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聚眾哄搶罪,是指糾集多人,實施哄搶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情節嚴重的行為。
二、《刑法》條文
第二百六十八條聚眾哄搶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對首要分子和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三、構成要件
(一)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產的所有權。
我國憲法第12條規定:“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國家保護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壞國家和集體的財產”。第13條規定:“國家保護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產的所有權”。因此,用法律武器嚴厲打擊哄搶公私財物的犯罪有其深遠的社會意義。
本罪的犯罪對象,是各種各樣的公私財物。所謂財物,是社會主義財產關系的物質表現。公私財物,一般是具有經濟價值的財物,但至于財物為何性質,未指明。財產有動產與不動產之分,一般對動產成為本罪的犯罪對象沒有疑問,動產的范圍十分廣泛,包括一切可以移動的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如機器設備、牛馬、原材料,以及柴米油鹽等,而不動產上的可移動部分,如房屋上的門窗,果樹上結的果實,以及證明不動產產權的文契等,都屬于動產范圍。對于不動產是否可成為本罪的犯罪對象存在爭議。哄搶財物,意味著財物發生轉移,從所有者、保管者的控制之下,轉移到哄搶者手中,而不動產一般是不能用上述方法轉移的,但是不能排除發生以貪利動機侵犯不動產的可能性。諸如哄搶果林。由于本法未明確規定哄搶只限于動產,因此,對于哄搶不動產的,也可以本罪定罪。
(二)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聚眾哄搶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情節嚴重的行為。
所謂聚眾哄搶公私財物,是指三人或者三人以上聯合起來,“蜂擁”搶奪公私財物。第一,必須是“聚眾”哄搶。即從人數上來看,必須是三人或者三人以上,有時可能達上百人,二人或者二人以下構不成“聚眾”;第二,必須是行為人聯合行動;第三,哄搶的對象既包括公共財產,也包括私人所有的財產;第四,必須是數額較大或者情節嚴重的才構成犯罪,數額不大、情節輕微的,雖然有聚眾哄搶行為,仍不構成此罪。
根據本條規定,聚眾哄搶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對首要分子和積極參加的構成本罪。數額較大可依據盜竊罪的認定數額。“其他嚴重情節”,通常是指參與哄搶人數較多;哄搶較重要的物資;社會影響很壞;哄搶一般歷史文物;哄搶數額不大,但次數較多的,等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主要是指哄搶重要軍事物資;哄搶搶險、救災、救濟、優撫等特定物資;哄搶珍貴出土文物;煽動大規模、大范圍哄搶活動,后果嚴重;由于哄搶行為造成公私財產巨大損失;由于哄搶行為造成大中型企業停產、停業;由于哄搶導致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殺的,等等。
侵犯財產的數額,是決定行為社會危害程度的重要因素,因此,正確計算財物的價值,對于定罪量刑具有重要意義。
(三)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即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均可成為本罪的主體,構成本罪。
并非是所有參加聚眾哄搶的行為人,而是只有其中的首要分子或者積極參加的人才能成為本罪主體,“首要分子”,是指在聚眾哄搶中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的人員。“積極參加的人”一般是指在聚眾哄搶中,積極出主意,起骨干帶頭作用,哄搶財物較多的。
(四)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即具有聚眾哄搶的故意,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財物。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包括自己占有或者第三者占有。沒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不能定本罪,實踐中,有的人因與他人發生債務或財產糾紛,采用糾集多人強行奪取對方財物的方法,用以抵債,可以本罪論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財產保全費用計算
2021-03-23企業注銷原因有什么
2021-03-18行政訴訟證據采信規則
2021-03-14仲裁以后還可以訴訟嗎
2021-03-07公司解散注銷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28合同邀約能否成為商業秘密
2021-01-28長期使用他人贈送的未過戶車輛構成何罪
2021-03-21企業申請破產應提供什么材料
2021-03-04財產繼承遺囑模板
2020-11-18死緩一審中院管轄嗎
2021-03-24開庭后調解成功的訴訟費由誰承擔
2021-03-11企業經營不善降薪是否違法
2020-11-30勞務派遣職業病如何認定
2021-01-25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費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2021-03-11交通工具意外險的保險條款又有哪些呢
2020-12-19防范保險欺詐的對策是怎樣的
2020-11-29保險公司可以以違反如實告知義務拒賠嗎
2021-02-092014年土地登記代理人《法律知識》:自愿原則
2020-11-16征地拆遷補償需要提供的資料有哪些
2020-12-16拆遷維權專業律師怎么選擇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