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自退造成損失退伙人是否賠償
經法院審理,查明李某退伙不符合合伙協議約定和法律規定的退伙條件,遂判決李某分擔企業債務并賠償因其退伙所造成的損失4萬元。
2003年2月,李某與幾個朋友合伙投資經營一家超市,李某負責對外采購貨物。合伙協議中約定:“合伙期限為三年。”因經營不善該超市長期虧損,李某萌生退意。一日,李某突然提出退伙,并從其經手的進貨款中撤回了自己的投資。李某退伙后,超市由于資金緊張無力進貨,效益更是每況愈下,出現了更大幅度的虧損。其他合伙人要求李某分擔退伙前的債務及賠償因其退伙造成的損失遭到拒絕,遂起訴至當地法院。
律師點評:
本案因合伙人擅自退伙、拒不賠償由此給其他合伙人造成的損失而訴訟成立。
我國《合伙企業法》第45條規定:“合伙協議約定合伙企業的經營期限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伙人可以退伙:
(一)合伙協議約定的退伙事由出現;
(二)經全體合伙人同意退伙;
(三)發生合伙人難于繼續參加合伙企業的事由;
(四)其他合伙人嚴重違反合伙協議約定的義務。第46條規定:“合伙協議未約定合伙企業的經營期限的,合伙人在不給合伙企業事務執行造成不利影響的情況下,可以退伙,但應當提前三十日通知其他合伙人。”
第47條規定,合伙人違反本法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的規定退伙的,應當賠償由此給合伙企業造成的損失。合伙人擅自退伙,是指合伙人不按照合伙協議約定的或者法律規定的退伙程序退伙,或者突然聲明退伙,不再履行法定義務的退伙行為。擅自退伙是一種商業誠信的缺失行為,也是對合伙企業和其他合伙人極不負責任的行為,它往往會給企業或其他合伙人帶來損失,會使企業的生產經營陷入混亂,造成企業合伙目的無法順利實現。因此,我國法律規定,對于擅自退伙造成損失的,要賠償因此而造成的損失。
本案中,李某在合伙協議約定的合伙期限內,見合伙企業發生虧損就突然提出退伙,撤回投資,其行為屬于擅自退伙。由于李某擅自退伙給合伙企業造成了嚴重的損失,李某依法除應對退伙前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外,還應對因其退伙給其他合伙人造成的損失負賠償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安置房不交物業費怎么辦
2021-01-09雇傭關系人身損害賠償
2020-12-21共同過失犯罪的范圍與要件
2021-01-17未成年人可成立特別累犯嗎
2021-02-16婚前債務需要進行公證嗎
2020-12-01銀行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泄露個人銀行賬戶信息怎么處罰
2021-03-16商業險一般幾年可以終止合同
2021-02-01陷入履行不能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18建筑工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0-11-30用人單位如何采取措施用法律手段裁員
2021-02-13簽訂勞動合同訴訟時效怎么算
2021-03-19勞動爭議的法院管轄地如何確定?
2020-12-14勞動糾紛處理程序怎么進行
2021-01-08海上貨物運輸保險概述
2021-01-03貨物運輸保險的特點
2021-03-01單位能否成為人身保險合同的受益人
2021-03-12公眾責任險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06觸發保險公司免責條款會怎么樣
2020-12-25保險欺詐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1-01-04買保險 律師教你“八招”防忽悠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