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為規范行政許可行為,加強對行政許可的監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負責實施行政許可的機關是指部內司局和授權的事業單位。本規定所稱行政許可責任對象是指負責實施行政許可的機關直接負責行政許可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
第三條 本規定所稱行政許可責任是指負責實施行政許可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實施行政許可過程中或者對行政許可相對人進行監管過程中,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或者不良社會影響應當承擔的行政責任。
第四條 本規定所稱行政許可責任追究包括:
?。ㄒ唬┰趯嵤┬姓S可或者行政許可監管過程中違反《行政許可法》和其他有關規定,情節輕微,尚未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嚴重財產損失或者嚴重不良社會影響的,責令負責實施行政許可的機關和行政許可責任對象改正錯誤行政行為;
?。ǘ┰趯嵤┬姓S可和行政許可監管過程中違反《行政許可法》和其他有關規定,情節較重,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嚴重財產損失或者嚴重不良社會影響的,除責令負責實施行政許可的機關及行政許可責任對象改正錯誤行政行為以外,對行政許可責任對象給予行政處分;
?。ㄈ┰趯嵤┬姓S可或者行政許可監管過程中違反《行政許可法》和其他有關規定,情節嚴重,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重大財產損失或者重大不良社會影響,行政許可責任對象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五條 實施行政許可責任追究堅持依法辦事、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做到懲處與責任相適應,教育與懲處相結合。
第六條 負責實施行政許可的機關及行政許可責任對象違反《行政許可法》及其他有關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行政許可責任對象行政處分:
(一)不在辦公場所公示依法應當公示的材料的;
?。ǘΨ戏ǘl件的行政許可申請不予受理的;
(三)在受理、審查、決定行政許可過程中,未向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履行法定告知義務的;
?。ㄋ模┎话匆幎ㄒ淮涡詴娓嬷暾埲搜a正內容的;
(五)未依法說明不受理行政許可申請或者不予行政許可理由的;
?。┮婪☉斉e行聽證而不舉行聽證的。
第七條 負責實施行政許可的機關及行政許可責任對象違反《行政許可法》及其他有關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除責令予以糾正外,對行政許可責任對象視情節給予行政處分:
?。ㄒ唬┥米栽O定行政許可或者仍繼續實施已經取消的行政許可的;
?。ǘ┏铰殭嗷蛘哌`反規定程序實施行政許可的;
?。ㄈ┧饕蛘呓邮苄姓S可申請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賄賂的;
(四)未在規定時限內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
?。ㄎ澹┎宦男蟹ǘǖ男姓S可職責,嚴重侵害行政許可申請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合法權益的;
(六)對涉及國家利益、公共利益、人身安全等重大事項的行政許可,玩忽職守,徇私舞弊,失職、瀆職或者嚴重不負責任作出許可決定的;
?。ㄆ撸θ罕娡对V、舉報、反映實施行政許可過程中的問題置之不理的。
第八條 負責實施行政許可的機關及行政許可責任對象在實施行政許可過程中擅自收費或者不按法定項目和標準收費的,責令退還非法收取的費用;截留、挪用、私分或者變相私分實施行政許可依法收取的費用的,予以追繳,對行政許可責任對象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九條 負責實施行政許可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實施行政許可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財產損害的,負責實施行政許可的機關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的規定予以賠償。
負責實施行政許可的機關賠償損失后,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行政許可責任對象承擔相應的賠償費用。
第十條 負責實施行政許可的機關,要積極履行對行政許可相對人的監管職責,不依法履行監督責任或監管不力造成嚴重后果或惡劣影響的,要根據情節,依照本規定第六條、第七條的規定對行政許可責任對象進行責任追究。
第十一條 農業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負責對負責實施行政許可的機關和行政許可責任對象進行監督,作出責令改正的決定。作出責令改正的決定用書面形式送達負責實施行政許可的機關。負責實施行政許可的機關要在接到責令改正書后五日內執行完畢,并就有關改正的情況三日內以書面形式向作出責令改正決定的機關報告。
第十二條 監察部駐農業部監察局發現行政許可違法行為的,或者有人舉報的,應當根據立案條件決定是否立案,并按照政紀案件調查處理的有關規定和程序處理。需要移送司法部門處理的案件,由駐部監察局作出移送的決定。
需要給予行政許可責任對象行政處分,農業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向監察部駐農業部監察局提出建議的,駐部監察局依照前款的規定立案和處理。
第十三條 負責實施行政許可的機關有義務積極協助行政許可監督機關和行政監察機關履行行政許可責任追究職責,不得隱情不報,不得干擾、阻撓行政許可監督機關和行政監察機關的調查工作。
對違反本條規定的,要對負責實施行政許可的機關的行政許可責任對象加重處理。
第十四條 本規定由農業部負責解釋。
第十五條 本規定自二○○四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附件:關于《農業部實施行政許可責任追究規定》有關情況的說明
按照部常務會議要求,駐部監察局起草了《農業部實施行政許可責任追究規定》(以下簡稱《規定》)?,F就《規定》有關情況作如下說明:
一、制定《規定》的目的、依據和意義
為規范行政許可行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加強對行政許可的監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農業部實際,制定《規定》。《規定》的制定和實施是農業部依法行政、轉變政府職能過程中的一件大事,對于建設廉潔高效的政府機關、實現行政的公正與透明、規范部機關的行政行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另外,制定有關加強行政許可監管的制度,也是國務院審改辦的要求。責任追究制度的制定體現了“有權必有責,越權要糾正,侵權要補償”的法治精神。
二、制定《規定》的原則
制定《規定》主要遵循了三條原則:一是依法辦事、實事求是原則。無論對負責實施行政許可的機關還是對行政許可責任對象違反法律法規行為的認定和處理,都要體現實事求是原則,使責任與權力對等,權力越大,責任越大,錯誤事實越重,承擔的責任后果越重。這在規定中已經得到體現。二是科學分類原則。根據實施行政許可行為過程中違法違規的實際情況,《規定》將行政許可責任追究分為情節輕微、情節嚴重、構成犯罪三種,分別給予相應處理,同時,又將承擔責任的主體分為負責實施行政許可的機關和行政許可責任對象。這樣的規定有利于區別情況分別處理,比較清楚,便于操作。三是實體性規定與程序性規定相結合原則。《規定》既是實體性規定,即對違法行政許可行為作出處理規定,又是程序性規定,規定了進行責任追究的主體機關及操作程序,即產業政策與法規司是行政許可監督的負責單位。規定駐部監察局發現行政許可違法行為的,或者有人舉報的,或者產業政策法規司提出建議的,應當根據立案條件決定是否立案,并按照政紀案件調查處理的有關規定和程序處理,或者作出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的決定。這樣的規定同樣是分工明確,便于操作,同時,一個規定就解決了實體和程序問題,不必另設規章,以解決程序問題。另外,考慮到實施行政許可過程中違規行為的性質程度、造成的影響可能有比較大的差別,《規定》中未對行政許可行為違規情況應給予的行政處分(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作出具體規定,實際上是給具體處理留下了彈性空間,有利于從事實出發進行責任追究。
三、關于《規定》有關條款的具體說明
《規定》中涉及行政處分或移送司法機關(部門)的條款,其對象均為行政許可責任對象,即為自然人。
《規定》第六條,規定了責令負責實施行政許可的機關予以改正的六種錯誤行為。同時規定,對違法情節嚴重的,要給予行政許可責任對象行政處分。這六種錯誤行為的列舉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的第七十二條。
《規定》第七條,規定了除責令負責實施行政許可的機關予以糾正外,還須對行政許可責任對象視情節給予行政處分的七種錯誤行為。這七種錯誤行為的列舉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六十五條、第六十九條、第七十三條、第七十四條和第七十七條。
《規定》第八條,對實施行政許可過程中的收費問題作出了規定。對于違法收取的費用,責令退還;對于截留、挪用、私分或者變相私分依法收取的費用的,予以追繳,對行政許可責任對象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七十五條。
《規定》第九條,規定了有關賠償責任。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七十六條。
《規定》第十條,規定了負責實施行政許可的機關的監督職責及相關責任追究辦法。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七十七條。
《規定》第十一條,明確農業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負責實施對行政許可的監督,實際上是確定了部內的監督主體是產業政策與法規司。作這樣的規定既考慮了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在執法監督上的工作職責,也考慮了中央紀委、監察部對派駐機構實行統一管理后駐部紀檢組監察局的工作職責。
《規定》第十二條,規定由監察部駐農業部監察局調查處理有關違法案件或者作出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的決定。在實施監督中,如果行政許可責任對象不構成違紀,產業政策與法規司作出責令改正的決定;如果行政許可責任對象的行政許可違法行為是被駐部監察局發現的,或者有人舉報的,或者產業政策與法規司提出行政處分建議的,由駐部監察局根據立案條件決定是否立案,并按照政紀案件調查處理的有關規定和程序處理。需要移送司法部門處理的案件,由駐部監察局作出移送的決定。這樣的規定分工明確,責任清楚,有利于充分發揮兩個部門的職能作用。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七十一條、第七十二條、第七十三條、第七十四條、第七十五條、第七十七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及相關法律、法規。
《規定》第十三條,規定了負責實施行政許可的機關的相關義務和責任。
《規定》第十四條,規定了農業部負責解釋《規定》,這項規定與《規定》中確定產業政策與法規司為實施行政許可監督主體的規定是一致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1993)
1993-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勞動行政管理公約的決定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1985-01-2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教師節的決定
1985-01-21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已修正]
1990-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
1993-07-02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1993-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1998-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2-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2006-08-27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城市道路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9-04-17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植物檢疫條例(2017修正)
2017-10-17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
2017-08-23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03年修訂)
2003-11-23醫療機構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試行)
2014-03-14國務院關于修改《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的決定
2012-12-17工傷保險條例(2010修訂)
2010-12-20國務院關于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3-08-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7-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3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2-12-08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6-2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知識產權局等部門關于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2-04-28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開展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職業健康工作現狀調查的通知
2011-04-13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關于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0-10-16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通知
2010-05-04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201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