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犯罪是中國司法實踐中極為突出的一類犯罪。為了加強對走私犯罪的打擊,中國現行刑法對走私武器、彈藥等以及國家禁止進出口的犯罪作了專門規定。那在司法實踐中,怎樣認定走私武器彈藥罪比較好?詳細內容請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一、怎么認定走私武器彈藥罪
1、客體要件
槍支彈藥本罪所侵害的客體是國家對武器、彈藥的禁止進出口制度,對象是武器、彈藥。所謂武器及彈藥,是指各種具有直接殺傷力、破壞力的器械、裝置或其他物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進出境物品表》的規定,既包括各種軍用武器、彈藥和爆炸物,如手槍、步槍、沖鋒槍、機槍等常規武器,核武器、化學武器、細菌武器等現代化武器,槍彈、炮彈、炸彈、地雷、手榴彈等彈藥;又包括各種類似軍用武器的槍支、彈藥和爆炸物,如射擊運動用的槍支,狩獵用的散彈槍及其子彈等。
2、客觀要件
走私武器、彈藥罪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海關法規,逃避海關監管,非法攜帶、運輸、郵寄武器、彈藥進出國(邊)境的行為。所謂逃避海關監管,是指采用各種方法,躲避海關的監督、檢查,企圖將武器、彈藥通過國(邊)境。有的繞過關口,在沒有海關或邊卡檢查站的地方,非法攜帶、運輸武器、彈藥進出境;有的雖通過關口,但企圖以隱匿、偽裝、假報等手段,欺騙海關,蒙混過關,有的則是采用藏匿、偽報等方法,以逃過郵檢和海關的查驗,非法郵寄武器、彈藥進出國(邊)境等。這些行為都是走私武器、彈藥的典型行為,此外,走私武器、彈藥還有一些非典型行為,根據本法的有關規定,主要包括下列情形:
(1)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購武器、彈藥的;
(2)在內海、領海運輸、收購、販賣武器、彈藥的;
(3)與走私武器、彈藥的犯罪分子進行通謀,為其提供貸款、資金、賬號、發票、證明或為其提供運輸、保管、郵寄或者其他方便條件的,等等。
3、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等單位。
4、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必須出于故意,即明知是武器、彈藥而仍然非法攜帶、運輸、郵寄,企圖使之進出國(邊)境。過失不能構成本罪。至于其目的,一般是為了牟利,但是否具有這種目的,并不影響本罪成立。
二、走私武器彈藥罪的認定標準是什么
認定走私武器彈藥罪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自然人犯罪與單位犯罪的區別:
單位走私犯罪是單位內部的成員為了單位的利益按單位決策機構或者主要負責人的旨意以單位的名義實施的走私行為。如果不是為了單位的利益、而是中飽私囊;或者不是經過單位決策機構決策或者主要負責人即批準、同意或認可,而是盜用、冒用單位的名義進行走私的,都因不符合單位犯罪構成的條件而不能構成單位犯罪,對之,應當按個人即自然人走私論處。其區別主要是:
1、侵犯的客體不同。本罪的客體是國家貿易管理;后罪則是公共安全。
2、對象不完全相同。本罪對象為槍支、彈藥,其中的槍支、彈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進出口物品表》所規定,未加規定的則不能成為本罪對象。其范圍要比后罪的對象即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等規定的槍支、彈藥爆炸物要小。
3、客觀方面不同,本罪行為旨在強調逃避海關監督,行為人實施攜帶、運輸、郵寄的行為是為了使走私物品進出國(邊)境:而后罪則是在邊境之內的非法運輸、郵寄、儲存等。當然,出于走私目的,進行走私行為,亦不可避免地要在國(邊)境之內從事一些非法運輸、郵寄、儲存的活動,這時雖然觸犯非法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藥、爆炸物罪,但屬本罪的手段牽連,應按本罪論處。
經過上文的講解,相信大家此時也已經知道是怎樣認定走私武器彈藥罪的吧。應注意的是,如果行為人不知自己所攜帶、運輸或郵寄的是武器、彈藥,則不能以本罪論處,構成犯罪的,應以他罪如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等處罰。
一般刑事犯罪記錄是什么,能夠撤銷嗎?
無犯罪記錄證明需要什么材料,有哪些
未成年人犯罪年齡如何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運輸危險貨物的船舶應當經什么認可的船舶檢驗機構檢驗合格
2021-03-07涉外離婚必須去中院起訴嗎
2020-12-14擔保人可能有哪些風險
2020-12-23動產抵押生效要件如何規定
2021-03-17交通事故傷殘賠償可否另行訴訟
2021-02-20什么是遺贈?遺贈與遺囑繼承的區別
2020-11-12訂婚后一方想退婚可以嗎
2021-01-04物業非法入駐怎樣處理
2021-03-24駁回起訴該怎么辦
2021-03-21冒名頂替簽訂勞動合同的效力
2020-12-19換崗位屬于勞動合同變更嗎
2020-11-11疫情期間公司放假有工資嗎
2021-01-31人壽保險合同的法律適用范圍
2020-11-29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流程
2020-11-19飛機買延誤險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9簽署保險代理合同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1-12人身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時相關事項有哪些
2021-03-24重復保險分攤原則
2021-03-18法律對交強險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16誰需要投保出口產品責任保險?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