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勞動爭議的程序有哪些
1、協商程序。
協商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就爭議的問題直接進行協商,尋找糾紛解決的具體方案。與其他糾紛不同的是,勞動爭議的當事人一方為單位,一方為單位職工,因雙方已經發生一定的勞動關系而使彼此之間相互有所了解。雙方發生糾紛后最好先協商,通過自愿達成協議來消除隔閡。但是,協商程序不是處理勞動爭議的必經程序。雙方可以協商,也可以不協商,完全出于自愿,任何人都不能強迫。
2、申請調解。
調解程序是指勞動糾紛的一方當事人就已經發生的勞動糾紛向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的程序。根據《勞動法》規定:在用人單位內,可以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負責調解本單位的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委員由單位代表、職工代表和工會代表組成。一般具有法律知識、政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又了解本單位具體情況,有利于解決糾紛。除因簽訂、履行集體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外均可由本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但是,與協商程序一樣,調解程序也由當事人自愿選擇,且調解協議也不具有強制執行力,如果一方反悔,同樣可以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3、仲裁程序。
仲裁程序是勞動糾紛的一方當事人將糾紛提交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進行處理的程序。該程序既具有勞動爭議調解靈活、快捷的特點,又具有強制執行的效力,是解決勞動糾紛的重要手段。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是國家授權、依法獨立處理勞動爭議案件的專門機構。申請勞動仲裁是解決勞動爭議的選擇程序之一,也是提起訴訟的前置程序,即如果想提起訴訟打勞動官司,必須要經過仲裁程序,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4、訴訟程序。
根據《勞動法》第83條規定:“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訴訟程序即我們平常所說的打官司。訴訟程序的啟動是由不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裁決的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后啟動的程序。訴訟程序具有較強的法律性、程序性,作出的判決也具有強制執行力。
在工作中,大家會遇到跟用人單位有摩擦的事情,這種情況屬于是勞動爭議,遇到勞動爭議首先雙方要進行協商,如果協商一致,問題解決就可以,但是如果協商不一致,那么需要走法律程序,就是申請勞動仲裁,由第三者進行審判。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適用于哪些勞動爭議
勞動爭議案件的訴訟時效是多久
勞動爭議民事起訴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律師能不能在企業擔任監事
2021-02-11交通事故檢驗鑒定時限
2020-12-30發票抬頭是什么意思
2021-03-18終審判決維持原判怎么執行
2020-12-01自愿離婚協議書格式是怎樣的
2021-01-19未婚同居多久算事實婚姻
2021-03-10指定管轄的取證困難
2020-11-12離婚協議日期寫錯還能生效嗎
2020-11-20無合同的居間費用怎么上稅
2021-02-20買房定金是否能退回
2020-12-24有侵權責任人意外險還要賠嗎
2021-02-07人壽保險索賠需要提供什么資料,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1-20保險合同變更的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0-12-19人身保險監管什么意思
2021-02-07意外傷害保險期限是多久
2021-01-03汽車丟了,保險公司怎樣理賠
2021-02-17保險合同觀察期是否屬于格式條款
2020-11-29為什么買保險
2021-03-07保險理賠維權三條途徑
2021-01-05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客體是什么意思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