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訴中哪些證人不能出庭作證
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經(jīng)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但具備法定情形的,經(jīng)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法條鏈接:〈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三條
經(jīng)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jīng)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證人出庭作證是原則,不出庭是例外,要有法定不出庭理由。現(xiàn)實中是不出庭為原則,出庭為例外。有書面證詞是可以的。但一方要求對方證人出庭時(附條件)對方證人不出庭的話,證言不能單獨作為定案的依據(jù)。
二、證人的義務
1、按照出庭的義務。
2、如實作證并回答質詢的義務,如實作證包括兩方面內容:其一是證人必須如實提供證言,其二是不得隱匿事實。
3、有保守國家機密的義務。
證人證言是證人對自己所感知的案件事實向法庭所作的陳述,證人始終是案件的第三者,證人證言永遠不等同于當事人的承認。因此,證人證言的效力是有限的,而且這有限的效力也要經(jīng)過法官的認證,達到內心確信,才能成立,證人在作證時,其證言往往包含一些假性事實,即一些猜測,推斷或評價性的東西。法官在判斷證人證言時,要將證人證言中的假性事實予以拋棄,保證案件的客觀情況,才能予以慎重定案。
我們發(fā)現(xiàn)民事案件的證人可以不出庭作證的情形,與刑事案件的證人可以不出庭作證的情形,其實二者時間還是有一些不同之處。在民事案件中,如果證人本身是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那么也是不能作為證人。而一般證人出庭作證是屬于原則,但不出庭則是例外情形。
哪些人不能作為民事訴訟證人?
民事訴訟被告證人可以不出庭嗎?
我國民事訴訟中證人包括哪些權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yī)院誤診要承擔責任嗎
2020-12-27高危作業(yè)中經(jīng)營者減輕責任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12丈夫偷拍妻子出軌傳播視頻及照片違不違法
2020-12-04債務人提供房產抵押有期限嗎
2021-02-18是否可以直接處分質押物
2020-12-03傷殘評定人有哪些義務和權利呢
2021-03-13從一起擔保追償權糾紛案看公司法第60條及擔保法司法解釋第4條的
2021-01-18審判階段律師可以做什么
2020-11-09孩子需要請保姆,男方承擔一半保姆費嗎
2021-01-01購房之后應怎樣避免吃虧
2021-03-04國企如何編制改制方案
2020-12-26面對求職單位的女性性別歧視怎么辦
2020-12-29勞動糾紛的一裁終局
2021-01-11保險經(jīng)紀人的民事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0-12-13沒劃痕險怎么走保險
2021-02-09土地承包權到期應該如何處理
2021-03-12拆遷補償要回遷房還是要錢好
2020-12-23棚戶區(qū)改造,應該怎么賠償
2021-03-14杭州拆遷安置房申請條件是什么
2021-01-06遼寧房子動遷補償標準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