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統計條例
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公告
第8號
《江蘇省統計條例》已由江蘇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于2014年1月16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
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14年1月16日
江蘇省統計條例
(2014年1月16日江蘇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統計管理和監(jiān)督,規(guī)范統計行為,維護統計調查對象的合法權益,保障統計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發(fā)揮統計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等法律、行政法規(guī),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于本省行政區(qū)域內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的統計活動與統計監(jiān)督管理。
第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統計工作的組織領導,將統計事業(yè)納入本地區(qū)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建立健全統計機構,加強統計隊伍建設,為統計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確保統計工作正常開展。
第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計機構(以下簡稱政府統計機構)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統計工作的組織實施、管理協調和監(jiān)督檢查。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依法組織、管理本部門職責范圍內的統計工作,實施統計調查。
第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統計信息化建設,構建統計公共信息系統和業(yè)務平臺,支持和實現資源共享、業(yè)務協同。
省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全省統計信息化建設進行統一規(guī)劃,推進統計信息搜集、處理、傳輸、存儲技術和統計數據庫體系的現代化。
政府統計機構應當制定統計信息安全應急處置預案,建立和完善統計資料備份系統,保障統計資料安全。
第六條 政府統計機構應當建立統計信用制度,定期將政府統計調查對象依法履行統計義務的信用信息提供給公共信用信息機構,供社會公眾查詢。
第七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鼓勵支持、依法規(guī)范民間統計調查,引導從事民間統計調查活動的社會中介機構等民間統計調查組織(以下稱民間統計調查組織)參與政府統計調查活動,發(fā)揮其在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扶持統計調查行業(yè)組織,發(fā)揮其聯系政府、社會的作用,促進行業(yè)的自律和有序發(fā)展。
第二章 統計調查
第八條 地方統計調查應當按照地方統計調查項目組織實施。地方統計調查項目包括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統計機構及有關部門的統計調查項目。
地方統計調查項目應當執(zhí)行國家統計標準和部門統計標準,與國家統計調查項目、部門統計調查項目互相銜接,下級地方統計調查項目不得與上級地方統計調查項目重復。
地方統計調查項目的制定應當進行必要性、可行性論證,聽取有關部門、專家和公眾的意見,并根據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科學合理設置統計指標。與人口、社會相關的統計調查項目應當合理設置分性別統計指標。
第九條 制定地方統計調查項目,應當同時制定該項目的統計調查制度,并按照下列規(guī)定審批:
(一)省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單獨制定或者與有關部門共同制定的,報國家統計局審批;
(二)設區(qū)的市、縣(市、區(qū))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單獨制定或者與有關部門共同制定的,報省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審批;
(三)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單獨制定或者與其他部門共同制定的,報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審批。
變更統計調查制度內容的,應當報經原審批機關批準。
第十條 除涉及國家秘密的以外,地方統計調查項目及其統計調查制度,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布。經國家統計局批準的,由省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自批準之日起十日內公布;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批準的,由審批機關自批準之日起十日內公布。
第十一條 地方統計調查項目及其統計調查制度未經批準或者雖經批準但未依法公布的,不得組織實施。緊急情況下,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實施的臨時性統計調查項目除外。
前款所稱的緊急情況,是指重大自然災害等突發(fā)事件對本省經濟社會發(fā)展產生重大影響的情形。
第十二條 省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應當建立全省統一的基本單位名錄庫,作為政府統計調查的基礎。
政府統計機構應當利用行政記錄等資料對基本單位名錄庫進行日常維護和更新。機構編制、民政、工商行政、稅務、質量監(jiān)督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guī)定向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提供統計所需的行政記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提供。
第十三條 國家機關、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在依法設立或者變更后三十日內,到所在地縣(市、區(qū))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建立或者變更統計調查關系。縣(市、區(qū))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應當書面告知其統計權利和義務,并及時更新基本單位名錄庫。
縣(市、區(qū))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應當根據基本單位名錄庫等有關信息,書面告知尚未建立統計調查關系的統計調查對象與政府統計機構建立統計調查關系。
第十四條 國家機關、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配備與統計任務相適應的統計信息技術設備,按照統計調查制度規(guī)定的使用計算機網絡報送等方式報送統計資料。
第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政府統計機構、有關部門應當告知政府統計調查對象在規(guī)定期限內補正:
(一)未按照統計調查制度規(guī)定的方式報送統計資料的;
(二)以紙介質方式報送統計調查表,沒有填表人、統計調查對象單位負責人簽字,或者未加蓋單位公章的;
(三)以數據電文方式報送統計資料,沒有電子簽名等身份識別標志的;
(四)發(fā)現報送的統計數據有錯誤的;
(五)其他按照統計調查制度應當補正的情形。
第十六條 政府統計調查對象未按照統計調查制度規(guī)定時間報送統計資料的,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應當書面催報。政府統計調查對象應當在催報規(guī)定的期限內報送統計資料。
第十七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及其他負責人,應當支持和保障政府統計機構、統計人員獨立行使法定職權,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自行修改統計資料、編造虛假統計數據;
(二)要求政府統計機構、統計人員或者其他機構、人員拒報、虛報、瞞報或者偽造、篡改統計資料;
(三)對依法履行職責或者拒絕、抵制統計違法行為的統計人員打擊報復;
(四)對揭發(fā)、檢舉統計違法行為的人員打擊報復;
(五)對本地區(qū)、本部門、本單位發(fā)生的統計違法行為不履行監(jiān)督管理職責。
第十八條 省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應當建立健全統計數據質量監(jiān)控制度,規(guī)范統計方法,統一指標口徑,避免政府部門統計數據的重復、交叉和不一致,保障統計數據的客觀真實。
第十九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可以按照政府采購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委托民間統計調查組織進行統計調查,實施數據搜集、核實、整理、分析和相關培訓等活動。
民間統計調查組織應當在受委托的權限和范圍內實施統計調查。未經委托,民間統計調查組織不得以政府或者政府部門的名義實施統計調查。
第二十條 接受委托實施政府統計調查活動的民間統計調查組織,應當有三名以上具有統計從業(yè)資格或者統計專業(yè)技術職務資格的專職人員,主管統計業(yè)務的負責人應當具有中級以上統計專業(yè)技術職務資格或者與統計專業(yè)相關的中級以上職稱。
第二十一條 民間統計調查組織者開展民間統計調查活動時,應當向調查對象表明身份,告知調查目的,不得以任何方式強迫調查對象接受調查,不得冒用政府統計調查的名義組織實施調查,不得欺騙、蒙蔽調查對象。
民間統計調查組織者對能夠識別或者推斷單個調查對象身份的信息和數據應當予以保密,未經調查對象同意,不得對外提供、泄露。
第三章 統計資料公布和使用
第二十二條 除依法應當保密的以外,政府統計機構、有關部門開展地方統計調查取得的統計資料,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布。
公布統計資料時,應當同時公布主要統計指標含義、調查范圍、調查方法、計算方法、調查樣本量等信息;引用其他機構或者部門資料的,應當注明資料來源。
第二十三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與計劃、財政預算,以及制定重大經濟社會發(fā)展政策等使用統計資料的,應當以政府統計機構提供的統計資料為準。
政府統計機構應當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提供統計資料。
第二十四條 民間統計調查組織者發(fā)布民間統計調查資料應當客觀真實,不得偽造、篡改,同時應當說明調查目的以及主要統計指標含義、調查范圍、調查方法、計算方法、調查樣本量等內容;引用其他組織、個人或者機構資料的,應當注明資料來源。
新聞媒體和其他單位、組織對外發(fā)布信息引用民間統計調查資料的,應當準確引用,并注明民間統計調查組織者名稱,不得偽造、篡改民間統計調查資料。
第四章 統計調查對象權利和義務
第二十五條 政府統計調查對象依法獨立填報統計資料。任何單位和個人干涉獨立填報的,統計調查對象有權抵制,并可以向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政府統計機構或者監(jiān)察機關等有關部門舉報。
第二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政府統計調查對象有權拒絕政府統計調查:
(一)未書面告知統計權利和義務的;
(二)統計調查項目及其統計調查制度未經批準或者雖經批準但未依法公布的;
(三)統計調查表未標明法定標志或者法定標志不完整的;
(四)統計調查表超過有效期限的;
(五)現場調查時,統計人員未出示政府統計機構或者有關部門頒發(fā)的工作證件的。
第二十七條 政府統計調查對象發(fā)現他人對外提供、泄露能夠識別或者推斷其身份的資料,或者將上述資料用于統計以外目的的,有權舉報。
第二十八條 除依法應當保密的以外,社會公眾有權查詢統計資料。
在統計資料法定保存期限內,政府統計調查對象可以查詢其報送的統計資料以及相關信息。對查詢結果有疑問的,政府統計機構、有關部門應當給予解答和說明;確屬錯誤的,應當予以訂正。
第二十九條 政府統計調查對象可以通過簽訂合同,委托民間統計調查組織代理統計調查活動。委托合同應當自簽訂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由委托方報所在地縣(市、區(qū))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備案。
第三十條 政府統計調查對象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本條例以及統計調查制度的規(guī)定,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提供統計調查所需的資料,不得提供不真實或者不完整的統計資料,不得遲報、拒報統計資料。
第三十一條 國家機關、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以業(yè)務活動或者生產經營中形成的原始記錄和憑證為依據,記錄統計臺賬、編制統計調查表,并按照統計調查制度的規(guī)定報送統計資料。
原始記錄、憑證、統計臺賬、統計調查表等統計資料應當留存歸檔。
第三十二條 承擔經常性政府統計調查任務的國家機關、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任用、聘用具有統計從業(yè)資格或者統計專業(yè)技術職務資格的人員從事統計工作。
第五章 機構和人員
第三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和統計任務的需要,設立從事統計工作的機構或者明確承擔綜合統計工作職責的機構,配備相適應的統計人員,并指定統計負責人,在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的指導下負責本部門、本行業(yè)的統計工作。
國家級和省級開發(fā)園區(qū)根據經濟和人口規(guī)模,明確承擔統計工作職責的機構,配備相適應的統計人員,負責統計資料的搜集、整理、匯總、上報以及催報、查詢和數據核查工作。
第三十四條 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根據經濟和人口規(guī)模,明確承擔統計工作職責的機構,配備相適應的統計人員,負責本區(qū)域統計工作的組織實施、管理、協調,履行政府綜合統計的職能。
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應當指定專人負責統計工作。
第三十五條 政府統計機構、統計人員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如實搜集、報送統計資料,不得偽造、篡改統計資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不真實的統計資料,不得有其他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本條例規(guī)定的行為。
政府統計機構、統計人員對其負責搜集、審核、錄入的統計資料與統計調查對象報送的統計資料的一致性負責。
第三十六條 政府統計機構、有關部門應當對統計人員開展統計專業(yè)培訓和職業(yè)道德教育,提高其綜合素質。
統計人員應當接受統計繼續(xù)教育,提高業(yè)務素質和職業(yè)道德水平。
統計人員所在單位應當支持和保障統計人員接受統計繼續(xù)教育,參加統計專業(yè)培訓。
第六章 監(jiān)督檢查
第三十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監(jiān)察機關,應當對下級人民政府、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執(zhí)行統計法律、行政法規(guī)及本條例的情況實施監(jiān)督。
第三十八條 政府統計機構應當加強對政府統計活動、民間統計調查活動的監(jiān)督檢查,依法查處統計違法行為。政府統計機構在實施監(jiān)督檢查時,有關部門、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
第三十九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對職責范圍內的統計活動實施監(jiān)督檢查,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移送有關涉嫌統計違法的材料,協助查處統計違法案件。
第四十條 政府統計機構應當明確承擔統計執(zhí)法檢查職責的內設機構,配備相適應的統計執(zhí)法檢查人員。
第四十一條 政府統計機構在調查統計違法行為或者核查統計數據時,可以發(fā)出統計檢查查詢書。被查詢對象收到統計檢查查詢書后,應當按照規(guī)定期限如實書面答復,提供相關證明和資料。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guī)定,政府統計機構或者有關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本級人民政府、上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責令限期改正,予以通報;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任免機關或者監(jiān)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
(一)違反第十一條第一款規(guī)定,地方統計調查項目未經批準或者雖經批準但未依法公布,擅自組織實施的;
(二)違反第十二條第二款規(guī)定,拒絕向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提供統計所需的行政記錄的;
(三)違反第三十五條第一款規(guī)定,不依法履行職責,不如實搜集、報送統計資料,偽造、篡改統計資料或者要求政府統計調查對象提供不真實統計資料的;
(四)違反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規(guī)定,不依法履行統計監(jiān)督檢查職責或者不依法查處統計違法行為的。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五條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規(guī)定,政府統計調查對象未在規(guī)定期限內補正的,由政府統計機構責令補正,給予警告;拒不補正的,對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或者其他組織處以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對個體工商戶處以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規(guī)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政府統計機構或者有關部門、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及其他負責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任免機關或者監(jiān)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并由政府統計機構予以通報:
(一)自行修改統計資料、編造虛假統計數據的;
(二)要求政府統計機構、統計人員或者其他機構、人員拒報、虛報、瞞報或者偽造、篡改統計資料的;
(三)對依法履行職責或者拒絕、抵制統計違法行為的統計人員打擊報復的;
(四)對揭發(fā)、檢舉統計違法行為的人員打擊報復的;
(五)對本地區(qū)、本部門、本單位發(fā)生的嚴重統計違法行為不履行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
第四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九條第二款規(guī)定,民間統計調查組織超出委托權限或者范圍實施統計調查活動的,由政府統計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民間統計調查組織者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政府統計機構責令停止調查,給予警告,并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一)強迫調查對象接受調查的;
(二)冒用政府統計調查的名義組織實施調查的;
(三)欺騙、蒙蔽調查對象的;
(四)未經調查對象同意,對外提供、泄露能夠識別或者推斷單個調查對象身份的信息和數據的。
民間統計調查組織者冒用政府統計調查的名義組織實施調查,情節(jié)嚴重的,由政府統計機構處以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應當公布統計資料而未公布,或者公布統計資料不符合規(guī)定要求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任免機關或者監(jiān)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
第四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四條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政府統計機構責令停止發(fā)布、公開更正,給予警告,可以處以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
(一)民間統計調查組織者發(fā)布偽造、篡改的民間統計調查資料,發(fā)布時不按照要求說明相關內容,或者不注明資料來源的;
(二)新聞媒體和其他單位、組織對外發(fā)布信息引用民間統計調查資料未注明民間統計調查組織者名稱,或者偽造、篡改民間統計調查資料的。
第四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二條規(guī)定,承擔經常性政府統計調查任務的國家機關、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其他組織,任用、聘用不具有統計從業(yè)資格或者統計專業(yè)技術職務資格的人員從事統計工作的,由政府統計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由任免機關或者監(jiān)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
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或者其他組織有前款行為,拒不改正的,由政府統計機構處以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八章 附 則
第五十條 涉外民間統計調查活動,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第五十一條 本條例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1989年12月15日江蘇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1997年7月31日江蘇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修正的《江蘇省統計管理條例》同時廢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姚德波律師,江蘇海郡律師事務所主任;?連云港市海州區(qū)第九屆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社員;連云港仲裁委員會仲裁員;連云港市律師協會常務理事、新醫(yī)藥產業(yè)委員會主任、紀律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連云港市公安局行政復議委員會委員、政府采購專家委員會委員。姚德波主任帶領江蘇海郡律師事務所成立了人身損害賠償法律事務部、知識產權法律事務部、刑事辯護事務部、婚姻家庭法律事務部、勞動爭議法律事務部、公司法律事務部并為本市恒瑞醫(yī)藥、豪森藥業(yè)、珠江鋼管、康緣藥業(yè)等多家上市企業(yè)提供法律服務;擔任市局刑事警察支隊、經濟犯罪案件偵察大隊、派出所等多家公安機關及大中型企業(yè)法律顧問。 “專業(yè)的團隊,專享的服務”是姚德波主任及江蘇海郡律師事務所秉持的服務理念。希望通過我們的服務為你創(chuàng)造巨大的價值! 服務領域:刑事辯護、高端商事、建設工程、房地產 聯系電話:18905130400
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2017修訂)
2017-02-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
2012-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yè)促進法
2007-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失效]
1981-12-13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2001修訂)
2001-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2002年修正)
2002-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3-04-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的決定
2003-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1991修訂)
1991-04-09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2005-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è)所得稅法[已修定]
1980-09-10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yè)法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
1991-03-02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3-03-2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會議組成的補充規(guī)定
2002-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qū)行政區(qū)域界線文字說明(2015)
2015-12-20城鎮(zhèn)燃氣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國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2017)
2017-05-28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qū)管理辦法(2015年修正)
2015-06-14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
2014-07-24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guī)的決定
2014-07-29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
2014-03-03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yè)稅條例(草案)[失效]
1984-09-18國家教育考試違規(guī)處理辦法(2012修訂)
2012-01-05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教育部等部門關于實施教育扶貧工程意見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6-27國務院關于印發(fā)生物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的通知
2012-12-29教育督導條例
2012-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