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造謠罪立案標準
據刑法第246條的規定,行為人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應當立案。
誹謗罪是情節犯,行為人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必須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才構成誹謗罪,予以立案追究。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這部司法解釋將于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
《解釋》明確了適用公訴程序的條件即“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七種情形: 引發群體性事件的;引發公共秩序混亂的;引發民族宗教沖突的;誹謗多人造成惡劣影響的;損害國家形象,嚴重危害國家利益的;造成惡劣國際影響的;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
兩高司法解釋規定,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246條第1款規定的“情節嚴重”,可構成誹謗罪。
誹謗罪期限是多久
犯誹謗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一般情況下,本罪屬告訴的才處理的,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這里所謂“告訴的才處理”,是指犯誹謗罪,被害人告發的,法院才受理,否則不受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誹謗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當地群眾公憤的;誹謗外國人影響國際關系的,等等,如果受害人不告訴或不能告訴,人民檢察院應提起公訴。
誹謗罪散布的必須是捏造的虛假的事實。如果散布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雖然有損于他人人格、名譽,但不構成誹謗罪。而名譽侵權行為,即使所述的內容是真實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開宣揚的,公開了將有損于他人人格、名譽,也可以構成名譽侵權。甚至敘述的事實愈真實,愈會加重侵權的程度。比如,為毀損他人名譽而揭人隱私,越揭得逼真,其侵權性質越為惡劣。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規定,泄露并宣揚他人隱私,給他人名譽造成不良影響的,是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不構成誹謗罪。
誹謗罪,如果只是情節嚴重,那么是屬于不告不理的案件,和民事案件相同,屬于自訴類案件,如果自己不提起訴訟的,法院是不會處理案件的,但是如果誹謗,導致嚴重的社會危害發生的,比如涉及到國家利益的,那么就是屬于公訴類案件。
誹謗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誹謗罪的處罰標準是什么?
誹謗罪起訴狀范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身損害與工傷損害有什么不同嗎
2021-02-21民間借貸可以申請仲裁嗎
2021-02-15破壞軍人婚姻應負哪些法律責任
2021-03-21死者賠償標準應怎樣計算
2021-01-02效力未定的合同有哪幾種類型
2020-12-01監外執行的條件是什么
2020-11-29不可抗力及違約責任的免除
2020-11-14虛假離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2021-01-18贍養義務可以協議免除嗎
2021-01-02約定僅對租金負連帶責任是否有效
2021-02-08交通事故中能扣車多久
2021-02-24房產抵押貸款辦理條件是什么
2021-02-25關于建筑糾紛工程量鑒定的規定
2020-11-14擔保范圍約定不明確
2020-11-13購房有什么可能會遇見的陷阱
2021-03-18買二手房中介起什么作用
2021-03-09跟什么樣的人可以簽勞務合同
2021-03-20交通意外險與人身意外險有何區別
2020-11-11貨物運輸險投保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4投保人身保險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