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如何控制招聘風險
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入口,人員招聘的作用非常重要。吸引到適合的人才(能力強、態度好、潛能大),意味著企業獲得了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所有企業的意愿都很單純,他們敞開寬廣的胸懷,一相情愿地認為優秀人才會自動來求職,但結果并不都盡如人意。事實是我們要有策略地吸引并慎重雇傭,招聘決策就顯得尤為關鍵。有學者說理想招聘是一項系統工程和科學決策,錯誤的招聘雇傭行為會使企業付出額外的成本,因此招聘存在風險。如何正確認識并理解招聘風險,怎樣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風險,是寫作本文的出發點。希望能對企業和招聘經理們有一些啟發和幫助。
招聘行為與招聘風險
人員招聘的目的是從求職者中篩選出適合企業類型的人。企業面臨的求職者有符合要求的,也有不符合要求的。我們想要的結果是錄用優秀和合格的,拒絕平庸和不合格的,這個時候就需要招聘經理作出理性的選擇。企業可能作出的招聘雇傭決策有四種:正確接收、錯誤拒絕、錯誤接收,正確拒絕。
很顯然第Ⅰ和第Ⅳ種行為是好的選擇,對企業是有利的;第Ⅱ和第Ⅲ種行為是不好的選擇,是導致招聘風險的錯誤行為。
第Ⅱ、Ⅲ種招聘決策可能給企業造成的損失有:招聘項目組人員的報酬和時間,再次招聘的重復和額外成本,因適合人才未能及時到崗使得業務停滯不前,向外部傳遞不公正信號影響合格求職者再次應聘等。
招聘風險成因分析
這里分析第Ⅱ、Ⅲ種招聘行為產生的具體原因:
信息不對稱。一般來講求職者掌握的企業信息相對于企業掌握的求職者信息要少得多。求職者為了獲取職位,可能會采取許多手段,向企業傳遞一些利己的虛假信息,例如偽造文憑和推薦信、制造虛假業績和成果、掩藏不良動機,包裝缺點和弱點等。企業識別真偽的能力是有限的,這就使得造假者有機可成。
招聘者的品質與動機。如果招聘者不是從利于企業的目的出發,而是從他們自身的利益或相關利益考慮,選擇那些和自己關系好的人,如果他們是低能力者,企業就危險了。這會影響到企業平等公正的形象,向外部優秀人才傳遞不良信號,導致他們不再來求職。甚至會讓在職的優秀員工以為企業不再有公平和公正,導致他們流失。
測評工具的有效性。盡管許多人力資源專業機構和測評專家開發了許多測試評估工具,如性格測試、心理分析、面試評估等,但任何人都不能保證它們具有百分之百的有效性。假設測試工具的有效性為80%,那么就會有20%的概率將那些不合格的求職者測試為合格,企業據此作出的雇傭行為就是不正確的,就會造成招聘損失。
招聘風險控制
促使求職者傳遞更多有價值的真實信息。企業應該加大懲罰不誠實者的力度,增加他們的造假成本,迫使求職者傳遞更多的真實有價值的信息。例如在招聘前可宣布誠實者有可能會被錄取,不誠實者永遠沒有錄用機會。求職者為了獲得職位,會更加愿意傳遞真實有效的信息。甚至可以聯合一些企業和人才中介機構建立求職者的信用體系,為那些不誠實者建立“黑名單”。一但被列入“黑名單”,求職者就不可能在這些企業獲得職位。
主動獲取信息。求職者向企業傳遞信息,是企業被動獲取信息的過程,企業也可以主動去了解求職者的信息,稱之為信息獲取。例如請專業調查機構調查求職者背景,核實履歷和工作經歷,向前任雇主了解求職者的工作表現等等。當然企業會說這會增加招聘成本,超出了招聘預算。是的,但對于非常重要的職位和關鍵崗位,您難道認為不值得嗎?
吸引更多適合的人來求職(增加求職者中合格者的分布比例)。為了更直觀地理解,我舉一個例子:假設企業要在10名求職者招聘雇傭2名員工,如果這10個人都是符合條件的,那么無論企業作出怎樣的選擇(甚至可以不去測試,或作簡單測試),都是正確的決策;如何這10個人均不符合條件,假設測試工具的有效性為80%,那么就有20%的概率作出錯誤的行為。
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求職者中合格人員的分布與招聘風險成負相關,合格者比例越高,企業招聘風險和招聘成本越低。因此企業要盡量在職位公告和工作描述中設置一些讓求職者自動篩選的條件,吸引更多適合的求職者來應聘,增大求職者中符合條件的人員比例。
非固定報酬合同。假設一個高能力招聘專員的期望月薪為2000元,低能力的招聘專員的期望月薪為1500元,又假設1年的時間可以完全評價他們的能力和績效。那么企業可以采取非固定報酬的薪資政策,例如在試用期的月薪為1200元,試用合格后的月薪為2500元。那么高能力者愿意來求職,因為試用期滿后企業會留用他,而他可以獲取比期望職高的薪水。而低能力者不會來求職,因為試用期滿后企業會解聘他,而他在采用固定薪酬的單位可以獲得1500元的月薪。
慎重選擇招聘代表。我相信大多數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人都是公平、公正的,不然怎能獲得老板和員工的信任呢。但同樣不排除有這種現象存在,對于招聘代表的道德和品質,企業一定要認真把關,慎重選擇,盡量減少人為風險。
規避風險。上面探討的都是一些可以有效降低招聘風險的措施,但仍然不可能保證把風險降到零。既然招聘風險客觀存在,在我了解的一些企業干脆采取了“不作為”態度,即不招聘或盡量減少招聘,期望規避招聘。他們轉向開發現有人力資本,使他們能承擔更多的職責。但這樣的風險和損失更大,因為人才存在合理流動,企業要發展不可能不吸收新人。要找到一個萬無一失的方法,是不現實的,也是不科學的,我們能做到的是采取科學的態度和方法,現實有效的措施和工具,盡量把風險降低到可控制和可接受的范圍。
二、企業招聘的風險有哪些
1、招聘成本損失風險。招聘成本的損失風險是指由于無法招聘到合格員工或是招聘到不合格的員工,企業為招聘支付了成本卻不能從他們為企業工作而產生的效益中回收該成本,從而造成企業的損失。
2、人才測評風險。人才測評風險是指沒有運用科學的測評程序和技術進行測評,從而導致無法對人才的能力、素質做出真實有效的判斷的風險。
3、法律、文化風險。企業處于社會之中,必然受到社會中法律和文化的約束,一旦發生沖突,不僅招聘工作可能被強制終止,甚至會影響企業的經營,給企業帶來不小的危機。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欺詐行為的方式有哪些,如何防范合同欺詐
2021-01-30公證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12女職工生育假期多少天
2021-02-06上市公司收購流程有哪些
2021-02-01專利侵權如何維權
2020-11-17工商查獲假冒如何處罰
2021-02-23未成年人侵權監護人擔責嗎
2020-12-25職業病觀察期間是否還有工資
2021-02-18偽造印章被判刑所簽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08多子女家庭財產繼承怎么分配呢
2020-12-24喪失繼承權會產生什么影響
2020-12-02房子先更名還是先離婚
2020-12-25集資房上市需要交納什么費用
2021-03-25提前離職扣工資嗎
2021-02-25員工收到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2021-02-20指定人壽保險受益人需要注意哪幾點
2021-01-15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如何認定
2021-01-25道路交通事故認定與保險合同條款解釋發生沖突應如何解決
2021-01-16人身保險投保書什么意思
2021-01-24淺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