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審查和受理
第二章 對請求裁定仲裁協議效力案件的審理
第三章 對申請撤銷仲裁裁決案件的審理
第四章 對涉外案件的特別規定
第五章 其他
第一章 審查和受理
第一條 當事人請求裁定仲裁協議效力、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案件,由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受理。
第二條 提出請求裁定仲裁協議效力的當事人必須是被提請裁定的仲裁協議的簽訂人;提出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當事人必須是被申請撤銷的仲裁裁決的申請人或被申請人。
第三條 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的人是申請人,相對人是被申請人。申請人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申請書,并按照被申請人的人數提交副本。申請裁定仲裁協議效力, 應當在仲裁庭首次開庭前提出;仲裁庭根據當事人申請不開庭的協議決定不開庭審理的,應當在當事人達成不開庭的協議之前提出。申請撤銷仲裁裁決,應當在收到 裁決書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第四條 申請人遞交申請書時應當提交與其請求相關的證據材料:
(一)申請人主體資格的證明;
(二)請求裁定的仲裁協議或請求撤銷的仲裁裁決書;
(三)支持其請求的證據材料。
第五條 申請不符合受理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七日內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不予受理的裁定為終審裁定。
第六條 人民法院收到申請人的申請后,經審查認為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七日內完成立案工作。案件可編“仲”字號,并根據案件類型及人民法院內部分工交由相關審判庭審理。
第七條 請求裁定仲裁協議效力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通知仲裁委員會中止仲裁;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向仲裁委員會送達立案通知書。
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案件,如果一方當事人申請撤銷仲裁裁決,另一方當事人申請執行仲裁裁決,受理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人民法院或相關審判庭應當在立案之日 起五日內書面通知受理申請執行仲裁裁決案件的人民法院或相關審判庭,并由受理申請執行仲裁裁決案件的人民法院或相關審判庭裁定中止執行。
第八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向當事人分別送達受理通知書、應訴通知書、申請書副本,并告知當事人有關訴訟權利義務。被申請人應當在收到申請 書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答辯狀及有關證據材料;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送達申請人。
第九條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請求裁定仲裁協議效力和申請撤銷仲裁裁決案件,應當在受理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裁定,該裁定均為終審裁定。
第十條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請求裁定仲裁協議效力和申請撤銷仲裁裁決案件,應當按照非財產案件收費標準計收案件受理費,該費用均由申請人負擔。
第二章 對請求裁定仲裁協議效力案件的審理
第十一條 對請求裁定仲裁協議效力的案件,受訴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依照《仲裁法》第十六條之規定,對所爭議的仲裁協議的形式、內容進行審理。
第十二條 有效的仲裁協議應當具有下列內容:
(一)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二)仲裁事項;
(三)選定的仲裁委員會。
第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協議無效: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仲裁協議;
(二)沒有書面方式的仲裁協議;
(三)約定的仲裁事項超出法律規定的仲裁范圍的;
(四)一方采取脅迫手段,迫使對方訂立的仲裁協議。
第十四條 仲裁協議對仲裁事項或者仲裁委員會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當事人可以達成補充協議;達不成補充協議的,仲裁協議無效。
第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對仲裁事項或者仲裁委員會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
(一)沒有明確的仲裁事項;
(二)沒有約定具體的仲裁機構,也無法確定當事人愿意交付其仲裁的仲裁機構,致使當事人在執行仲裁協議中產生重大分歧;
(三)約定的仲裁機構不存在;
第十六條 《仲裁法》施行前當事人就國內糾紛依法訂立的仲裁協議繼續有效,原仲裁機構所在地依照《仲裁法》重新組建的仲裁委員會有管轄權。
第十七條 《仲裁法》實施后重新組建仲裁機構前,當事人達成的仲裁協議只約定了仲裁地點,未約定仲裁委員會,雙方當事人在補充協議中選定了在該地點依法重新組成的仲裁機構的,仲裁協議有效;雙方達不成補充協議的,仲裁協議無效。
第十八條 《仲裁法》實施后依法重新組建仲裁機構前,當事人在仲裁協議中約定了仲裁機構,按照有關規定能夠確定新的仲裁機構的,仲裁協議有效。
第十九條 當事人對仲裁協議效力有異議,一方當事人請求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另一方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如果仲裁委員會先于人民法院接受申請 并已作出決定,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如果仲裁委員會接受申請尚未作出決定,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同時通知仲裁委員會中止仲裁。
第二十條 人民法院對仲裁協議效力作出裁定后,應當將裁定書分別送達當事人、仲裁委員會。
第三章 對申請撤銷仲裁裁決案件的審理
第二十一條 人民法院受理申請撤銷仲裁裁決案件后應當組成合議庭,依照《仲裁法》第五章之規定進行審理。
第二十二條 有證據證明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撤銷裁決:
(一)沒有仲裁協議的;
(二)裁決的事項不屬于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委員會無權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五)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第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認定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裁定撤銷該裁決。
第二十四條 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的,應當書面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并裁定中止撤銷程序。仲裁庭重新仲裁后,當事人申請撤銷重新仲裁 的裁決的,人民法院應當恢復撤銷程序,當事人對重新仲裁的裁決未再申請撤銷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終結撤銷程序;仲裁庭拒絕重新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恢 復撤銷程序。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合議庭審理,可以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
(一)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
(二)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三)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第二十六條 超出仲裁協議范圍的裁決事項如果可以與對仲裁協議范圍以內的裁決事項分開,只撤銷超范圍仲裁部分的裁決。
第二十七條 人民法院作出撤銷裁決或者駁回申請人撤銷裁決申請的裁定后,應當將裁定書分別送達當事人、仲裁委員會。
第四章 對涉外案件的特別規定
第二十八條 涉外案件是指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是外國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爭議的標的物在國外;民事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或者消滅在國外。
涉港、澳、涉臺案件適用涉外案件的有關規定。
第二十九條 對于涉外案件外方當事人訴訟主體、委托代理人代理權限的審查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辦理;對于外方當事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的審查應當適用當事人本國法律進行審查,對于仲裁庭已經確認的外方當事人主體資格,可以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予以確認。
第三十條 涉外案件的期間、送達、審理期限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特別規定”辦理。
第三十一條 審理請求裁定仲裁協議效力的案件,應當首先確定仲裁協議效力適用的法律,并依照所確定的法律裁定仲裁協議的效力。
(一)在訂立仲裁協議時或者發生爭議后,當事人經協商一致,選擇了確認仲裁協議效力適用的法律,應當適用當事人選擇的法律;
(二)當事人在仲裁協議中未直接約定適用的法律,但明確約定了仲裁地或者仲裁機構的,可以適用仲裁地國或者仲裁機構所在地國的法律;
(三)當事人對確認仲裁協議效力適用的法律未協商一致,又未在仲裁協議中約定仲裁地或者仲裁機構的,按照最密切聯系的原則確定所應適用的法律。
第三十二條 人民法院認為在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或者事后達成的仲裁協議無效、失效或者內容不明確的,在裁定之前必須報請高級人民法院進行審查,如果高級人民法院同意該意見,應報最高人民法院,待最高人民法院正式答復后方可裁定。
第三十三條 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涉外仲裁裁決具有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之一,應予撤銷裁決或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的,應在受理申請后三 十日內報請高級人民法院進行審查,如果高級人民法院同意上述意見,應在十五日內報最高人民法院,待最高人民法院答復后,方可裁定撤銷裁決或通知仲裁庭重新 仲裁。
第三十四條 當事人提出證據證明涉外仲裁裁決有下列規定的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審查核實,裁定撤銷:
(一)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后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
(二)被申請人沒有得到指定仲裁員或者進行仲裁程序的通知,或者由于其他不屬于被申請人負責的原因未能陳述意見的;
(三)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與仲裁規則不符的;
(四)裁決的事項不屬于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
第三十五條 當事人提出證據證明涉外仲裁裁決有本規定第三十四條第(二)項或者仲裁的程序與仲裁規則不符的,經人民法院審理,可以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
第三十六條 涉外案件有關程序方面的規定,本章沒有規定的,適用國內案件的規定。
第五章 其他
第三十七條 本規定適用請求裁定仲裁協議效力、申請撤銷仲裁裁決案件的審理。本規定未作特別規定的,適用《北京市法院辦案規范》。
1999年12月3日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政府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2008-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2001修正)
2001-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1996-08-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加入《關于向國外送達民事或商事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公約》的決定
1991-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198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1986-06-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授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的準備工作機構的決定
1993-03-31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已修定]
1996-07-05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已修正)
1995-05-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2001-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
2005-02-28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2006-03-15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
2019-04-16旅行社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全國經濟普查條例(2018修訂)
2018-08-11跨省域補充耕地國家統籌管理辦法
2018-03-29農藥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16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3年修正)
2013-12-07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管理辦法(2015年修正)
2015-06-14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
2014-11-24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4-02-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2013-08-08國務院關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國務院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
2012-07-22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全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關于開展依托電子政務平臺加強縣級政府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試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1-09-13太湖流域管理條例
2011-09-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
2011-08-02關于印發《2011年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整頓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1-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