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5級傷殘能賠多少錢
1、住院伙食補助費: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由所在單位按照本單位因公出差伙食補助標準的70%發給住院伙食補助費。制造業簡易勞動合同
2、醫療費:按實際支出的費用計算。
3、停工工資: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后,停發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關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后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4、護理費: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工傷職工已經評定傷殘等級并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由用人單位繼續支付。
生活護理費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個不同等級支付,其標準分別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40%或者30%。
5、傷殘補助金及傷殘津貼: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五級傷殘的: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五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
標準為: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
6、工傷醫療補助金:按照統計部門最近一次公布的當地人口平均預期壽命與解除、終止勞動關系時的年齡之差計算,五級的,每滿一年發給1.4個月的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六級的,每滿一年發給1.2個月的當地職工平均工資;七級的,每滿一年發給1個月的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八級的,每滿一年發給0.8個月的當地職工平均工資;九級的,每滿一年發給0.4個月的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十級的,每滿一年發給0.2個月的當地職工平均工資。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
患職業病的工傷職工,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發40%。
7、傷殘就業補助金:以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為基數,按照傷殘等級和解除、終止勞動關系時的年齡,發給35個月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支付條件:
①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職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的。
②用人單位依據《勞動法》第25條第(二)、(三)、(四)項規定解除勞動關系的。
③用人單位依法破產、解散的。
支付責任:工傷職工所在單位。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4條第二款(還應當參照當地的相關規定)。
第一,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五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
第二,安排適當工作或傷殘津貼。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標準為: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并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交通事故,是指汽車等機動車輛或非機動車輛造成的人員死、傷或物損事件。交通事故在廣義上還可包括鐵路機車車輛、船舶、飛機造成的事故,但習慣上僅指公路運輸和城市交通中車輛造成的事故。也可以是由于地震、臺風、山洪、雷擊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造成。中國規定,在城市道路上直接損失高于20元,在公路上直接損失高于50元的事件才為事故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關于五級工傷賠償的相關知識,我們明白這方面的賠償是有特定的賠償項目,即使不同的地區所進行的賠償不同,但是也是規定都不得低于國家的標準,如果沒有按照國家的規定發放,大家可以積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廠造成環境污染怎么處罰
2020-12-24煤礦事故頻發,煤礦安全如何保障
2021-02-22企業融資方式怎么規定
2020-12-19道路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2021-03-15超過強制執行時效可以再次訴訟嗎
2020-12-13建筑施工噪聲管理有哪些規定
2021-03-20放棄繼承權聲明書要公證嗎
2021-03-19住房公積金婚前有貸款,婚后另一個可以再貸嗎
2021-01-07用人單位拒不出具終止或解除勞動關系證明怎么辦
2021-01-10競業限制對在校學生有效嗎
2021-02-23如何證明與單位存在勞動關系
2020-11-14無故解雇員工如何補償
2021-02-282020年疫情期間辭退員工怎么補償
2021-02-13勞動爭議能追加被申請人嗎
2020-12-02上班路上被車撞傷屬于意外傷害保險理賠范圍嗎
2021-03-24理賠公估人的業務范圍主要包括哪些
2020-12-06保險合同變更中的三個關鍵詞
2021-01-23保險合同和保險合同主體的定義是什么
2020-12-24入保5天后意外身亡 小冬的保險何時生效
2021-01-14保險公司是否應被追加為被告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