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之“被告舉證”原則是由行政訴訟的特殊性決定的.行政訴訟是因行政法律關系引起的行政爭議,即因國家行政機關行使職權了行政處罰等具體行政行為,而當事人不服所引起的爭議.具體的行政行為是行政機關作出的單方面的主張和決定,是一個收集和運用證據并使用法律的過程,也是一種主動、積極地對社會公共事物進行管理的過程,因此,行政機關應當最清楚自己所作行為的事實和法律依據,且占有全面證據,具有舉證能力.因此,行政訴訟法規(guī)定由行政機關對自己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負舉證責任,是非常恰當的,符合實際的.
被告承擔舉證責任的原因
《行政訴訟法》規(guī)定被告承擔舉證責任,當被告不能證明具體行政行為合法而法院又無法查明案件的事實真相時,由被告承擔敗訴后果主要基于以下原因考慮。
(一)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符合行政法定程序的最基本規(guī)則是先取證后裁決。即行政機關在作出裁決前,應當充分收集證據,然后根據事實,依據法律作出裁決,而不能在毫無根據和證據的情況下以被告自己的意志任意裁決。因此,當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被訴至法院時,應當能夠有充分的事實材料證明其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這是被告承擔舉證責任的基礎。
(二)雙方行政管理中的不平等,訴訟中雙方法律地位平等。在行政管理關系中,行政機關居于主動地位,其實施行為時無須征得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同意。而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則處于被動地位,為了體現在訴訟中雙方當事人地位的平等性,就應該要求被告證明其行為的合法性,否則將承擔敗訴的后果。而不能要求處于被動地位的原告承擔舉證責任,由原告承擔敗訴后果,這樣有失行政訴訟的立法原則。
(三)行政機關的舉證能力比原告強,尤其是一些知識、技術性強的特殊行政案件,原告根本不具備取證的條件,要求原告舉證超出了其承受能力。《行政訴訟法》要求被告承擔舉證責任,充分體現了行政訴訟的目的。首先,有利于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嚴格遵守先取證后裁決的規(guī)則,從而防止行政機關違法行政和濫用職權。其次,有利于保護原告的合法權益。當被告不能證明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時應當作出有利于原告的判決。
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符合行政法定程序的最基本規(guī)則是先取證后裁決。即行政機關在作出裁決前,應當充分收集證據,然后根據事實,依據法律作出裁決,由被告負舉證責任符合公平原則。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地多證,誰能獲得使用權
2020-12-04行政拘留會影響孩子嗎
2021-01-21怎樣才能知道工傷認定有沒有上報
2020-12-27火機掉入火鍋爆炸,員工受傷怎么索賠
2021-03-24發(fā)明專利初步審查的范圍怎么規(guī)定
2021-03-19填詞翻唱歌曲侵權嗎
2021-03-05什么情況下?lián)H瞬荒芫芙^承擔責任
2020-12-13擅自改變字號名稱如何處罰
2020-12-06新三板掛牌意味著什么
2020-12-04專利無效請求人舉證期限是多久
2020-12-01交通事故傷殘補償
2021-01-30兒子對父母不孝可以斷絕關系嗎
2020-12-07房產抵押貸款辦理條件有什么
2021-02-19房產抵押貸款步驟是什么
2021-02-09顧客在超市摔倒的責任誰負
2020-12-28住房補貼向誰發(fā)放
2021-01-14怎么約定商業(yè)秘密
2021-03-05勞務派遣糾紛哪個地方仲裁管轄
2020-12-03意外傷害怎樣申請理賠
2021-03-26平安意外險理賠時間需要多久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