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如今這個經濟社會,欠條以及借條都是比較常見的經濟產物,屬于人與人之間存在借貸行為的一種證明,也是法律所承認的。不過,對于借條和欠條之間的區別,和很多人都分不清。那么,欠條與借條是否一樣和借錢寫借條還是欠條?下面讓我們了解一下吧!
一、欠條與借條一樣嗎?
欠條和借條的性質是不一樣的,它們形成的原因不同,借款主要是因借貸而產生,欠款則可能是因為買賣、租賃、利息等原因產生。
借款如果沒有約定還款日期,那么債權人可以在任何時間索要,時效從債務人拒絕還款時起算,最長時效不得超過20年,如果約定了還款期限,則時效從還款期滿時起算。
欠條如果沒有約定還款期限,則訴訟時效從欠款形成之日起算,約定還款期的從還款期滿時起算。
也就是說,約定了還款期的借條和欠條,時效是一樣的,沒有約定還款期的借條和欠條,則是有區別的。
對于沒有還款期限的借條,出借人可以隨時向借款人請求還款,訴訟時效從權利人主張權利之時開始計算,借條的效力最長可達20年。
而沒有履行期限的欠條是對雙方以往經濟往來的一種結算,權利人應當在欠條出具之日起兩年內向人民法院主張權利,也就是說,沒有履行期限的欠條從出具之日起計算訴訟時效。
二、借錢寫欠條還是借條?
借條和欠條都是一種債權債務的書面憑證,但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區別。借條是借款人向出借人出具的借款書面憑證,它證明雙方建立了一種借款合同關系;而欠條是雙方基于以前的經濟往來而進行結算的一種結算依據,它實際上是雙方對過往經濟往來的結算,僅是代表一種純粹的債權債務關系,并不代表借款合同關系。
因此借款時最好寫借條,不要寫欠條,以免引發訴訟,還得要解釋“欠”款原因、用途進行舉證。
民間借貸大部分發生在親戚朋友之間,有相當一部分是口頭協議、君子協定,雙方憑良心和信用,沒有書面合同,致使出借人的債權得不到實現。有的出借人手里雖有借款人出具的憑證,但憑證不合格也致使債權不能實現。如劉某借給張某4000元現金,張某給劉某出具的是一張收條。當劉某多次催要未果,到法院起訴要求張某償還借款時,法院以劉某持有的憑證不能確定權利義務為由,駁回了他的訴訟請求。
以上就是律霸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欠條與借條是否一樣和借錢寫借條還是欠條方面的相關法律規定。如果現實生活中您或您的家人朋友們遇到類似的問題,可以直接找所在地人民法院或公安機關,或者在第一時間找律霸網律師在線圖文咨詢或電話咨詢。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也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試用期被開除了,可以要求經濟補償嗎?
2019-12-20賣假貨的商家會被判刑嗎?
2020-03-11未離婚可以去公證處公證撫養權嗎?
2020-03-23住房公積金的繳納標準是什么
2020-03-25醫療事故賠償有哪些項目
2020-03-26著作權侵權起訴的訴訟時效是多長?
2020-03-31交通事故損害大?你可能需要賠償營養費?
2020-04-01未成年人入室盜竊如何判刑
2020-04-08產假能休息多少天?
2020-04-11商標權轉讓的稅費有哪些
2020-04-16走私珍貴動物、珍貴動物制品罪的認定
2020-04-17合同到期:補償金有沒有
2020-04-20票據詐騙罪的客觀事實
2020-04-23欠賭債寫了借條被起訴流程是什么
2020-04-23發生醫療事故糾紛,申請仲裁程序是什么
2020-04-23醫患糾紛怎么解決?
2020-04-27婚前贈與需謹慎
2020-04-29審查起訴延長后多久能到法院
2020-04-30哪些交通違法行為會被行政拘留
2020-04-30離婚不給子女撫養費如何追討?
2020-04-30未成年孩子撫養權通常怎么判?
2020-04-30個人債務如何進行處理
2020-05-01離婚賠償糾紛訴訟時效一般多長時間?
2020-05-02下班回家路上受傷算不算工傷
2020-05-03離婚公證需要怎么樣辦理?
2020-05-05打架的結果可能比你想象的糟糕
2020-05-05訴訟離婚需要到哪一方法院進行起訴?
2020-05-05孩子送別人收養親生父母能不能要回來?
2020-05-08哪些情形下專利宣判無效
2020-05-08彩禮返還數額是多少和哪些彩禮需要返還?
2020-05-09出軌算不算一個少財產的理由和過錯有哪些法定理由?
2020-05-09協議離婚時關于房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05-10離婚協議書中兩個子女撫養權都歸女方合不合理?
2020-05-10夫妻到法院離婚兩歲以下子女撫養權一般歸誰?
2020-05-11未成年人侵犯他人權益?責任誰承擔
2020-05-11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0-05-21身體受損卻未到達職業病標準,我該何去何從?
2020-05-12二手房公積金可以轉按揭貸款嗎
2020-05-122020最新勞動糾紛仲裁程序怎么走?
2020-05-13誰適合投保意外傷害險?
20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