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動合同的定義
勞動合同是用人單位(包括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與勞動者之間確定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義務的協議。勞動合同是建立勞動關系的法律依據。勞動合同的訂立是勞動關系雙方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法律行為,必須嚴肅并履行一定的程序。訂立勞動合同的條件:
(1)勞動合同的主體由特定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組成。勞動合同的一方是企業、事業單位、機關、組織和其他用人單位,另一方是勞動者本人。(2)簽訂勞動合同的雙方必須具備合同主體資格。雇主必須具有法人身份,私營企業必須具有公民身份;勞動者必須具備勞動行為能力和勞動權利。工人必須年滿16歲,身體健康,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并且在現實中表現良好
(3)國有企業招聘員工必須在國家發布的勞動和就業計劃指標范圍內,并向當地勞動部門辦理錄用手續
勞動合同訂立原則
1合法性原則。合法性是勞動合同有效性的前提。所謂合法性,是指勞動合同的形式和內容必須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首先,勞動合同的形式應當合法。例如,除全日制用工外,勞動合同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這是本法對勞動合同形式的要求。如果是口頭合同,如果雙方發生爭議,法律不承認其效力,發包人應承擔不簽訂書面合同的法律后果。例如,該法第81條規定,“如果雇主自雇傭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但不足一年未與雇員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則應向雇員支付兩倍的到期勞動報酬。”第二,勞動合同的內容應當合法。該法第17條規定了勞動合同的九項內容。一些內容在相關法律法規中有規定。雇主和工人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如勞動合同的期限,在什么情況下應當訂立固定期限,在什么情況下應當訂立固定期限,應當符合本法的規定;工作時間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作時間的規定;勞動報酬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還有勞動保護,不得低于國家規定的勞動保護標準等。如果勞動合同內容不合法,勞動合同不僅不受法律保護,而且當事人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公平原則。公平原則是指勞動合同的內容應當公平合理。即在遵守法律規定的前提下,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公平合理地確立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在一些合同中,相關勞動法律法規通常只提供最低標準。在此基礎上,雙方自愿達成協議是合法的,但有時合法可能并不公平合理。兩個資歷和能力相同的人在工資和收入上有很大差別,或者能力強的人的收入低于能力差的人,這是不公平的。另一個例子是,雇主提供少量培訓費用來培訓工人,但要求工人進入長期服務期,在服務期內不增加工人工資,也不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增加工資。這些并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但它們是不合理和不公平的。此外,還應注意的是,雇主不應濫用其支配地位,強迫工人簽訂不公平的合同
公平原則是社會道德的體現。以公平原則作為訂立勞動合同的原則,可以防止勞動合同當事人特別是用人單位濫用其支配地位,損害勞動者的權利,有利于平衡勞動合同雙方的利益,建立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
3。平等和自愿。平等自愿原則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平等原則,二是自愿原則。所謂平等原則,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簽訂勞動合同時,法律地位平等,不分高低和隸屬,不存在命令服從、管理管理關系。只有地位平等,雙方才能自由表達自己的真實意思。當然,在勞動合同簽訂后,工人成為雇主的一員,由雇主管理,并處于被管理的地位。雇主和工人的地位是不平等的。這里提到的平等是法律平等和形式平等。在中國勞動力供過于求的情況下,大多數工人和雇主的地位實際上是不平等的。但是,用人單位不得以其有利地位為依據,對訂立勞動合同附加不平等的條件。自愿原則是指訂立勞動合同完全以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真實意愿為基礎,并經協商一致達成的。任何一方不得將其意愿強加給另一方。自愿原則包括是否簽訂勞動合同是雙方自愿的,與誰簽訂勞動合同是雙方自愿的,合同內容是雙方自愿的。根據自愿原則,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迫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一致的意見協商一致意味著雇主和工人應該就合同內容達成一致。合同是雙方協議的結果。勞動合同也是一種合同。它還要求工人和雇主通過協商達成協議。一方不得凌駕于另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另一方,也不得強迫另一方訂立勞動合同。訂立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應當認真研究合同的各項內容,進行充分的溝通和協商,解決分歧,達成協議。只有勞動合同反映了雙方的真實意愿,雙方才能忠實地按照合同履行。事實上,勞動合同通常由雇主以合同文本的形式提供,工人只需簽署。標準合同文本越來越明確地規定了雇主的權利,而對工人權利的規定卻越來越模糊。這樣的勞動合同很難達成共識。因此,在使用標準合同時,工人應仔細研究合同條款,爭取那些對自己不利的條款。誠實信用。簽訂勞動合同要誠實守信。例如,在簽訂勞動合同時,雙方不得有欺詐行為。根據本法第八條的規定,用人單位聘用勞動者時,應當將勞動者要求的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場所、職業危害、安全生產、勞動報酬等情況如實告知勞動者;用人單位有權了解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任何一方不得隱瞞真相。事實上,有些雇主不告訴工人職業危害,或者提供的工作條件與約定的不同,等等;還有工人提供假文憑的案例,這違反了誠信原則。此外,事實上,一些工人已經與雇主簽訂了勞動合同。在找到其他工作后,工人后悔他們的合同,不在雇主工作,這也違反了誠信原則。誠信不僅是合同法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勞動合同法的一項基本原則。這也是一項社會道德原則
在處理勞動合同糾紛時還應貫徹誠實信用原則,以事實為依據,保護各方權利,平衡各方利益。欲了解更多法律知識,請訪問盧巴。com進行專業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融資后倒閉怎樣去處理
2021-01-012019年交通事故司法鑒定費用標準
2021-02-18黨員不能炒股了是真的嗎
2021-03-09婚前協議公證的意義協議有哪些具體內容
2020-11-20解除收養關系協議書主要內容有哪些
2021-03-23長時間空置出讓土地會被收回土地使用權嗎
2021-02-09公司被執行后能否更換法人
2021-03-09強制執行申請書要附財產線索嗎
2021-03-22沒有結婚證家暴怎么辦
2021-01-23怎樣預防倉儲合同糾紛
2021-03-03繼承權按照哪些序依次行使
2020-12-30成都房屋中介租房收費是多少
2021-02-15剛簽的勞務派遣合同改簽外包合同合法嗎
2021-03-08“互碰自賠”處理機制的實行
2020-11-19人壽保險出事故理賠嗎
2021-01-11汽車他人放火燃燒保險賠嗎
2020-12-13哪些事故三責險要理賠
2021-03-17保險代理人的資格及教育問題有哪些
2020-12-14保險與賭博、儲蓄的區別與聯系是什么
2021-02-25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土地出讓管理的規定的具體內容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