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條 產生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單位,必須把環境保護工作納入計劃,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噪聲、振動、電磁波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釋義】
本條是關于排污單位環境保護責任制度的規定。
環境保護責任制度是環境責任原則的具體體現。環境責任原則,又稱為“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原則。1996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將這項原則完整地表述為“污染者付費、利用者補償、開發者保護、破壞者恢復”。本條中著重強調的是“污染者付費”部分。
污染者付費制度,亦稱污染者負擔,指污染環境造成的損失及治理污染的費用應當由污染者承擔,而不應轉嫁給國家和社會。這項制度最充分地體現了環境保護所必須遵循的市場經濟法則,用以消除環境成本外部化或所謂的外部不經濟性,尋求利益與責任相一致的實質公平,是作為環境法重要法理學依據的民法原則的延伸。
該項制度的具體內容包括兩個方面:
(1)預防為主。產生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單位,必須把環境保護工作納入計劃,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
(2)防治結合。產生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單位,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噪聲、振動、電磁波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關聯法規】
《大氣污染防治法》第31、36、39-41、44條
《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第25-27、29、31條
《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第25、36-38、46-47、58條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16-17、20、30條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12-13、27、42-43、45條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第7-12、16-30、32-33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2014年修訂)
2014-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13年修正)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13年修正)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五十五號)
2012-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2010-04-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2004修正)
2004-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西班牙王國關于移管被判刑人的條約》的決定
2006-06-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加入《關于向國外送達民事或商事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公約》的決定
1991-03-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立法會和司法機關產生辦法的決定
1993-03-31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
1992-11-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分別制定法規和規章在深圳經濟特區實施的決定
1992-07-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0-10-31臺灣省出席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
2002-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修訂]
2002-10-28證券公司風險處置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印刷業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6年)
2016-02-06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規程》和《中小學校責任督學工作守則》的通知
2013-12-18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2012修訂)
2012-01-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常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3-08-15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3-05-18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
2012-11-09國務院關于上海市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1-01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廣東省中山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1-03-12國務院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
2011-01-21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若干意見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0-10-17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0-05-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