙內空氣:飛機到港后應立即對機艙內進行消毒,二氧化氯或有效氯含量為1500mg/L的消毒溶液,用氣溶膠噴霧,20ml/立方米~30ml/立方米,作用1小時;消毒后,機艙內的設施應用溫水擦拭,再用清潔的布擦干,以便去除殘留的消毒劑。
b.車廂、船艙內空氣:用0.3%~0.5%過氧乙酸溶液,500mg/L二氧化氯溶液、3%過氧化氫溶液,或有效氯含量為1500mg/L的消毒溶液進行噴霧消毒,按20ml/立方米用量計算,密閉1小時后開門窗通風。
(2)環境物體表面消毒。
對車廂、機艙、大堂、通道等公共區域的地面、墻壁、電梯以及經常使用或觸摸的物體表面如門窗、桌椅、拉手、話筒、水龍頭、洗手池、衛生間等部位,用500mg/L~1000mg/L二氧化氯溶液、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1000mg/L~2000mg/L的消毒溶液拖擦、噴灑、噴霧,作用時間不少于60分鐘。
(3)公共物品消毒。
a.交通工具的公用設施:先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10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作用30分鐘后用濕布去除表面殘留的消毒液。其他的辦公設施,例如傳真機和激光打印機的清潔與消毒也可用上述方法處理。
b.餐飲具:煮沸消毒15分鐘~30分鐘,或流通蒸汽100℃作用20分鐘~30分鐘,或遠紅外線消毒碗柜125℃作用15分鐘以上。化學法消毒,可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500mg/L~1000mg/L的消毒溶液,或0.2%~0.5%過氧乙酸溶液浸泡 30分鐘~60分鐘。
c.紡織品:耐熱耐濕的物品,可用流通蒸汽100℃作用20分鐘~30分鐘或煮沸消毒作用15分鐘~30分鐘。不耐熱的物品,可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500mg/L的消毒液或0.2%~0.5%過氧乙酸溶液浸泡30分鐘。
d.衛生潔具:用有效氯含量為1000mg/L~2000mg/L的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鐘后,用流動水沖去殘留的消毒液。
e.垃圾處理:可燃物質盡量燃燒,也可噴灑有效氯含量為10000mg/L的消毒溶液,作用60分鐘以上。消毒后深埋。
(4)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消毒。
稀薄的排泄物或嘔吐物,每1000ml可加漂白粉50g或有效氯含量為20000mg/L的消毒溶液2000ml,攪勻加蓋放置2小時。無糞的尿液每1000ml加入干漂白粉5g,或次氯酸鈣1.5g,或有效氯含量為10000mg/L的消毒溶液100ml混勻放置2小時。成形糞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漂白粉乳劑(有效氯含量為50000mg/L)或有效氯含量為50000mg/L的消毒溶液2份加于1份糞便中,混勻后,作用2小時。盛分泌物、嘔吐物、排泄物的容器使用后,可用有效氯含量為2000mg/L~5000mg/L的消毒溶液全部浸泡后消毒30分鐘~60分鐘,用水沖洗后備用。
(5)空調、通風系統消毒:按1.(10)進行。
(6)便池、下水道消毒:每蹲位用5升~10升有效氯含量為1000mg/L~2000mg/L的消毒溶液沖洗,停留30分鐘,然后用流動水沖去殘留的消毒劑。
3.口岸“發燒檢查室”要參照口岸候機(船、車)廳進行預防性消毒以及終末消毒。
(四)工作要求。
1.對國境口岸候機(船、車)廳、交通工具的通風消毒制度實施衛生監督,實施消毒時,要做好工作記錄。
2.工作人員實施消毒時要做好自身防護。
3.消毒劑要選用總局批準的藥物,確保消毒有效、安全。
六、疫情報告制度
(一)報告單位和報告人。
檢驗檢疫機構及其執行任務的檢驗檢疫工作人員為口岸非典病例或疑似病例以及可疑病例的責任報告單位或報告人;口岸任何單位和個人均為非典病例或疑似病例以及可疑病例的義務報告單位或報告人。
(二)報告要求和內容。
1.日常報告。各檢驗檢疫機構的疫情管理員每天上午10點前利用“衛生檢疫信息監測預警應急系統”網絡或傳真向國家質檢總局報告《入出境人員SARS衛生檢疫日報表》(見http://10.10.8.66:9080/SarsWeb2/)、《無SARS健康證明日報表》(見附3)。為了保證疫情資料統計的完整性和準確性,要嚴格執行非典疫情的“零報告”和“日報告”制度。
2.疫情報告。出現非典疫情后,口岸檢驗檢疫機構非典防治領導小組應立即口頭上報直屬局非典防治領導小組,2小時內補報書面材料(《口岸初篩非典型肺炎(SARS)送醫院檢查個案調查表)、《出/入境健康檢疫申明卡》及密切接觸者登記表),直屬局非典防治領導小組在核實報告材料后應立即上報到國家質檢總局,并根據疫情處理的進展情況隨時向總局匯報。個案處理結束后應立即將個案處理報告及時上報國家局。重大、緊急疫情報告,上報后必須核準上報成功。
3.報告方式。緊急疫情通過電話、傳真上報;日常報告通過傳真、總局的預警和快速反應網絡上報。
4.檔案管理。詳細記錄報告時間、被報告部門和報告內容,報告人簽字后歸檔。
七、自身防護制度
(一)個人防護用品配備及準備。
必須將下列防護用品準備好并置于防護包內,擺放整齊,標簽清晰,保證能隨時啟用。
1.護目鏡、鞋套、帽套、一次性乳膠手套。
2.面罩:A.呼吸器B.杯狀濾膜口罩N95 C.12層以上棉紗口罩。
3.防護服:Ⅰ。連體隔離衣,或普通工作服再外罩一層一次性連體隔離衣。Ⅱ。外科隔離衣。Ⅲ。白大衣。
(二)防護等級的確定。
根據疫情的狀況,視不同崗位及工作性質確定防護等級。
1.染疫嫌疑交通工具及公共場所消毒應使用最高級別防護,即A+Ⅰ組合,并戴護目鏡。
2.當交通工具上申報發現疑似病人,需進入交通工具進行檢疫時應使用B+Ⅰ組合,并戴護目鏡。
3.對可疑病人進行流行病學個案調查應使用B+Ⅰ組合。
4.對在體溫初篩檢查后使用水銀體溫計進行體溫確認時應使用B+Ⅱ組合。
5.醫學詢問及體溫初篩檢查應使用C+Ⅲ組合。
6.出入境人員及交通工具查驗、出入境人員巡查可以使用C+Ⅲ組合。
(三)防護用品的使用與穿戴程序要求。
1.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要求:
使用者應提前認真閱讀防護用品的產品說明書,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按照說明書的要求檢查其有效性并及時做好保管、更換及維護工作。
2.個人防護用品的穿戴程序:
(1)在進入現場時應戴口罩,視不同情況選擇種類。
(2)再穿上連體隔離衣、鞋套,褲管應塞入鞋或鞋套內。
(3)戴上一次性乳膠手套,并將外衣的袖子塞入手套內。
(4)戴上護目鏡。
3.個人防護用品的脫去與處理程序:
(1)消毒戴手套的手。
(2)用經消毒的戴手套的手脫下防護衣(隔離衣)與鞋套,將污染面朝里,放入專用的丟棄袋。注意操作時只能接觸衣物的外部,避免污染里面的衣服。
(3)脫下手套(在脫第二只手套時,手指只能接觸手套的里面),將污染面朝里,放入專用的丟棄袋,再用消毒液進行手的消毒。
(4)用經消毒的手脫下頭套、護目鏡和口罩。
(5)脫下的棉紗口罩、一次性口罩、隔離衣、頭套、鞋套、手套應立即放入指定的污物容器內。
(6)護目鏡使用后應立即放入密封袋內,由專人負責消毒處理。密封袋集中回收處理。
(7)最后再用消毒液徹底消毒手至腕部,然后用皂液與流水沖洗。
(四)個人消毒。
工作完畢后立即進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75%酒精等揉搓1分鐘~3分鐘。
八、宣傳教育制度
(一)組織領導。
把宣傳工作作為整個防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推動非典防治工作。各地檢驗檢疫機構非典防治領導小組要指定一名領導負責此項工作,宣傳主管部門要指定專人負責非典防治的宣傳教育。衛生檢疫監管部門配合局宣傳主管部門,制定宣傳方案和報道計劃,形成全面立體的宣傳教育網絡。
(二)采取的方式。
1.制作通俗易懂、圖文并茂的張貼畫、小冊子及時發放到各口岸一線、檢驗檢疫現場及其他相關部門。
2.在口岸及其他檢疫場所設立專欄、櫥窗,張貼相關資料。在紅外線快速測溫以前要明確告示。宣傳欄的內容須每月更新一次。
3.充分發揮電視、廣播、報刊等大眾媒體的作用,尤其是充分發揮互聯網即時性、大容量、互動性強的特點,加強網絡宣傳,及時轉發、轉播新華社和中央主要媒體新聞,同時,開辟專欄、專題,增加發稿數量和密度。
4.根據需要,隨時編發非典預防專刊。
5.各旅檢現場和健康檢查場所應設立健康咨詢臺,開展旅行保健咨詢服務。
6.以發放技術資料、舉辦技術講座、現場觀摩、緊急演練等多種形式,宣傳非典防治知識和檢驗檢疫措施。
(三)實施的對象。
1.干部職工的教育培訓。
按照總局和直屬局培養技術骨干,分支機構或部門負責干部職工教育培訓的原則,做好干部職工的教育培訓。一線檢驗檢疫工作人員應以崗位自學為主,集中培訓為輔的方式,學習和掌握非典的最新知識和防治措施。學習培訓內容包括非典基礎知識、預防控制措施、心理健康知識、應急處理和救治措施、有關傳染病防治法規知識等五個方面。各種學習培訓活動要做到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并進行必要的考核。
2.對外的宣傳協調。
(1)建立與地方政府、口岸及其他有關部門的溝通與交流機制,積極宣傳口岸衛生檢疫的工作和非典防治措施,取得有關部門的積極支持與配合,擴大社會影響。
(2)加強對入出境人員的宣傳教育,普及衛生防病知識,非典的科普知識,增強自我保健意識,維護社會穩定。
(3)對于已經發生疫情的地區,要加強對非典病人和疑似病人及其家屬的宣傳教育工作,使他們能自覺服從有關部門和組織的安排,主動接受檢查、治療,如實提供有關情況,配合實施隔離、留觀等措施。
(四)宣傳教育的主要內容。
1.宣傳政策。
相關法律法規及檢驗檢疫相關的部門規章。包括《國境衛生檢疫法》及其實施細則、《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及總局下發的有關規定。
2.溝通信息。
及時宣傳非典預防工作的好的措施與做法,交流總結工作經驗。
3.教育群眾。
使出入境人員和口岸工作人員了解和掌握“非典”發病的原因、主要癥狀、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提高防病意識,增強防病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教育群眾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公共衛生道德,積極參與各種體育鍛煉,強身健體。宣傳各項有效預防措施,教育群眾積極予以配合,人人參戰,群防群控。
4.心理輔導。
對體溫檢測超過37.5℃需進一步排查的人員,應當說明必要的理由和具體要求,爭取其配合,消除不必要的誤解。對密切接觸者應給予隔離措施的輔導,強調非典可防可治不可怕,消除不必要的恐慌。
5.報道先進。
報道在日常工作和緊急情況下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和集體,大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激發團隊精神,激勵工作熱情。
(五)宣傳教育的管理。
1.針對非典防治宣傳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強的特點,加強非典防治宣傳工作的統一管理。做到公開透明、穩妥有序、積極有效。
2.加強領導指揮,明確各項分工,制定宣傳計劃,層層落實,密切配合,使各項宣傳教育工作制度化。
3.提供非典防治宣傳教育工作保障措施,合理調配設備的使用,統籌安排防治“非典”的宣傳教育工作。
附:1.口岸初篩非典型肺炎(SARS)送醫院檢查者個案調查表(略)
2.傳染病疑似病例轉診單(略)
3.____檢驗檢疫局無SARS《健康證明》統計表(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孫小柱律師,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員,邢臺市律師協會會員。執業以來奉行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執業理念。成功辦理多起民事、刑事案件!業務方向是河北省申訴案件,刑事辯護,交通事故糾紛,民商事合同糾紛!成功案例:李某某公安檢察院認定入室搶劫,結果認定普通搶劫案!劉某某,公安認定尋釁滋事,法院作無罪處理案!邢臺張某某二死一重傷交通肇事交警認定全責,復核次要責任案!石家莊市某公司貸款大額貸款訴訟時效案,在高院勝訴!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本律師愿意以誠信的人格贏得您的信賴,以專業的知識獲得您的滿意,真誠希望與各界朋友交流共勉。??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法(2016年修正)
2016-07-02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第六號
2013-03-15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2012-03-1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的決定
2000-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2001修訂)
2001-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國關于中塔國界的補充協定》的決定
200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2004修正)
2004-08-28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1983-09-05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
1982-12-04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已修正]
1990-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1998-06-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1999)
1999-1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0-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走私、制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的犯罪分子的決定
1990-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制止向恐怖主義提供資助的國際公約》的決定
2006-02-28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2013修訂)
2013-12-07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11-27印刷業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實驗動物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政府投資條例
2019-04-14國務院關于修改《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的決定
2018-01-16宗教事務條例(2017年修訂)
2017-08-26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6年修正)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2014年修訂)
2014-04-29因公臨時出國經費管理辦法
2013-12-30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工傷保險條例(2010修訂)
2010-12-20事業單位財務規則(2012修訂)
201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