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委:
根據《開展基礎教育新課程實驗推廣工作的意見》(教基[2001]24號)文件的要求,我司擬在兩年實踐的基礎上,對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實驗情況組織調研,并在調研的基礎上,組織修訂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現就調研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此次調研對修訂、完善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和各科課程標準、保證本次課程改革取得成功、促進義務教育質量提高、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因各國家試驗區承擔了《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及各學科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實驗任務,調研工作主要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展開,同時各省級教研部門也要獨立組織調研工作,以保證對修訂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和各科課程標準的反饋信息全面、客觀、公正。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要求各省級教研部門、國家實驗區認真做好此項工作,并給予一定的條件保障。
二、為保證調研與修訂工作科學、有序、規范,我司組織編制了《義務教育課程調研與修訂工作方案》(簡稱《工作方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修訂工作調研提綱》和各“學科課程標準”征求意見表,已下發至各國家試驗區,并公布在教育部網站基礎教育欄目上(網址:www.moe.edu.cn)。請各省級教研部門盡快從教育部網站下載本通知附件,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參照“學科課程標準”征求意見表,組織向本省骨干教研員,包括部分省級實驗區的教研員和教師征詢有關意見和建議,形成對《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的修訂報告。
修訂報告請于7月15日前寄至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課程處。
在調研過程中如有問題和建議,請及時與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課程處聯系。
附件:1、義務教育課程調研與修訂工作方案
2、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修訂工作調研提綱
3、各學科課程標準征求意見表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
2003年5月30日
附件:1、義務教育課程調研與修訂工作方案
2、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修訂工作調研提綱
3、各學科課程標準征求意見表
附件一:
義務教育課程調研與修訂工作方案
一、修訂課程標準的目的與要求
通過系統全面的調查研究,總結兩年的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修訂、完善《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及各學科課程標準(實驗稿);保證2004年義務教育階段新課程的全面推廣,促進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扎實落實素質教育,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
修訂工作主要分為調研和組織修訂兩階段。
1、調研階段:
深入了解各學科課程標準通過兩年實踐,在課程理念、目標、框架體系、內容選擇與組織、實施建議等方面對科學性及可行性的反映。
深入了解課程標準對教學、教研及教材編寫的指導功能及實施效果。
系統整理課程標準實施以來的研究成果。
分析研究調查獲得的數據,為修改、完善課程標準提供充分的信息和科學的依據。
了解對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反映。
2、修訂階段:
建設性地修訂、完善標準,形成各學科課程標準正式印發稿。調整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
二、調研主要內容
本次調研以新課程的實施過程、效果以及實施者(教師、教研員、教材編寫人員等)的親身經歷和體驗為基礎,對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要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目標、框架結構、內容標準與要求、教學實施及評價建議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調研,同時征集實踐層面的建議和
案例。課程標準調研的具體內容見調研提綱。
本次調研涉及的學科:語文、數學、英語、科學(3-6)、科學(7-9)、物理、化學、生物、歷史與社會、歷史、地理、藝術、音樂、美術、體育、體育與健康共18個學科。(俄語、日語兩學科的調研工作由相應的標準組依據本方案的基本要求做適當調整、實施。)
三、調研方式及分工
調研方式以填寫意見表為主,輔以訪談或座談。
具體調研分工如下:
1、“基礎教育課程標準評價研究”項目組工作任務
成立“基礎教育課程標準評價研究”項目組,負責調研方案的設計,在調研工作中與各標準組、大學中心和有關實驗區保持經常性聯系、溝通信息并獲取調研資料,在此基礎上匯總、分析,向各標準組提供反饋意見和建議,向教育部提交調研總報告。
2、各省教研室和各國家級實驗區工作任務
各省教研室應根據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的有關要求,以本省骨干教研員為主要對象,也可以向部分省級實驗區的教師、教研員征詢有關意見和建議,形成對《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的修訂報告。
各國家級實驗區應根據本方案及所附各學科課程標準征求意見表,積極主動做好對各學科課程標準意見的征集工作,有針對性地組織填寫征求意見表(請各實驗區根據本地區學科實驗情況,分小學和初中,每個學科至少邀請20名教師、教研員填寫征求意見表),并通過必要的座談、訪談等形式,全面了解和搜集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實施過程及效果的情況,并及時將調研后的信息整理、匯總,分別提交對《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的修訂報告。
協助并配合各學科課程標準研制組開展調研和修訂課程標準的有關工作。
3、各學科課程標準組的工作任務
根據近兩年各標準組的研究成果、各報刊雜志圍繞課程標準實驗稿發表的觀點、意見和建議,以及在組織教材編寫、教師培訓和各省教研室和國家級實驗區提交的報告,初步形成本學科課程標準修訂意見或方案;邀請部分骨干教師、教研員、本學科專家以及本學科各套教材編寫組負責人開展專題研討,年內完成課程標準的修訂任務。
4、各大學中心的工作任務
協助項目組完成調研方案及調研提綱。
大學中心結合本中心研究的優勢及所承擔的研究項目,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題分析,提交有關課程標準修訂的建議報告,為國家咨詢決策服務。
四、調研對象
本次調研對象主要包括:教師、教研員、專家、教育行政人員、教材編寫者、學生、科學家及其他社會人士等。
五、調研及修訂工作時間表
2003年7月前,各省教研室和國家課程改革實驗區完成各自的調研工作;
2003年暑期,標準組整理來自各個渠道的各種信息,并召開專題座談會,形成對本學科標準的修訂方案;
2003年秋季,各標準組形成各學科課程標準的修訂征求意見稿,并廣泛征求意見,年內完成學科課程標準(修訂送審稿)。
附件二: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修訂工作調研提綱
1、關于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提出的課程性質定位您認為是否適宜,可以有哪些改進。
2、按照標準要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的要求,您認為標準(主要在內容標準、教學建議、評價建議、資源開發要求、教材編寫建議等部分)可以做哪些調整和改進。
3、關于學科內容選擇,比如在是否反映了社會進步和學科發展新成果,是否考慮了對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的價值,有無內容陳舊,重要內容遺漏等方面,您認為還可以有哪些改進與建議。
4、根據您近兩年的實踐經驗,您認為標準在學科內以及各學科間的相互關聯及銜接上還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是否需要用單獨章節(或段落)來說明與其他課程標準的關系。
5、課程標準應是在教師的幫助下,幾乎所有的學生通過努力都可以實現的目標,按照這一要求,您對標準各部分內容以及整體上的難易程度和容量大小,各部分內容的銜接與要求,適合學生的發展需要或水平,結合學生生活經驗等方面還有什么意見、建議。內容標準對教師而言是否容易理解與把握;是否有造成歧義的地方。
6、教學建議部分的內容是否有利于教師拓寬視野,結合學校及學生實際,可利用的資源,選擇最適宜的教學行為,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否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在學習上主動探究與實踐,形成適合學生自己的有效學習方式。根據您近兩年的實踐,您有什么建議或更好的案例。
7、評價建議部分能否有助于引導教師真正關注學習與教學的過程;是否有助于教師較好地判斷學生的學業成就;是否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評價的操作性上還有哪些改進之處;根據您近兩年的實踐,請提供有關建議、案例。
8、標準中對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部分的建議是否切實可行;標準中的活動建議和案例是否合適?有無必要補充案例和活動建議?
9.標準在文字(或某一部分文字)表述上是否通俗、流暢、明了、簡潔。標準中的概念、術語等表述是否準確。根據近兩年的實踐,您有什么修改建議(或對某一部分的修改建議)。
10、您在使用課程標準過程中還遇到了哪些困難和障礙?對本課程標準在實施保障條件(包括政策、制度、儀器配備、教師培養、培訓等)方面還有哪些建議。您對修改和完善這份課程標準還有哪些意見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