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的刑事犯罪,2013年1月23日起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針對拒不支付勞動報酬作出了更詳細的規定。
具有下列情形的,構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
1.以轉移財產、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勞動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等法律的規定應得的勞動報酬,包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勞動者的勞動報酬”。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以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為目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以轉移財產、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
(1)隱匠財產、惡意清償、虛構債務、虛假破產、虛假倒閉或者以其他方法轉移、處分財產的;
(2)逃跑、藏匿的;
(3)隱匿、銷毀或者篡改賬目、職工名冊、工資支付記錄、考勤記錄等與勞動報酬相關的材料的;
(4)以其他方法逃避支付勞動報酬的。
2.勞動報酬數額較大。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數額較大”:
(1)拒不支付一名勞動者三個月以上的勞動報酬且數額在五千元至二萬元以上的;
(2)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且數額累計在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的。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準,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3.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的。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或者政府其他有關部門依法以限期整改指令書、行政處理決定書等文書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后,在指定的期限內仍不支付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但有證據證明行為人有正當理由未知悉責令支付或者未及時支付勞動報酬的除外。行為人逃匿,無法將責令支付文書送交其本人、同住成年家屬或者所在單位負責收件的人的,如果有關部門已通過在行為人的住所地、生產經營場所等地張貼責令支付文書等方式責令支付,并采用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的,應當視為“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
4.構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拒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的規定,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之-第-款規定的“造成嚴重后果”:
(1)造成勞動者或者其被贍養人、被扶養人、被撫養人的基本生活受到嚴重影響、重大疾病無法及時醫治或者失學的;
(2)對要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使用暴力或者進行暴力威脅的;
(3)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
5.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單位或者個人,違法用工且拒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數額較大,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之-的規定,以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追究刑事責任。
用人單位的實際控制人實施拒不支付勞動報酬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之一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單位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構成犯罪的,依照本解釋規定的相應個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定罪處罰,并對單位判處罰金。
6.尚未造成嚴重后果,在提起公訴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并依法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拒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尚未造成嚴重后果,在刑事立案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并依法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可以認定為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在提起公訴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并依法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刑事處罰;在一審宣判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并依法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可以從輕處罰。
對于免除刑事處罰的,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誠、責令具結悔過或者賠禮道歉。
拒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造成嚴重后果,但在宣判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并依法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可以酌情從寬處罰。
用人單位應該嚴格按照勞動合同的規定支付員工工資,確實因為生產經營困難、資金周轉受到了限制,也應該事先向勞動者說明情況,取得勞動者的同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如何認定
2021-02-04事故認定書如何審查
2021-01-19競業合同里沒有補償金有效嗎
2021-03-01拆入資金用于什么方面
2021-02-08央行下發通知2016年4月1日起網銀轉賬將免費
2021-03-22離職后公司扣工服折舊費違法嗎
2021-02-16房地產開發公司類型有哪些,房地產開發費用包括哪些
2021-02-20勞動合同可以代簽嗎
2020-11-17人壽保險的壽險保費有哪幾類
2021-02-11酒后駕車意外保險可以賠償嗎
2020-12-20保險合同規定“自燃不算火災”屬霸王條款
2021-01-31造成損失,保險公司不負責賠償的原因有哪些
2021-01-10保險公司拒賠理由莫名其妙 無法代位追償
2020-12-27短期團體健康保險產品可以調整產品參數嗎
2020-11-22勞動保障部門管理失業保險工作的職責
2020-11-22賠償案件審理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2021-03-10人身保險的保險人有代位求償權嗎
2020-12-05人身保險的代位求償權是如何體現的
2021-03-06保險理賠有時間限制嗎
2020-11-23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七條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