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1-03-11 · 3099人看過
(1990年6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布)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我軍的隊伍動作、隊列隊形和隊列指揮,正確實施隊列訓練,培養良好的軍姿、嚴整的軍容、協調一致的動作、嚴格的組織紀律性,以適應技術、戰術訓練和增強戰斗力的需要,制定本條令。   第二條 本條令適用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文職干部、士兵和參訓的預備役人員。   本條令沒有規定的有關內容,按照總部、軍(兵)種頒發的有關條令、條例和規章執行。   第三條 全軍必須嚴格執行本條令的規定。各級首長和司令部對貫徹執行本條令負有直接責任,必須嚴格要求,檢查、監督所屬人員認真貫徹落實。 第二章 隊列指揮和隊列基本生活要求   第四條 隊列指揮位置   指揮位置應便于指揮和通視全體。通常是:停止間,在隊列中央前;行進間,縱隊時在左側中央前,必要時在中央前,橫隊、并隊縱隊時在左側前或左側,必要時在右側前或右側。變換指揮位置通常用跑步(5步以內用齊步),進到預定的位置后,成立正姿勢下達口令。縱隊行進時,可在行進間下達口令。   第五條 指揮員在隊列指揮時必須:   (一)姿態端正,精神振作,動作準確;   (二)清點人數,檢查著裝,認真驗槍;   (三)嚴格要求,認真維護隊列紀律;   (四)正確選擇指揮位置;   (五)口令要準確、清楚、洪亮。   第六條 軍人在隊列生活中必須:   (一)堅決執行命令,做到令行禁止;   (二)按規定的順序列隊,牢記自己的位置,姿態端正,精神振作;   (三)集中精力聽指揮員的口令,動作要迅速、準確、協調一致;   (四)保持隊列整齊、肅靜、自覺遵守隊列紀律;   (五)將學到的隊列動作,自覺地用于訓練、執勤和日常生活中。 第三章 單個軍人的隊列動作   第七條 立正   立正是軍人的基本姿勢,是隊列動作的基礎。   口令:立正。   要領:兩腳跟靠攏并齊,兩腳尖向外分開約60度;兩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體正直,微向前傾;兩肩要平,稍向后張;兩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攏自然微屈,拇指尖貼于食指的第二節,中指貼于褲縫;頭要正,頸要直,口要閉,下頜微收,兩眼向前平視(見第1圖)。   攜槍(筒、炮)的要領:   (一)肩沖鋒槍和81式自動步槍(40火箭筒)時,右手在右胸前握背帶(拇指由內頂住),右大臂輕貼右脅,槍(筒)身垂直,槍口(筒尾)向下,   (二)持班用機槍、狙擊步槍(半自動步槍)時,右臂自然下垂,左手將背帶挑起、拉直,由右手拇指在內壓住,余指并攏在外將槍握住,同時左手放下,托底鈑在右腳外側全部著地,托后踵同腳尖齊。   (三)持60迫擊炮時,右手拇指在內,余指并攏在外握炮口,座鈑立在右腳外側,鈑緣同腳尖齊,標線向左。   第八條 跨立(即跨步站立)   跨立主要用于軍體操,執勤和艦艇上站立等場合,可與立正互換。   口令:跨立。   要領:左腳向左跨出約一腳之長,兩腿自然伸直,上體保持立正姿勢,身體重心落于兩腳之間。而手后背,左手握右手腕,右手手指并擾自然彎屈,手心向后。攜槍時不背手。   第九條 稍息   口令:稍息。   要領:左腳順腳尖方向伸出約全腳的三分之二,兩腿自然伸直,上體保持立正姿勢身體重心大部分落于右腳。攜槍(筒、炮)時,攜帶的方法不變,其余動作同徒手。稍息過久,可自行換腳。   第十條 停止間轉法   (一)向右(左)轉   口令:向右(左)--轉   要領:以右(左)腳跟為軸,右(左)腳跟和左(右)腳掌前部同時用力,使身體和腳一致向右(左)轉90度,體重落在右(左)腳,左(右)腳取捷徑迅速靠攏右(左)腳,成立正姿勢。轉動和靠腳時,兩腿挺直,上身保持立正姿勢。   半面向左(左)轉,按向右(左)轉的要領轉45度。   (二)向后轉   口令:向后--轉。   要領:按向右轉的要領向后轉180度。   (三)持槍(炮)轉動時,除按徒手動作要領外,聽到預令,將槍(炮)稍提起(60迫擊炮手,右手移握架頭),拇指貼于右胯,使槍(炮)隨身體平衡轉向新方向,托底鈑(座鈑)輕輕著地,成持槍(炮)立正姿勢。   第十一條 行進   行進的基本步法分為齊步、正步和跑步,輔助步法分為便步、踏步和移步。   (一)齊步   齊步是軍人進行的常用步法。   口令:齊步--走。   要領:左腳向正前方邁出約75厘米著地,身體重心前移,右腳照此法動作;上體正直,微向前傾;手指輕輕握攏,拇指貼于食指第二節;兩臂前后自然擺動,向前擺臂時,肘部彎屈,小臂自然向里合,手心向內稍向下,拇指根部對正衣扣線,并與最下方衣扣同高(著夏季作訓服時,與第四衣扣同高;著冬季作訓服時,與第五衣扣同高;著水兵服時,與腰帶同高),離身體約25厘米;向后擺臂時,手臂自然伸直,手腕前側距褲縫線約30厘米。行進速度每分鐘116-122步。   (二)正步   正步主要用于分列式和其它禮節性場合。   口令:正步--走。   要領:左腳向正前方踢出(腿要繃直,腳尖下壓,腳掌與地面平行,離地面約25厘米)約75厘米,適當用力使全腳掌著地,同時身體重心前移,右腳照此動作;上體正直,微向前傾;手指輕輕握攏,拇指貼于食指第二節;向前擺臂時,肘部變屈,小臂略成水平,手心向內稍向下,手腕下沿擺到高于最下方衣扣約10厘米處(著夏季作訓服時,約與第三衣扣同高;著水兵服時,手腕上沿距領口角約15厘米),離身體約10厘米;向后擺臂時(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左),手腕前側距褲縫線約30厘米。行進速度每分鐘110-116步。   (三)跑步   跑步主要用于快速行進。   口令:跑步--走。   要領:聽到領令,兩手迅速握拳(四指蜷握,拇指貼在食指第一關節和中指第二節上),提到腰際,約與腰帶同高,拳心向內,肘部稍向里合。聽到動令,上體微向前傾,兩腿微彎,同時左腳利用右腳掌的蹬力躍出約85厘米,前腳掌先著地,身體重心前移,右腳照此法動作;兩臂前后自然擺動,向前擺臂時,大臂略直,肘部貼于腰際,小臂略平,稍向里合,兩拳內側各距衣扣線約5厘米;向后擺臂時,拳貼于腰際。行進速度每分鐘170-180步。   便步用于行軍、操練后恢復體力及其它場合。   口令:便步--走。   要領:用適當的步速、步幅行進,兩臂自然擺,上體保持良好姿態。   (五)踏步   踏步用于調整步伐和整齊。   停止間口令:踏步--走。   行進間口令:踏步。   要領:兩腳在原地上下起落(抬起時,腳尖自然下垂,離地面約15厘米;落下時,前腳掌先著地),上體保持正直,兩臂按齊步走或跑步擺臂的要領擺動。   踏步時,聽到“前進”的口令,繼續踏2步,再換齊步或跑步行進。   (六)移步(5步以內)   移步用于調整隊列位置。   1.右(左)跨步   口令:右(左)跨×步--走。   要領:上體保持正直,每跨1步并腳1次,其步幅約與肩同寬,跨到指定步數停止。   2.向前或后退   口令:向前×步--走。      后退×走--走。   要領:向前移步時,應按單數步要領進行(雙數步變為單數步)。向前1步時,用正步,不擺臂;向前3、5步時,按照齊步走的要領進行。向后退時,從左腳開始,每退1步靠腳一次,不擺臂,退到指定步數停止。   (七)持槍(炮)時,聽到行進口令的預令,將槍(炮)提起(60迫擊炮手,左手移握提把),使槍(炮)身略直,拇指貼于左胯,使槍(炮)身穩固,其余要領同徒手。   第十二條 立定   口令:立--定。   要領:齊步和正步時,聽到口令,左腳再向前大半步著地,兩腿挺直,右腳取捷徑迅速靠攏左腳,成立正姿勢。跑步時,聽到口令,再跑2步,然后左腳向前大半步(兩拳收于腰際,停止擺動)著地,右腳靠攏左腳,同時將手放下,成立正姿勢。踏步時,聽到口令,左腳踏1步,右腳靠攏左腳,原地成立正姿勢(跑步的踏步,聽到口令,繼續踏2步,再按上述要領進行)。   持槍(炮)立定時,在右腳靠攏左腳后,迅速將托底鈑(座鈑)輕輕著地。其余要領同徒手。   第十三條 步法變換   步法變換,均從左腳開始。   齊步、正步互換,聽到預令,即換正步或齊步行進。   齊步換跑步,聽到預令,兩手迅速握拳提到腰際,兩臂前后自然擺動;聽到動令,即換跑步行進。   跑步換齊步,聽到口令,繼續跑2步,然后,換步行進。   第十四條 行進間轉法   (一)齊步、跑步向右(左)轉   口令:向右(左)轉--走。   要領:左(右)腳向前半步(跑步時,繼續跑2步,再向前半步),腳尖向右(左)約45度,身體向右(左)轉90度時,左(右)腳不轉動,同時出右(左)腳按原步法向新方向行進。   半面向右(左)轉走,按向右(左)轉走的要領轉45度。   (二)齊步、跑步向后轉   口令:向后轉--走。   要領:左腳向右前邁出約半步(跑步時,繼續跑2步,再向前半步),腳尖向右約45度,以兩腳的前腳掌為軸,向后轉180度,出左腳按原步法向新方向行進。   (三)轉動時,保持行進時的節奏,兩臂自然擺動,不得外張;兩腿自然挺直,上體保持正直。   第十五條 沖鋒槍手、81式自動步槍手的握槍   (一)肩槍互換掛槍   1.肩槍換掛槍   口令:掛槍。   要領:右手移握護木(79式沖鋒槍,握導氣箍),右臂前伸將槍口轉向前,左手掌心向下在右肩前握背帶;兩手協力將背帶從頭上套過,落在左肩,使槍身在胸前約成45度(表尺中央部位位于衣扣線);右手移握槍頸(折疊式沖鋒槍,握復進機蓋后端),左手放下(閱兵等時機左手可握護木),成掛槍立正姿勢。   2.掛槍換肩槍   口令:肩槍。   要領:右手移握護木,左手移握背帶;兩手協力將背帶從頭上套過,落在右肩,槍口向下,槍身垂直;右手移握背帶(拇指由內頂住),左手放下,成肩槍立正姿勢。   (二)肩槍、背槍互換   1.肩槍換背槍   口令:背槍。   要領:左手在右肩前握背帶,右手掌心向后移握準星座;兩手協力將槍上提,左手將背帶從頭上套過,落在左肩;兩手放下,成背槍立正姿勢。   2.背槍換肩槍   口令:肩槍。   要領:右手掌心向后握準星座;左手在左肩前握背帶;兩手協力將背帶從頭上套過,落在右肩;右手移握背帶(拇指由內頂住),左手放下,成肩槍立正姿勢。   (三)掛槍、背槍互換   1.掛槍換背槍   口令:背槍。   要領:右手握準星座,稍向上提,左手在左肩前握背帶;兩手協力將槍轉到背后,兩手放下,成背槍立正姿勢。   2.背槍換掛槍   口令:掛槍。   要領:右手掌心向前移握準星座,稍向上提,左手在右肋前握背帶;兩手協力將槍轉到胸前;右手移握槍頸(折疊式沖鋒槍,握復進機蓋后端),左手放下或握護木,成掛槍立正姿勢。   第十六條 班用機槍手、狙擊步槍手(半自動步槍手)的操槍   (一)托槍、槍放下   口令:托槍。   要領:右手將槍提到右肩前,槍身垂直,離身體約15厘米,槍面向右(狙擊步槍、槍面向后),手約同肩高,大臂輕貼右脅,同時左手握護木(狙擊步槍,半自動步槍,握表尺上方);將槍上提,左手將槍面轉向前(狙擊步槍、槍面轉向左;半自動步槍,槍面向右),同時右手拇指貼于托后踵(狙擊步槍,貼于托前踵),余指并擾握托底鈑,兩手協力將槍送上右肩(彈匣與肩同高),左手迅速放下;槍身要正,托后踵與衣扣線齊(狙擊步槍,槍面與衣扣線平行);右大臂輕貼右脅,小臂略平,成托槍立正姿勢。   口令:槍放下。   要領:右手下壓槍托,臂伸直,使槍離肩,同時左手按握護木(狙擊步槍、半自動步槍,接握表尺上方),槍身垂直,槍面向前(狙擊步槍,槍面向左;半自動步槍,槍面向右);左手將槍面轉向右(狙擊步槍,將槍面轉向后;半自動步槍,將槍稍向下移),同時右手握調整器附近(狙擊步槍、半自動步槍,將槍稍向下移),同時右手握調整器附近(狙擊步槍、半自動步槍,移握上背帶環下方);左手放下的同時,右手將槍放下,使托底鈑輕輕著地,成持槍立正姿勢。   (二)肩槍、槍放下   口令:肩槍。   要領:右手將槍提到右肩前,槍身垂直,離身體約25厘米,槍面向右,上背帶環與鎖骨同高,大臂輕貼右脅,同時左手握護木(狙擊步槍、半自動步槍,握表尺上方),右手移握背帶(拇指由內頂住)向左后拉平;用左手的推力和右手腕的旋轉力迅速將槍送上右肩,右大臂輕貼右脅,槍身垂直,左手放下,成持槍立正姿勢。   口令:槍放下。   要領:用右手腕的旋動力,迅速將槍轉到右肩前,離身體約25厘米,同時左手握護木(狙擊步槍、半自動步槍,接握表尺上方),槍面稍向右后;右手握調整器附近(狙擊步槍、半自動步槍,移握上背帶環下方),槍身垂直,左手放下的同時,右手將槍放下,使托底鈑輕輕著地,成持槍立正姿勢。   (三)背槍、槍放下   口令:背槍。   要領:右手將槍提到右胸前,左手將背帶向左拉平;兩手將槍掛在頸上,右手移握下背帶環;兩手協力將槍轉到背后,同時右臂由槍和背帶之間伸出,兩手放下,成背槍立正姿勢。   口令:槍放下。   要領:右手握下背帶環,右手在左胸前握背帶,兩手協力將槍轉到身體前方,同時右臂由槍和背帶之間脫出,右手移握上背帶環下方;兩手將槍從頸上取下,左手放下的同時,右手將槍放下,使托底鈑輕輕著地,成持槍立正姿勢。   (四)半自動步槍的托槍、端槍互換   1.托槍換端槍   口令:端槍。   要領:行進時,聽到“端槍”的口令,繼續向前3步,于左腳著地時,右手下壓槍托,使槍離肩,同時左手接握護木;右腳再向前1步的同時,右手移握槍頸,并使槍面轉向后;于左腳著地時,兩手將槍導向前,槍面向上,左手掌心轉向右,槍頸緊貼右胯,右肘與兩肩成一線,槍刺尖約與眼同高,并在右肩的正前方。   2.端槍換托槍   口令:托槍。   要領:聽到“托槍”的口令,繼續向前3步,于左腳著地時,右手收至右胸前,右手向前下方推槍;右腳再向前1步,左手將槍稍向上提,右手移握托底鈑,同時槍面轉向右,于左腳著地時,將槍送上右肩,左手放下。   第十七條 40火箭筒手的操筒   (一)肩筒換托筒   口令:托筒。   要領:用右手腕的旋轉力將筒轉到右肩前,同時左手接握護板,將筒上提,筒身垂直;右手打開肩托,五指并攏移握筒尾,兩手協力將筒送上右肩(肩托卡于肩上),右大臂輕貼右脅,小臂略平,筒身要正,握把向下,左手放下,成托筒立正姿勢。   (二)托筒換肩筒   口令:肩筒。   要領:右手下壓筒尾,臂伸直,使筒離肩,同時左手接握護板,筒身垂直,右手折回肩托,移握背帶(拇指由內頂住),將背帶向左后拉平;用左手的推力和右手腕的旋轉力迅速將筒送上右肩,右大臂輕貼右脅,筒身垂直,左手放下,成肩筒立正姿勢。   第十八條 60迫擊炮手的操炮   口令:扛炮。   要領:上體前屈,左腿微彎,左手使提把向上,掌心向前,虎口向正握提把下方炮身,兩手協力將炮送上右肩(標線向左),左手放下,右大臂輕貼右脅,成扛炮立正姿勢。   口令:炮放下。   要領:左手握把下方炮身,上體前屈,左腿微彎,兩手協力將炮放在右腳外側,成持炮立正姿勢。   第十九條 脫帽、戴帽   (一)脫帽。   口令:脫帽。   要領:雙手捏帽檐或帽前端兩側,將帽取下,置于左小臂,帽徽向前,掌心向上,四指扶帽檐或帽前端中央處,小臂略成水平。   (二)戴帽。   口令:戴帽。   要領:雙手捏帽檐或帽前端兩側,將帽迅速戴正。   (三)攜槍(筒、炮)時,用左手脫、戴帽。   第二十條 坐下、蹲下、起立   (一)坐下。   口令:坐下。   槍靠右肩--坐下。   要領:左小腿在右小腿后交叉,迅速坐下,兩手自然放在兩膝上,上體保持正直。   攜槍(筒)坐下時,槍(筒)靠右肩(槍面向右、筒面向左),右手自然扶貼護木(折疊式沖鋒槍,移扶復進機蓋后端;40火箭筒,握護板),左手放在左膝上。肩沖鋒槍、81式自動步槍(40火箭筒)坐下時,聽到預令,將槍(筒)取下,右手移握護木,使槍背帶從肩上滑下;肩折疊式沖鋒槍時,右手移握散熱孔,將槍口轉向左前,左手虎口向右握彈匣,右手打開槍托后,移握散熱孔;肩40火箭筒時,用右手腕的旋轉力,迅速將筒轉到右肩前,同時左手接握護板,右手移握護板。攜60迫擊炮坐下時,可先架炮。   背背包時,聽到“放背包”的口令,兩手握背包帶,取下背包,轉體向右,右手將背包橫放在腳后,背包口向左,按口令坐在背包上。   攜槍(筒)放背包時,先置槍(架槍、筒)或兩腿夾槍,然后放背包。   (二)蹲下   口令:蹲下。   要領:右腳后退半步,臀部坐在右腳跟上(膝蓋不著地),兩手自然放在兩膝上,上體保持正直。蹲下過久,可自行換腳。   持槍時,右手移握護木(沖鋒槍和81式自動步槍、40火箭筒、60迫擊炮的攜帶方法不變),左手自然放在左膝上。   (三)起立   口令:起立。   要領:全身協力迅速起立,成立正姿勢或成持槍(炮)、肩槍(筒)立正姿勢。   60迫擊炮架炮、班用機槍和40火箭架筒時,起立后取炮、槍、筒。 第四章 分隊、部隊的隊列動作   第二十一條 班的隊形   班的基本隊形,分為橫隊和縱隊。需要時,班可成二列橫隊或二路縱隊。隊列人員之間的間隔(兩肘之間)約10厘米,距離(前一名腳跟至后一名腳尖)約75厘米。   (一)步兵班的隊形(圖均從略,下同)   步兵班通常按班長、機槍射手、機槍副射手、步槍手或沖鋒槍手、火箭筒射手、火箭筒副射手、副班長的順序列隊,必要時也可按身高列隊。   (二)60迫擊炮的隊形   (三)重機槍班的隊形   (四)12.7高射機槍班的隊形   (五)82迫擊炮班的隊形   (六)82無座力炮班的隊形   第二十二條 排的隊形   排的基本隊形,分為橫隊和縱隊。   (一)步兵排的隊形   排橫隊,由各班的班橫隊依次向后排列組成。   排縱隊,由各班的班縱隊依次向右并列組成。   (二)排長的列隊位置   橫列時,在第一列基準兵右側;縱隊時,在隊列中央前。   第二十三條 連的隊形   連的基本隊形,分為橫隊、縱隊和并列縱隊。   (一)步兵連的隊形   連橫隊,由各排的排橫隊依次向左并列組成。   連縱隊,由各排的排縱隊依次向后排列組成。   連并列縱隊,由各排的排縱隊依次向左并列組成。   連部和炊事班或連部、炊事班和60迫擊炮班分別以二列(路)或三列(路)組成相應的隊形,位于本連隊尾。   (二)連指揮員的列隊位置   橫隊、并列縱隊時,位于一排長右側,前列為連長、副連長,后列為政治指導員(當編有副政治指導員時,為政治指導員、副政治指導員);縱隊時,位于一排長前,前列為連長、政治指導員,后列中央為副連長(當編有副政治指導員時,后列為副連長、副政治指導員)。   第二十四條 營的隊形   營的基本隊形,分為橫隊、縱隊和并列縱隊。   (一)步兵營的隊形   營橫隊,由各連的并列縱隊依次向左并列組成。   營縱隊,由各連的連縱隊依次向后排列組成。   營部將汽車分隊和其余單位官兵,分別編為三列(路)隊形,按編制序列列隊。   營屬機槍連、炮兵連,參照步兵連的基本隊形,按編制序列列隊。   (二)營指揮員的列隊位置   橫隊、并列縱隊時,位于營部右側,前列為營長、副營長,后列為政治教導員(當編有副政治教導員的,為政治教導員、副政治教導員);縱隊時,位于營部前,前列為營長、政治教導員,后列中央為副營長(當編有副政治教導員時,后列為副營長、副政治教導員)。   第二十五條 團的隊形   團的基本隊形,分為營橫隊的團橫隊、營并列縱隊和團縱隊。   (一)步兵團的隊形   營橫隊的團橫隊,由各營橫隊依次向左并列組成。   營并列縱隊的團橫隊,由各營的營并列縱隊依次向左并列組成。   團縱隊,由各營的營縱隊依次向后排列組成。   團機關按司、政、后的序列,根據團隊形性質,司令部編為三列(路),政治處和后勤處各編為二列(路)隊形列隊。   團屬炮兵營、連和直屬各連,應采用同步兵營、連相應的隊形,按編制序列列隊;團后勤分隊,以建制為基礎,根據團隊形性質,按三列(路)隊形進行編組,位于本團隊尾。   (二)團指揮員的列隊位置   各種隊形中,團指揮員成二路。橫隊時,位于團機關右側,右路為團長、副團長(當編有副政治委員時,為團長、副團長、參謀長)、左路為政治委員、參謀長(當編有副政治委員時,為政治委員、副政治委員),縱隊時,位于團機關前,左路為團長、副團長(當編有副政治委員時,為團長、副團長、參謀長),右路為政治委員,參謀長(當編有副政治委員時,為政治委員、副政治委員)。   (三)軍旗位置   掌旗員和護旗兵一列,橫隊時,在團指揮員右側;縱隊時,在團指揮員前。   第二十六條 軍(兵)種分隊、部隊的隊形   軍(兵)種的團及其以下分隊的隊形,應根據編制裝備,參照步兵團、營、連、排、班的隊形列隊;各分隊之時的間隔、距離,根據本章有關隊形的數據調整。   第二十七條 指揮員列隊位置的變換   連(營、團)長出列指揮后,其列隊位置,應由副連(副營、副團)長替補。   隊列內指揮員列隊位置的變換方法:   橫隊、并列縱隊時,政治指導員(政治教導員)左跨1步,與副連(副營)長對正,副團長向前1步,參謀長右跨1步。   縱隊時,政治指導員(政治教導員)后退1步,副連(副營)長右跨半步,副團長向前1步。參謀長左跨半步。   第二十八條 集合、離散   (一)集合   集合,是使單個軍人、分隊、部隊按規范隊形聚集起來的一種隊列動作。   集合時,指揮員應先發出預告或信號,如“全連(或×排)注意”,然后,站在預定隊形的中央前,面向預定隊形成立正姿勢,下達“成××隊--集合”的口令。所屬人員聽到預告或信號,原地面向指揮員成立正姿勢;聽到口令,跑步到指定位置面向指揮員集合(在指揮員后側的人員,應從指揮員右側繞過),自行對正、看齊,成立正姿勢。   1.班集合   口令:成班橫隊(二列橫隊)--集合。   要領:基準兵迅速到班長左前方適當位置,成立正姿勢;其他士兵以基準兵為準,依次向左排列,自行看齊。   成班二列橫隊時,單數士兵在前,雙數士兵在后。   口令:成班縱隊(二路縱隊)--集合。   要領:基準兵迅速到班長前方適當位置,成立正姿勢;其他士兵以基準兵為準,依次向后排列,自行對正。   成班二路縱隊時,單數士兵在左,雙數士兵在右。   2.排集合   口令:成排橫隊--集合。   要領:基準班在指揮員前方適當位置,成班橫隊迅速站好;其他班成班橫隊,以基準班為準,依次向后排列,自行對正、看齊。   口令:成排縱隊--集合。   要領:基準班在指揮員右前方適當位置,成班縱隊迅速站好;其他班成班縱隊,以基準班為準,依次向右排列,自行對正、看齊。   3.連集合   口令:成連橫隊--集合。   要領:隊列內的連指揮員或基準排,在指揮員左前方適當位置,成橫隊迅速站好;各排和連部成橫隊,以連指揮員或基準排為準,依次向左排列,自行對正、看齊。   口令:成連縱隊--集合。   要領:隊列內的連指揮員或基準排,在指揮員前方適當位置,成縱隊迅速站好;各排和連部成縱隊,以連指揮員或基準排為準,依次向后排列,自行對正、看齊。   4.營集合   營集合,通常規定集合的時間、地點、方向、隊形、基準分隊以及應攜帶的武器、器材和裝具等事項。   各連按照營的規定,由連長整隊帶往營的集合地點,隨即向基準分隊取齊,然后,跑步到距主持集合的指揮員5-7步處報告人數。例如:“營長同志,步兵第×連,應到×××名,實到××名,請指示”。   營長以口令指揮集合時,參照本條(一)款的有關規定實施。   5.團集合,參照營集合的規定實施。   (二)離散   離散,是使列隊的單個軍人、分隊、部隊各自離開原隊位置的一種隊列動作。   1.離開   口令:各營(連、排、班)帶開(帶回)。   要領:隊列中的各營(連、排、班)指揮員帶領本隊迅速離開原列隊位置。   2.解散   口令:解散。   要領:隊列人員迅速高開原列隊位置。   第二十九條 整齊、報數   (一)整齊   整齊:是使列隊人員按規定的間隔、距離,保持行、列齊整的一種隊列動作。整齊分為向右(左)看齊和向中看齊。   口令:向右(左)看--齊。   要領:基準兵不動,其他士兵向右(左)轉頭(持槍、炮時,聽到預令,迅速將槍、炮稍提起,看齊后自行放下)、眼睛看右(左)鄰士兵腮部,前四名能通視基準兵,自第五名起,以能通視到本人以右(左)第三人為度。后列人員,先向前對正,后向右(左)看齊。   口令:以×××同志為準,向中看--齊。   要領:當指揮員指定以“×××同志為準(或以第×名為準)”時,基準兵答“到”,同時左手握拳,大臂前伸與肩略平,小臂垂直舉起,拳心和向右。聽到“向中看--齊”的口令后,迅速將手放下,其他士兵按照向右(左)看齊的要領實施。   口令:向前--看。   要領:迅速將頭轉正,恢復立正姿勢。   一路縱隊看齊時,可下達“向前對正”的口令。   (二)報數   口令:報數。   要領:橫隊從右至左(縱隊由前向后)依次以短促洪亮的聲音轉頭(縱隊向左轉頭)報數,最后一名不轉頭。數列橫隊時,后列最后一名報“滿伍”或“缺×名”。連集合時,由各排長在隊列內向指揮員報告人數。如“第×排到齊”或“第×排實到××名”。   必要時,連也可統一報數。   要領:連實施統一報數。   要領:連實施統一報數時,各排不留間隔,要補齊,成臨時編組的橫隊隊形。報數前,連指揮員先發出“看齊時,以一排長為準,全連補齊”的預告,爾后下達“向右看--齊”口令,待全連看齊后,再下達“向前--看”和“報數”的口令,報數從一排長開始,后列最后一名報“滿伍”或缺×名”。   第三十條 出列、入列   單個軍人和分隊出、入列均用跑步(5步以內用齊步,1步用正步),或按照指揮員指定的步法執行;因故出、入列要報告(須經允許)。   (一)單個軍人出列、入列   1.出列   口令:×××同志(或第×名),出列。   要領:出列軍人聽到呼點自己姓名或序號“出列”的口令后,應答“是”,然后,進到指揮員右側前適當位置或指定位置,面向指揮員成立正姿勢。   (1)位于第一列(含一列橫隊)的軍人出列,按本條上述規定執行。   (2)位于中列(路)的軍人出列,向后(左)轉,待后列(左路)同序號的軍人向右后跨1步(左后退1步)讓出缺口后,按本條的上述規定實施出列;位于“缺口”的位置的軍人,待出列軍人出列后,即復原位。   (3)位于最后一列的軍人出列,先退1步,然后,按本條有關規定實施出列。   2.入列   口令:入列。   要領:聽到“入列”口令后,應答“是”,然后,按出列的相反程序入列。   (二)班、排出列、入列   口令:第×班(排),出列。      入列。   要領:聽到“第×班(排),出列”、“入列”的口令后,由出“入列班(排)的指揮員答“是”,并用口令指揮本班(排),按本條的有關規定,以縱隊形式出、入列。    第三十一條 行進、停止   橫隊和并列縱隊行進以右翼為基準,縱隊行進以左翼為基準(一路縱隊行進以先頭為基準)。   (一)行進,指揮員員應下達“×步--走”的口令。聽到口令,基準兵應向正前方前進,其他士兵向基準翼標齊,保持規定的間隔、距離行進。縱隊行進時,排、連通常成三路縱隊,也可成一、二路縱隊。行進中,可用“一二一”,(調整步伐的口令)、“一二三四”(呼號)或唱隊列歌曲,以保持步伐的整齊。   (二)停止,指揮員應下達、立--定”的口令。聽到口令,按照立定的要領實施,分隊的動作要整齊一致。停止后,聽到“稍息”的口令,先自行對正、看齊,再稍息。   第三十二條 隊形變換   隊形變換,是列隊后,由一種隊形變為另一種隊形的隊列動作。   (一)橫隊和縱隊的互換   橫隊變縱隊:停止間口令:向右--轉。         行進間口令:向右轉--走。   縱隊變橫隊:停止間口令:向左--轉。         行進間口令:向左轉--走。   要領:停止間,按照單個軍人向右(左)轉的要領實施。行進間按照單個軍人向右(左)轉走的要領實施。分隊動作要整齊一致。隊形變換后,排以上指揮員應進到規定的列隊位置。   (二)停止間班橫隊和班二列橫隊,班縱隊和班二路縱隊互換   1.班橫隊變班二列橫隊   口令:成班二列橫隊--走。   要領:變換前,先報數。聽到口令,雙數士兵左腳后退1步,右腳(不靠攏左腳)向右跨1步,左腳向右腳靠攏,站到單數士兵之后,自行對正、看齊。   2.班二列橫隊變班橫隊   口令:間隔×步,向左離開。         成班橫隊--走。   要領:聽到“間隔×步,向左離開”的口令,取好間隔,聽到“成班橫隊--走”的口令,雙數士兵左腳左跨1步,右腳(不靠攏左腳)向前1步,左腳向右腳靠攏,站到單數士兵左側,自行看齊。   3.班縱隊變班二路縱隊   口令:成班二路縱隊--走。   要領:變換前,先報數。聽到口令,雙數士兵右腳右跨1步,左腳(不靠攏右腳)向前1步,右腳向左腳靠攏,站到單數士兵右側,自行對正、看齊。   4.班二路縱隊變班縱隊   口令:距離×步,向后離開。   成班縱隊--走。   要領:聽到“距離×步,向后離開”的口令,取好距離;聽到“成班縱隊--走”的口令,雙數士兵右腳后退1步,左腳(不靠攏右腳)站到單數士兵之后,自行對正,   (三)連縱隊和連并列縱隊的互換   1.連縱隊變連并列縱隊   停止間口令:成連并列縱隊,齊步--走。   行進間口令:成連并列縱隊--走。   要領:連指揮員或基準排踏步,其他排和連部逐次進到連指揮員或基準排左側踏步并取齊,然后,聽口令前進或停止。   連、排指揮員位置的變換方法:聽到口令,連長左腳繼續踏1步,右腳向右前1步,進到政治指導員前方仍踏步,政治指導員繼續踏步,副連長向左前2步,進到連長左側,排長、司務長進到預定列隊位置,繼續踏步并取齊。   2.連并列縱隊變連縱隊   停止間口令:成連縱隊,齊步--走。   行進間口令:成連縱隊--走。   要領:連指揮員或基準排照直前進,其他排和連部停止間和行進間均踏步,待連指揮員或基準排離開原位后,各排按排長、連部和炊事班按司務長的口令依次跟進。   連、排指揮員位置的變換方法:聽到口令,連長向左前1步,進到副連長前方踏步,副連長右跨半步踏步,政治指導員向前2步,進到連長右側繼續踏步,排長、司務長進到預定列隊位置繼續踏步,取齊后照直前進。   (四)營橫隊(營并列縱隊)和營縱隊互換   1.營橫隊(營并列縱隊)變營縱隊   停止間口令:成營縱隊,齊步--走。   行進間口令:成營縱隊--走。   要領:營指揮員或營部照直前進,各連按照連長的口令變為連縱隊,依次跟進。營并列縱隊變為營縱隊,營指揮員或營部照直前進,各連按照連長的口令依次跟進。   2.營縱隊變營橫隊(營并列縱隊)   停止間口令:成營橫隊(營并列縱隊),齊步--走。   行進間口令:成營橫隊(營并列縱隊)--走。   要領:營指揮員或營部踏步,各連依次進到營部左側變為連并列縱隊踏步,并向基準分隊取齊,然后,聽口令前進或停止。   營縱隊變為營并列縱隊,營指揮員或營部踏步,各連依次進到營部左側踏步,并向基準分隊取齊,然后,聽口令前行或停止。   3.營指揮員位置的變換方法,按照本條(三)款的有關規定實施。   (五)團的隊形變換,參照營隊形變換的規定實施。   第三十三條 方向變換   方向變換,是改變隊列面對的方向的一種隊列動作。   (一)橫隊和并列縱隊方向變換   停止間口令:左(右)轉彎,齊步--走,或左(右)后轉彎,齊步--走。   行進間口令:左(右)轉彎--走,或左(右)后轉彎--走。   要領一列橫隊方向變換時,軸翼士兵踏步,并逐漸向左(右)轉動,同相鄰士兵動作協調;外翼第一名士兵以大步行進并逐步變換方向,其他士兵用眼睛余光向外翼取齊,愈接近軸翼者,其步幅愈小,并保持規定的間隔和排面整齊,轉到90度時踏步并取齊,聽口令前進或停止。   數列橫隊和前列縱隊方向變換時,第一列軸翼士兵停止間用踏步行進間用小步,外翼士兵用大步行進,保持排面整齊,邊行進邊變換方向,轉到90度或180度后,聽口令前進或停止;后續各列按上述要領,保持間隔,距離,取捷徑進到前一列轉彎處,轉向新方向跟進。   (二)縱隊方向變換   停止間口令:左(左)轉彎,齊步--走,或左(右)后轉彎,齊步--走。   要領:一路縱隊方向變換時,基準兵在左(右)轉彎時,按單個軍人行進間轉法要領實施,在左(左)后轉彎時,用小步邊行進邊變換方向,轉到90度或180度后,照直前進;其他士兵逐次進到基準后的轉彎處,轉向新方向跟進。   數路縱隊方向變換時,按照數列橫隊和并列縱隊方向變換的要領實施。   第三十四條 步兵班的置(架)槍、取槍   步兵班的置(架)槍,通常以班橫隊實施。   口令:置(架)槍。   要領:沖鋒槍手(右手移握護木將槍取下)、步槍手,左腳向前1步,將槍放右腳外側前,槍面向右,托后踵與腳尖齊。   班用機槍射手,左手打開腳架,左腳向前1步,兩手協力將槍架在右腳外側前,托后踵與腳尖齊。   40火箭筒射手,以右手腕的旋轉力,將筒轉到右肩前,左手接握護板,右手握提把,左手打開并握腳架,左腳向前1步,兩手協力將筒架在右腳外側前,筒尾與腳尖齊,右手將提把扳向右。   班用機槍副射手,左腳向前1步,將彈盒袋放在左腳前。   40火箭筒射手,先放沖鋒槍(要領用沖鋒槍手);后放彈藥背具(要領同班用機槍副射手)。   聽到“好”的口令,各槍(筒)手,一齊放手回原位,全班成立正姿勢。   口令:取槍。   要領:沖鋒槍手、步槍手、班用機槍射手,左腳向前1步,右手握護木(沖鋒槍手,右手握背帶,左手掌心向下,反握護木;機槍射手,左手折回腳架)取槍。   40火箭筒射手,左腳向前1步,右手握提把取筒,左手折回腳架后移握護板,右手將提把扳向左,然后,按肩筒的要領將筒送上右肩。   班用機槍(40火箭筒)副射手,左腳向前1步,取回彈盒袋(彈藥背具、沖鋒槍)。   聽到“好”的口令,各槍(筒)手回原位,全班成持槍、肩槍(筒)立正姿勢。   需要時,也可架槍。聽到“架槍”的口令,班用機槍(40火箭筒)射手按架槍(筒)的要領架槍(筒);沖鋒機槍手、步槍手,左腳向前(或左前、右前)1步,將槍靠在班用機槍護木、40火箭筒護板上或背具上。班用機槍(40火箭筒)副射手的動作要領同置槍。取槍時,按置槍時取槍要領實施。   第三十五條 60迫擊炮班的架炮、取炮   口令:架炮。   要領:炮手左腳向左前1步,上體前屈,左手握瞄準鏡座,右手移握方向轉輪,將炮移到右腳前,兩手解開捆炮帶,打開架腿,將炮向前架好,固定緊定扳手;彈藥手將炮彈箱放在兩腳前約10厘米處;聽到“好”的口令,炮手回原位,全班成立正姿勢。   口令:取炮。   要領:炮手左腳向左前1步,身體前屈,兩手收攏架腿,系好捆炮帶,右手握方向機轉輪,左手握瞄準鏡座,兩手協力將炮移到右腳外側,收回左腳;彈藥手取回炮彈箱;聽到“好”的口令,炮手回原位,全班成持炮立正姿勢。   第三十六條 步兵排、連的置(架)槍(炮)、取槍(炮)   置(架)槍(炮)前,視情況調整班、排的距離、間隔,然后,按第三十四、三十五條的規定實施,取槍(炮)后,恢復原間隔、距離。   第三十七條 機槍(炮兵)班、排、連的操槍(炮)   機槍、炮兵班的基本操作,按總參謀部頒發的軍事訓練教材的規定實施;當排、連實施操作時,應在架槍(炮)前和拆槍(炮)后,適當調整所屬班、排距離和間隔,然后實施。   第三十八條 軍(兵)種分隊、部隊的隊列動作   按照本章的有關規定實施;隊形需要調整時,按軍(兵)種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五章 分隊乘坐汽車   第三十九條 乘車準備   乘車前,應根據車輛的車型和數量,以及人員、武器、器材的數量分配車輛(注意照顧建制)。每輛車上通常指定:車長1人,負責全年的指揮;觀察聯絡員2人,安全員1人,負責傳遞信號和觀察情況。   人員上車前,指揮員應檢查武器(先驗槍)、器材和裝具;規定上、下車的順序(機槍、炮兵分隊還應規定裝載槍、炮和卸槍、炮的方法)和乘車的注意事項。   第四十條 乘車實施   根據停車場地情況,車輛可成橫隊或縱隊,各車之間的間隔約3-6米,距離約10米。    (一)準備上車。聽到或看到“準備上車”的口令、信號后,乘車分隊即進到所乘汽車之后,成二路或三、四路縱隊。司機打開后車廂板,協助乘車人員上車。   (二)上車。聽到或看到“上車”口令、信號后,乘車人員按規定順序和方法依次上車。通常從車后上車;如車后不便上車,可從汽車右側或兩側上車;緊急情況下,可從車后和兩側同時上車。在兩側上車時,不得妨礙交通。   攜槍時,通常前一名上車后,協助后一名上車,爾后就位。上車后,槍置于兩腿間,兩手扶槍或左右手交替扶槍。   攜帶背包時,先裝背包;機槍、炮兵分隊先裝槍、炮,然后人員再上車。   上車后,車長通常在車廂右前角,觀察聯絡員在車廂左前角和右后角,安全員在左后角就位,與其他人員按規定位置坐好,并保持槍、炮的穩固。位于左、右車廂板后端的人員,協助司機關好后車廂板,并排好安全鏈。行進時,注意檢查掛鉤,以防脫落。   連長乘坐本連先頭車,其余連的指揮員分別乘坐本連各車。車長先上車并監督本車人員上車。待上車完畢即向上級指揮員報告。   (三)開車。聽到或看到“開車”的口令、信號后,各車依次前進。行進時,各車按規定的車速和車距行駛,注意安全,服從調整哨的指揮,發生情況及時報告。行進中,分隊指揮員根據情況和上級指示,可調整車速或車距,并下達或發出“加速”“減速”、“停止前進”等口令、信號。   (四)停車。聽到或看到“停車”的口令、信號后,應就地停車或進入指定位置停車。   (五)下車。聽到或看到“下車”的口令、信號后,位于左、右車廂板后端的人員,協同司機打開后車廂板,然后按規定的順序和方法下車。緊急情況下,可從車后和兩側同時下車。下車后,按指揮員的命令,到指定地點集合。   如不需要攜帶武器、背包下車時,應預先指明。 第六章 敬禮   第四十一條 敬禮、禮畢   敬禮分為舉手禮、注目禮和舉槍禮。   (一)敬禮   口令:敬禮。   向右看--敬禮。   1.舉手禮。   要領:上體正直,右手取捷徑迅速抬起,五指并攏自然伸直,中指微接帽檐右角前約2厘米處(戴無帽檐帽時,微接太陽穴上方帽墻下沿),手心向下,微向外張(約20度),手腕不得彎屈,右大臂略平,與兩肩與兩肩線一線,同時注視受禮者。   2.注目禮   要領:面向受禮者成立正姿勢,同時注視受禮者,并目迎目送(右、左轉頭角度不超過45度)。   3.舉槍禮   要領:右手將槍提到胸前,槍身垂直并對正衣扣線,槍面向后,離身體約10厘米,準星護圈與眼同高,大臂輕貼右脅;同時左手接握表尺處(虎口對準槍面并與標尺上沿取齊),小臂略平,大臂輕貼左脅,同時轉頭向右注視受禮者,并目迎目遂(右、左轉頭角度不超過45度)。   (二)禮畢   口令:禮畢   要領:行舉手禮者,將手放下,行注目禮者徒手或背槍時,停止間,應面向受禮者立正,舉手敬禮,將頭轉正;行舉槍禮者,將頭轉正,右手將槍放下,使托底鈑輕輕著地,同時左手放下,成持槍立正姿勢。   第四十二條 單個軍人和分隊、部隊敬禮   (一)單個軍人敬禮要領:單個軍人在距受禮者5-7步處,行舉手禮或注目禮。徒手或背槍時,停止間,應面向受禮者立正,行舉手禮,待受禮者還禮后禮畢:行進間,(跑步時換齊步),轉頭向受禮者行舉手禮(手不隨頭移動),并繼續行進,左臂仍自然擺動,待受禮者還禮后禮畢。   攜武器(除背槍),未戴軍帽等不便行舉手禮時,不論停止間或行進間,均行注目禮,待受禮者還禮后禮畢。行進間,禮畢后繼續行進。   (二)分隊、部隊敬禮   1.停止間敬禮   要領:當首長進到距本分(部)隊適當距離時,指揮員下達“立正”的口令,跑步到首長前5-7步處敬禮。禮畢后,向首長報告。   例如:“團長同志,步兵第×連正在進行隊列訓練,全連應到×××名,實到×××名,請指示,連長×××”。報告完畢,待首長指示后,答“是”,再敬禮。禮畢后,跑步回到原來位置,下達“稍息”口令或繼續進行操練。   2.行進間敬禮   要領:由帶隊指揮員按單個軍人行進間敬禮的規定實施,隊列人員照原步法行進。 第七章 軍旗的掌持和迎送   第四十三條 軍旗的掌持   軍旗由部隊首長指派一名掌旗員掌持,兩名護旗兵護旗。護旗兵攜沖鋒槍成掛槍姿勢,位于掌旗員兩側。   掌旗員通常由連、排職軍官或軍士充任,護旗兵通常由軍士或士兵充任。掌旗員和護旗兵應具備良好的軍政素質和魁梧勻稱的體形。   (一)持旗、扛旗、端旗   掌持軍旗的姿勢分為持旗、扛旗和端旗。   持旗要領:立正時,左臂自然下垂,右手持旗桿,使旗桿垂直立于右腳外側。稍息時,持旗姿勢不變。   扛旗要領:聽到行進的預令后,左手握旗桿套下約10厘米處,兩手協力將旗上提,扛于右肩,旗桿套稍高于肩,右臂伸直,右手掌心向下握旗桿,左手放下。聽到命令,開始行進。   端旗要領:右手握旗桿套下約10厘米處,右臂向前伸直,右手約與肩同高,左手握旗桿下部,左小臂斜貼于腹部。   (二)扛旗、端旗互換   1.扛旗換端旗   口令:正步--走。   要領:聽到“正步--走”的口令后,在左腳落地時,左手在右手腕處握旗桿;在右腳落地時,右手移握距旗桿套約10厘米處;再出左腳的同時,右臂向前伸直,左手向后壓,兩手協力轉換成端旗姿勢,繼續行進。   2.端旗換扛旗   口令:齊步--走。   要領:聽到“齊步--走”的口令后,在左腳落地的同時,收右臂,左手前推,將旗扛于右肩;在右腳落地時,右手移握旗桿下部,右臂伸直;再出左腳的同時,左手放下,換齊步行進。   (三)掌旗員、護旗兵行進中變換方向時,以掌旗員為軸。迎送軍旗時,其行進、轉變、步法變換和停止的口令均由掌旗員下達。   第四十四條 迎軍旗   將展開的軍旗持入隊列時,部隊應整隊舉行迎軍旗儀式。步兵團迎軍旗時,通常成營橫隊的團橫隊。特殊情況下,可由機關和指定的分隊參加,按部隊首長臨時規定的隊形列隊。   步兵團迎軍旗時,主持迎送軍旗的指揮員下達“立正”、“迎軍旗”的口令,聽到口令后,掌旗員(扛旗)、護旗兵齊步走,當由正前或左前方向本團右翼進至距隊列40-50步時,主持迎送軍旗的指揮員下達“向軍旗--敬禮--”的口令,聽到口令后,位于指揮位置的軍官行舉手禮,其余人員行注目禮;掌旗員(由扛旗換端旗)、護旗兵換正步,取捷徑向本團右翼排頭行進,當超過團機關隊形時,主持迎送軍旗的指揮員下達“禮畢”口令,部隊禮畢;掌旗員(由端旗換扛旗)、護旗兵換齊步。軍旗進至團指揮員右側3步處時,左后轉變立定,成立正姿勢。   第四十五條 送軍旗   將軍旗持出隊列時,部隊應整隊舉行送軍旗儀式。步兵團送軍旗時,參加人員和隊形與迎軍旗同。   步兵團送軍旗時,主持迎送軍旗的指揮員下達“立正”、“送軍旗”的口令。聽到口令后,掌旗員(成扛旗姿勢)、護旗兵按迎軍旗路線相反方向齊步行進。軍旗出列后行至團機關隊形右側前時,主持迎送軍旗的指揮員下達“向軍旗--敬禮--”的口令。聽到口令后,掌旗員(由扛旗換端旗)、護旗兵換正步,全團按照迎軍旗的規定敬禮。當軍旗離開距隊列正面40-50步時,主持迎送軍旗離開距隊列正面40-50步時,主持迎送軍旗的指揮員下達“禮畢”的口令,部隊禮畢;掌旗員(由端旗換扛旗)、護旗兵換齊步,反回原出發位置。   第四十六條 軍(兵)種部隊和院校的迎送軍旗   軍(兵)種團以上部隊和院校和迎送軍旗,可參照步兵團迎送軍旗的規定組織實施。 第八章 閱兵   第四十七條 閱兵和閱兵首長   閱兵,是軍政首長對部隊實施的檢閱。通常由軍政首長1人檢閱,有時也共同檢閱。   第四十八條 閱兵形式   閱兵,分為閱兵式和分列式。通常進行兩項,根據需要,也可只進行一項。   第四十九條 步兵團閱兵   步兵團的閱兵,分為上級首長檢閱和本團首長檢閱。當上級首長檢閱時,由團長任閱兵指揮;當本團首長檢閱時,可由副團長或參謀長任閱兵指揮。閱兵程序是:   (一)迎軍旗   迎軍旗,在閱兵式開始前進行。 具體實施按第四十四條規定執行。   (二)閱兵式   團閱兵式的隊形,通常為營橫隊的團橫隊,或由團首長臨時規定。列隊時,各槍、炮手分別持槍(沖鋒槍手掛槍)、持炮,40火箭筒手肩筒。必要時,重機槍、12·7高射機槍架槍、82迫擊炮、82無座力炮架炮。   閱兵式程序:   1.閱兵首長接受閱兵指揮報告   當閱兵首長行至本團隊列右翼適當距離時或在閱兵臺就位后(當上級首長檢閱時,通常由團政治委員陪同入場并陪閱),閱兵指揮在隊列中央前下達“立正”的口令,隨后跑到距閱兵首長5--7步處敬禮,禮畢后報告。例如:“師長同志,步兵第×團整隊完畢,請您檢閱”。報告后,左跨1步,向右轉,讓首長先走,爾后在其右后側(當上級首長檢閱時,團政治委員在團長右側)跟隨陪閱。   2.閱兵首長向軍旗敬禮   閱兵首長行至距軍旗適當位置時,應立正面向軍旗敬禮。   3.閱兵首長檢閱部隊   當閱兵首長(軍政首長共同檢閱時,應并列行進)行至團機關,各營部、各連及后勤分隊隊列右前方時,團機關由副團長或參謀長、各營部由營長、各連由連長、后勤分隊由團指定的指揮員下達“敬禮”的口令。聽到口令后,位于指揮位置的軍官行舉手禮,其余人員行注目禮,目迎目送首長(左、右轉頭不超過45度)。當首長問(軍政首長共同檢閱時,由1人問候):“同志們好!”或“同志們辛苦了!”隊列人員應齊聲洪亮地答“首--長--好!”或“為--人民--服務!”當首長通過后,指揮員下達“禮畢”的口令,隊列人員禮畢。   4.閱兵首長上閱兵臺   閱兵首長檢閱完畢后上閱兵臺,閱兵指揮跑步到隊列中央前,下達“稍息”口令,隊列人員稍息。當上級首長檢閱時,由團政治委員陪同閱兵首長上閱兵臺,然后,跑到自己的列隊位置。   (三)分列式   團分列式隊形由團閱兵式隊形調整變換,或由團首長臨時規定。   團分列式,應設四個標兵。一、二標兵之間和三、四標兵之間的間隔各為15米,二、三標兵之間的間隔為40米。標兵應攜帶半自動步槍,并在槍上插標兵旗。   班用機槍手、步槍手托槍,40火箭筒手托筒,沖鋒槍手掛槍,重機槍手、12.7高射機槍手扛槍,82迫擊炮手、82無座力炮手扛炮(通常成結合狀態)。   分列式程序:   1.標兵就位   分列式開始前,閱兵指揮在隊列中央前,下達“立正”、“標兵就位”的口令。標兵聽到口令,成一路縱隊持(托)槍跑步到規定的位置,面向部隊成持槍立正姿勢。   2.調整部(分)隊為分列式隊形   標兵就位后,閱兵指揮下達“分列式,開始”的口令,爾后,跑步到自己的列隊位置。聽到口令后,各分隊按規定的方法攜帶武器(掌旗員扛旗),團、營指揮員分別進到團機關和營部的預定隊列中央前,各分隊指揮員進到本分隊預定隊列中央前,下達“右轉彎,齊步--走”的口令,指揮分隊變換成分列式隊形。   3.開始行進   變換成規定的分列式隊形后,團機關由副團長或參謀長下達“齊步--走”的口令。聽到口令后,團指揮員、團機關人員齊步前進,其余分隊依次待前一分隊離開約15米時,分別由營、連長及后勤分隊指揮員下達“齊步--走”的口令,指揮本分隊人員前進。    4.接受首長檢閱   各分隊行至第一標兵處,將隊列調整好;進到第二標兵處,掌旗員下達“正步--走”的口令,并和護旗兵由齊步換正步,同時換端旗(掌旗員和護旗兵不轉頭。此時,閱兵首長和陪閱人員應向軍旗敬禮。副團長或參謀長和各分隊指揮員分別下達“向右--看”的口令,隊列人員聽到口令后(可喊“一、二”),按規定換正步(步槍手換端槍)行進,位于指揮位置的軍官行舉手禮,其余人員向右轉頭(各列右翼第一名不轉頭)不超過45度注視閱兵首長,此時,閱兵首長答禮,其他陪閱人員可不答禮;進到第三標兵處,掌旗員下達“齊步--走”的口令,并與護旗兵由正步換齊步,同時換扛旗;其他分隊由上述指揮員分別下達“向前--看”的口令,隊列人員聽到口令后,在禮畢的同時換齊步(步槍手換托槍)行進。當上級首長檢閱時,團長和團政治委員通過第三標兵后,到閱兵首長右側陪閱。各分隊通過第四標兵,換跑步帶到指定的位置。待最后一個分隊通過第四標兵,閱兵指揮下達“標兵,撤回”的口令,標兵按相反順序跑步撤至預定位置。   (四)閱兵首長講話   分列式結束后,閱兵指揮調整好隊形,請閱兵首長講話。講話完結,閱兵指揮下達“立正”口令,向閱兵首長報告閱兵結束。當上級首長檢閱時,由團政治委員陪同閱兵首長離場。   (五)送軍旗   送軍旗,在閱兵首長講話后或分列式結束后進行,具體實施按第四十五條的規定執行。   第五十條 師以上部隊閱兵   (一)師以上部隊組織閱兵,應建立相應的指揮機構,設閱兵指揮和副指揮,負責閱兵的組織指揮。成建制閱兵時,由受閱部隊最高首長擔任指揮,不同(軍)兵種和不同建制部隊聯合閱兵時,由合成軍隊的最高首長或由上級指定的首長擔任指揮。閱兵指揮陪閱時,由閱兵副指揮接替其指揮。   (二)閱兵式   受閱部隊可根據閱兵的目的、場地條件和部隊的數量、裝備等情況確定閱兵隊形。一般分為徒步方隊(按陸軍、海軍、空軍序列排列)和乘車方隊(按機械化步兵、摩托化步兵、裝甲兵、炮兵等序列排列,乘車方隊的車輛通常成3-4路、4-6列;車與車的間隔為2-3米,距離:坦克為5米,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和汽車均為2-3米。人員一般在本方隊車輛前成數列橫隊列隊(力求與車輛排面寬度一致),后列人員與車輛相距3-5米。   閱兵首長乘車閱兵時,閱兵指揮乘車到達閱兵首長車的右前方(兩車頭相距約5米)停車向首長報告。之后,在首長車的后右側(指揮車前輪與首長車后輪在一線上,兩車間隔2米)陪閱。首長車距受閱隊列10-20米,以每小時15-20公里的速度從隊列前通過,反回閱兵臺時,以每小時約40公里的速度行駛。   (三)分列式   分例式開始前,應設好標兵。標兵的間隔可適當調整;也可增設若干個輔助標兵(槍上不插標兵旗)。   分列式行進時,按徒步方隊、乘車方隊的順序行進。乘車方隊之間的距離為20米。乘車方隊長徑大于二、三標兵之間的間隔時,可分別下達“向右--看”和“向前--看”的口令。車與車的距離:坦克為13米;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和汽車均為10米;車與車的距離:坦克為2-3米,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和汽車均為4米;時速:從第一標兵線起為10公里,通過第四標兵后為10-15公里。各乘車方隊的指揮員應立于指揮車上,坦克、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的乘員(除一炮手、駕駛人員外)和載員應在自己的座位上。汽車打開駕駛室右門玻璃窗,坦克、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開窗駕駛。   標兵就位和撤收的時機、方法和閱兵指揮確定。   (四)師以上部隊組織閱兵時,持受閱部隊最高單位的軍旗,不同軍種團以上部隊聯合閱兵時,分別持各軍種團以上建制部隊最高單位的軍旗;均不統一組織迎送軍旗。乘車受閱時,將軍旗插在指揮車上(坦克、步兵戰車或裝甲輸送車的指揮塔門右側,汽車前車廂板的中央)。   (五)閱兵首長通常在閱兵式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郭峰

郭峰

執業證號:

13401202010281600

安徽年代律師事務所

簡介:

執業領域? 郭峰律師的執業領域為民商事訴訟、仲裁和刑民交叉案件辯護,尤其在倉儲物流與運輸糾紛、交通事故、刑事辯護、刑民交叉案件辯護、房地產與建設工程等業務領域,具有非常豐富的實務經驗,熟知法院民商事案件的裁判規則與實務操作流程。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郭峰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名單

2014-02-27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鄉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95-06-30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1993-10-3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辭去代表職務的辦法的決定

1999-01-30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決定

1993-03-3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的決定

1997-05-0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生產建設兵團設置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決定

1998-12-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郵票過渡性安排的意見

1998-07-12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修訂)

1999-10-3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4-08-28

食鹽專營辦法(2017修訂)

2017-12-26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事務擔保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

土地調查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

出入境邊防檢查條例

1970-01-0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6-14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3-15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農業部關于加快轉變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11-30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0-10-26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

2010-10-27

國務院關于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2010-08-16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安全生產“三項行動”的通知

2009-03-30

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禽遺傳資源進出境和對外合作研究利用審批辦法

2008-08-28

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占用稅暫行條例

2007-12-01

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江蘇省無錫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07-09-15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免費教育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

2007-05-09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07年全國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要點的通知

2007-04-23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電力體制改革工作小組關于“十一五”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

2007-04-0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關于軍隊轉業干部及復員的副排級以上干部參加工作后工資待遇問題的通知

1957-07-29

統計干部技術職務暫行規定

1980-05-16

中國銀行短期外匯貸款辦法[失效]

1980-08-30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 亲密爱人之无限诱惑| 中文字幕日本最新乱码视频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三级韩级2| 欧美孕妇与黑人巨交| 日本护士69xxxx免费| 国产粗话肉麻对白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884hutv四虎永久黄网| 欧美熟妇另类久久久久久不卡| 国语高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偷v国产偷v亚洲高清| 久久精品桃花综合| 香港黄色碟片黄色碟片| 日本人视频jizz页码69| 四虎影视8848a四虎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韩国电影| 精品视频www| 女人色毛片女人色毛片中国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图片| chinesefree国语对白| 浪荡女天天不停挨cao日常视频| 国产高清在线a视频大全|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九|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欧美videossex精品4k| 国产色欲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好男人资源免费手机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动漫在线播放r18| 中文字幕成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 内射一区二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青春禁区视频在线观看8下载| 成年网站在线看| 国产乱理伦片a级在线观看| 一级黄色在线播放| 波多野たの结衣老人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