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如果超過了仲裁的時效,還有哪些補救措施呢?
一、勞動仲裁時效過了可以直接起訴嗎
在遇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致使當事人不能依照時效規定申請仲裁的,適用時效中止制度,時效期間從時效中止的原因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后,在合并計算的時效期間內,當事人申請仲裁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受理,而繼續計算后超過時效期間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不予受理。
實務中處理此類問題:
(1)應當確定當事人的仲裁申請是否超過了時效期間,是否存在時效中斷或者中止的情形,是否屬于因拖欠勞動報酬而發生的爭議。
(2)如果當事人的仲裁申請確已超過時效期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作出不予受理的書面通知書。
(3)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29條的規定,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的,申請人可以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對此應當受理。
對于確已超過仲裁時效,又無時效中斷或者中止事由的,應當依法駁回訴訟請求。
二、勞動仲裁時效的規定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辦案規則》第45條對勞動爭議處理中的期間計算作出了規定,具體內容是:
(1)期間包括法定期間和仲裁委員會指定的期間。
(2)期間以日、月、年計算。
(3)期間開始之日計算在期間內。期間屆滿的最后一日是法定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后的第一天為期間屆滿的日期。法定節假日是指1949年政務院《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的元旦、春節、國際勞動節、國慶節。
(4)期間不包括在途中時間。仲裁文書在期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法律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申請人以時效中斷、時效中止為由主張請求未過時效的,應提供相關證據證明。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前述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您有相關法律疑問也可以咨詢律霸在線律師。
延伸閱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旅游賠償糾紛如何維權
2020-02-28女子造謠支援湖北醫護人員,行拘7日
2020-03-03知識產權保護概念和內容是什么?
2020-03-12醫療糾紛處理方法有哪些
2020-03-13提前退休,你可以嗎?
2020-03-23有償委托合同受托人賠償責任
2020-04-07侵害生命健康權應承擔的責任
2020-04-09保險公司墊付醫藥費后的理賠程序是什么
2020-04-10醫療過錯慎解決,舉證責任誰承擔
2020-04-16美容醫療事故鑒定一般程序有哪些
2020-04-23最新車輛購置稅計算公式來啦
2020-04-26簽訂合同是否可以寫終身有法律效力
2020-04-27醫療保險繳費比例是多少?
2020-04-27醫療事故重新鑒定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0-04-272020年婚姻法離婚條件有哪些規定?
2020-04-28二手房網簽備案后更名手續是什么
2020-04-29勞動違約金的上限是多少?
2020-04-30離婚損害賠償的法律條件是什么?
2020-04-30夫妻離婚損害賠償標準怎么計算?
2020-04-30聚眾阻礙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罪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0-04-30多份遺囑,如何確定效力
2020-05-06非法侵入住宅罪的詳解
2020-04-30兩個孩子撫養權法官怎么判?
2020-04-30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的情形有哪些?
2020-05-01離婚子女撫養費給付標準是什么?
2020-05-02繼母是否可以爭取子女撫養權?
2020-05-022020協議離婚流程怎么走?
2020-05-02對方不履行離婚損害賠償怎么處理?
2020-05-03離婚以后如何起訴對方要求增加子女撫養費?
2020-05-03夫妻離婚轉移財產會不會構成刑事犯罪?
2020-05-05怎么樣才可以避免對方轉移夫妻共同財產?
2020-05-05華僑訴訟離婚需要什么材料?如何訴訟離婚?
2020-05-06夫妻買房可以只寫一方名字嗎?
2020-05-06提前離職能否拿年終獎
2020-05-08保險合同的生效和交保費有關嗎?
2020-05-08車禍老人因其他病死亡是否需要賠錢
2020-05-09車禍致小產肇事方如何賠償
2020-05-09勞動合同變更時未變內容是否還有效
2020-05-09分公司有法人嗎
2020-05-09養老和醫療保險算不算夫妻共同財產?
20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