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根據1985年4月26日國務院發布的《國營企業固定資產折舊試行條例》(以下簡稱“試行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為了加強固定資產管理,正確計提折舊,合理使用折舊基金,促進企業固定資產更新改造,從1989年1月1日起,所有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國營商業、糧食、外貿、金融、保險企業停止實行綜合折舊辦法,改按“試行條例”的規定,實行分類折舊并建立健全固定資產和折舊基金的管理責任制。
第三條 固定資產折舊應按國家規定提取和使用。
第二章 提取折舊的范圍
第四條“試行條例”所稱“固定資產”,商業、糧食、外貿企業是指單位價值在800元以上,金融保險企業單位價值在5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各類設備以及雖達不到上述標準,但財政部門專項規定作為固定資產管理的財產。雖符合固定資產標準,但經財政部門專項批準不作為固定資產管理的除外。
第五條 下列固定資產應當提取折舊:
一、房屋和建筑物;
二、在用的各類設備;
三、季節性停用和大修理停用的設備。
第六條 下列固定資產不得提取折舊:
一、土地;
二、通過局部輪番大修實現整體更新的固定資產,包括企業的道路、圍堤、駁岸、露天地坪、貯池(槽)、碼頭、護岸、護坡,以及其他經財政部審查同意通過輪番大修實現整體更新的固定資產;
三、未使用和不需用的設備;
四、建設工程項目,未正式交付使用以前試用的固定資產。
第七條 企業為開發新產品、新技術和實現會計電算化而購置的測試儀器、試驗裝置、微型電子計算機等設備,其購置費按照國家規定已在成本(費用)中列支的,這類固定資產應單獨列出,視作已提足折舊的固定資產,不提取折舊。
第八條 連續停業1個月以上的企業,其設備在停用期間不得計提折舊。處于半停業狀態的企業的各類設備,除國家另有規定者外,減半提取折舊。
第九條 企業通過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租賃期滿產權歸承租方的,應由承租企業計提折舊。租賃費中按規定列入成本(費用)的部分,應視同提取的折舊。
企業租賃的固定資產,產權仍屬出租方的,由出租固定資產的企業計提折舊,在租賃費收入中補償。
第十條 帳面已經提足折舊的固定資產,不再提取折舊。但在1989年以前已經達到規定的使用年限的固定資產,如果性能尚好,仍需繼續使用,經同級財政部門(中央企業經當地中央企業財政駐廠員機構,下同)批準,可在1993年底以前繼續按原值和規定的標準提取折舊。從1994年1月1日起不得再提取折舊。
第十一條 由于社會技術進步必須由先進設備替換的落后設備,以及由于能源消耗高按國家規定應予淘汰的設備,由企業報主管部門和同級財政部門審查批準予以提前報廢,其未提足的折舊,可以補提。
確屬產品質量問題造成提前報廢的設備,其未提足的折舊,經企業主管部門和同級財政部門批準,可以補提。
由于企業經營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其未提足的折舊不再補提。
第三章 計算、提取折舊的依據和方法
第十二條 計算折舊的依據為固定資產原值。
用基本建設撥款或基本建設貸款購建的固定資產,以建設單位交付使用的財產明細表中確定的固定資產價值為原值。
用專項撥款、專用基金和專項貸款購建的固定資產,以實際購建成本為原值。
有償調入的固定資產和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以實際調入或購置價格,加上包裝費、運雜費和安裝費后的價值為原值。
無償調入的固定資產,按調出單位的帳面原值減支原來的安裝成本,加上調入單位安裝成本后的價值為原值。
通過改建、擴建后增值的固定資產,應以增值后的新價值為原值。
企業接受贈送和從海外分支機構調回的固定資產,應根據其技術性能和新舊程度按現值估價確定原值。
第十三條 企業計算、提取固定資產折舊,采取平均年限法(即直線法,下同)和工作量法。財政部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四條 下列專業設備的折舊,按工作量法計算、提取:
一、客、貨運汽車的折舊根據單位里程折舊額和實際行駛里程計算、提取;
二、大型吊、運設備按每臺班折舊額和實際工作臺班計算、提取。
不具備單獨核算條件的客、貨運汽車和大型吊、運設備,經同級財政部門同意,也可按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
第十五條 除第十四條規定者外,其余固定資產的折舊,均按平均年限法計算、提取,即根據固定資產原值、規定的折舊年限和凈殘值比例,每年均等計算、提取。
第十六條 固定資產折舊應按月提取,并計入當月成本(費用)。
按季核算成本(費用)的企業,可按季提取和計入該季成本(費用)。
新購建的固定資產應從購建入帳后的下月開始計提折舊,至提足折舊或按規定停止計提折舊時止。
第十七條 季節性使用的生產、加工設備,其全年應提折舊,要在生產、加工期內全部提足,計入生產期的成本(費用)。
季節性使用的空調、采暖設備,其全年應提折舊,應按12個月均等提取。
第四章 折舊率和單位折舊額
第十八條 各類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根據各類固定資產實物磨損和自然損耗價值的大小分別確定。具體折舊年限按“試行條例”所附《國營企業固定資產分類折舊年限表》執行。
第十九條 固定資產的折舊率和單位折舊額,分別按下列辦法確定:
一、平均年限法的年折舊率,根據固定資產原值減去凈殘值后的余額和折舊年限確定。
??? 計算公式為:
固定資產 (1-預計凈殘值率)
= ×100%
年折舊率 /規定的使用年限
固定資產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折舊率/12
固定資產季折舊額=固定資產月折舊額×3
二、工作量法的折舊額按照設備的原值減去凈殘值后的余額和規定的總工作量確定。
計算公式為:
單位里程 (原值-預計凈殘值)
(一) =
折舊額 /規定的總行駛里程
每臺班 (原值-預計凈殘值)
(二) =
折舊額 /規定的總工作臺班數
??? 第二十條 固定資產的凈殘值為殘值減去清理費用后的余額。
第二十一條 各類固定資產的凈殘值比例,在原值3%至5%的范圍內,由企業主管部門確定,報同級財政部門備案。
某些固定資產的凈殘值比例,需要低于原值3%或高于原值5%的,須報經同級財政部門同意。
第二十二條 符合本辦法第十一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其未提足的折舊,根據該項固定資產在用期間已提折舊和從購置到報廢的月數,計算補提。
??? 計算公式為:
在用期間已提折舊額
月補提折舊額=----------
在用期間月數
應提折舊額-已提折舊額
補提期月數=-------------
月補提折舊額
??? 第五章 折舊基金的使用
第二十三條 折舊基金是企業固定資產更新改造資金的主要來源。企業提取的折舊除交納能源交通重點建設基金和按國家規定用于歸還貸款以及用于交納租賃費外,應按規定專項用于企業固定資產的更新改造,不得挪作它用。
第二十四條 企業的折舊基金可以同 企業留利中的生產發展基金或業務發展基金統籌安排,用于企業固定資產的更新改造。
第二十五條 提取大修理基金的企業,在保證正常大修理的前提下,可將大修理基金同折舊基金統籌安排使用。
第二十六條 企業的營業性固定資產同非營業性固定資產所提折舊應分別管理。營業性固定資產所提折舊不得用于非營業性固定資產(包括職工宿舍、食堂、托兒所、俱樂部等)的新建、擴建、改建或購置。
第二十七條 折舊基金由企業按規定掌握使用。企業主管部門不得平調、集中企業的固定資產折舊基金。
第二十八條 企業之間可以在自愿互利的基礎上有償調劑資金,集中用于固定資產更新改造。
第六章 折舊基金的管理和監督
第二十九條 企業要建立健全經濟責任制,加強對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編制長期和年度的固定資產更新改造計劃,及時辦理固定資產報廢、改造、更新。
第三十條 企業經理(廠長、行長)對本企業固定資產和折舊基金的管理、固定資產更新改造負直接領導責任。
第三十一條 企業主管部門對本系統企業固定資產折舊基金的使用、固定資產更新改造計劃的執行情況和經濟效益負責進行監督和指導。
第三十二條 財政、稅務、審計部門有權對所轄管區內企業折舊基金的提取、使用以及更新改造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三十三條 企業必須接受監督、檢查,如實反映情況和提供資料。
第三十四條 對違反本辦法,有下列行為之一者,應按“試行條例”有關規定處理:
一、任意改變國家統一規定的固定資產分類折舊年限或總工作量,多提或少提折舊的;
二、自行擴大折舊基金使用范圍,挪用折舊基金的;
三、盲目購建固定資產,造成嚴重損失浪費的。
第七章 附 則
第三十五條 提取大修理基金的企業,仍按現行規定比率提取。未經財政部同意,不得自行多提或少提大修理基金。
第三十六條 某些固定資決需要調整折舊年限的,須經財政部批準。
第三十七條 商業、糧食、外貿、金融、保險系統所屬工業企業的固定資產折舊,可按1986年5月19日財政部發布的《國營企業固定資產折舊試行條例實施細則》執行。
第三十八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可按本辦法的規定制定具體實施辦法,抄財政部備案。
各商貿金融主管部門可按辦法規定對直屬企業制定具體實施辦法,抄財政部備案。
第三十九條 本辦法解釋權屬財政部。
第四十條 本辦法從1989年1月1日起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嚴懲嚴重破壞經濟的罪犯的決定[失效]
1982-03-08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2001-06-30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役軍官法
2000-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
198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國務院關于華僑捐資興辦學校辦法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1995年)
1995-09-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6-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1996)
1996-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1999-04-29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放射性藥品管理辦法(2017修訂)
2017-03-01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5-04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登記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地圖管理條例
2015-11-26國務院關于取消76項評比達標表彰評估項目的決定
1970-01-01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
2012-11-13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全國交通安全日”的批復
2012-11-18國務院關于上海市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1-01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
2012-09-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2-03-1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海南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1-12-01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的決定
2010-12-20國務院關于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
2010-11-19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等部門關于依法打擊和防控資本市場內幕交易意見的通知
2010-11-16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若干意見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0-10-17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
2009-11-0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09年節能減排工作安排的通知
2009-07-19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關于2009年糾風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
2009-03-27關于企業集團內部使用的有關憑證征收印花稅問題的通知
200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