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局:
《
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63號,以下簡稱《條例》)第十九條規定"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單位應當實施經營管理技術措施"。為貫徹《條例》有關規定,2002年11月19日,文化部頒布了《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計算機經營管理系統技術規范》(WH/T16-2002,以下簡稱《規范》)?,F就實施《規范》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行政部門要以貫徹《條例》、實施《規范》為契機,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全國聯網,分級監控;功能完備,標準統一"的原則,采取招標等方式組織開發、安裝本地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計算機經營管理系統(以下簡稱管理系統),進而建立健全網絡文化市場計算機管理系統,形成統一、高效、便捷的網絡文化市場管理平臺,提高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效能。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行政部門要由分管領導和文化市場管理部門負責人直接領導本轄區內管理系統的組織建設工作,制定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首先在本轄區內建立起省、地、縣三級管理平臺并實現上下級間聯網運行,為將來實現全國聯網,建成全國統一的網絡文化市場計算機管理系統做好準備。
二、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將委托專業檢測機構對各軟件企業申報的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管理系統軟件進行檢測,合格者頒發認證文書。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行政部門應當從通過檢測獲得認證的管理系統軟件中,采用招標等方式統一選用一套軟件,本著減輕經營者負擔的原則依法確
定安裝管理系統的收費標準。
要充分考慮到本轄區內不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差距,統籌安排,調劑余缺,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給予必要的經濟扶持,保證本轄區內省、地、縣三級管理平臺的全面建立和聯網運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組織開發本轄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計算機經營管理系統時可以結合本地管理需要,在文化部《規范》的基礎上增加新的功能要求。凡未通過檢測獲得認證的管理系統軟件,各地均不得選用。已安裝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管理系統軟件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按照文化部《規范》的要求,進行相應的系統調整升級,并按以上程序通過檢測獲得認證后,進行全面更新。
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行政部門要在2003年3月底前完成管理系統軟件的選型工作,并向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報送實施方案。在2003年6月底前,完成管理系統的調試、試點工作。在2003年12月底前完成本轄區內管理系統的全部安裝工作并正式運行。在管理系統的應用開發和安裝中,要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單位,在"網吧"等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中的每一臺客戶機上,以相同的警示語和省、地、縣三級文化市場舉報電話等為內容,設置統一的開機界面。同時,要在接口標準、存儲和傳輸等功能實現方面,為將來全國管理系統的互聯互通創造必要的條件。
四、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行政部門要統一指導本轄區內省、地、縣三級管理中心的建設,指定專人負責監控和維護。要聯合管理系統軟件開發單位對文化市場管理稽查人員進行培訓,大力提高各級文化市場管理稽查人員使用計算機和網絡的能力,熟練掌握管理系統的操作技巧,并按照上級文化行政部門的管理要求,及時貫徹實施各項工作。要強化管理稽查人員的法制觀念和責任意識,使用管理系統中的一些需要特定授權的功能時必須嚴格依法辦事,保護上網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凡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和管理規定的,要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和法律責任。要強化信息安全意識,采取充分的信息安全技術手段,防止計算機病毒、黑客等非安全因素對管理系統的操作系統和應用系統的入侵及惡意攻擊。在信息的存儲、傳輸、訪問、處理及其他系統功能的實現過程中,要采取訪問控制、數據加密、身份認證等技術措施保護重要信息數據的安全。
五、各級文化行政部門要提高認識,把握機遇,積極穩妥地推進"網吧"等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管理系統的建設工作。要充分考慮未來全國文化市場管理信息化的發展趨勢,把"網吧"等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管理系統的建設與未來整個文化市場計算機管理系統的建立結合起來,為最終建成全國文化市場計算機管理體系奠定基礎。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將組織有關技術專家,從2003年6月起,對各地的管理系統開發和運行工作進行檢查指導。對工作開展好的地區,予以表彰;對進度遲緩、不符合要求的地區,予以通報批評,并限期改正。各地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可及時向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反映。
附:《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計算機經營管理系統技術規范》
二○○二年十二月九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行業標準
WH/T16-2002
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
計算機經營管理系統技術規范
Technical Standard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Business Premises for Internet Access Services
?。ㄒ詴嫖谋緸闇剩 ?
2002-11-19發布 2002-11-20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發布
目 次
前言
1目的和范圍6
2引用標準6
3術語和定義6
4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計算機經營管理系統基本功能7
4.1主題內容和適應范圍7
4.2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計算機經營管理系統結構7
4.2.1系統結構7
4.2.2系統要求7
4.2.3系統安全7
4.3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端基本功能8
4.3.1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服務器端基本要求8
4.3.2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客戶機端基本要求9
4.4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中心端基本要求9
4.4.1省級管理中心9
4.4.2市級管理中心11
4.4.3區縣級管理中心12
5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計算機經營管理系統數據編碼13
5.1互聯網地址編碼13
5.2日期及時間編碼13
5.3管理中心編碼結構13
5.3.1省級管理中心13
5.3.2市級管理中心13
5.3.3區縣級管理中心13
5.4顧客身份證件類型代碼13
5.4.1編碼方法13
5.4.2身份證件類型代碼表14
5.5場所編碼結構14
5.6場所狀態代碼14
5.6.1編碼方法14
5.6.2場所狀態代碼表15
5.7場所處罰結果代碼15
5.7.1.編碼方法15
5.7.2處罰代碼表16
5.8處罰原因代碼16
5.8.1編碼方法16
5.8.2代碼表16
5.9場所報警事件類別代碼17
5.9.1運行游戲報警事件類別代碼17
5.9.2場所其它報警事件類別代碼18
5.10顧客帳號編碼結構18
5.11客戶機遠程控制類型編碼19
6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計算機經營管理系統數據交換20
6.1管理中心基本數據交換格式20
6.1.1省級管理中心20
6.1.2市級管理中心21
6.1.3區縣級管理中心22
6.2場所服務器端顧客信息基本數據交換格式23
6.2.1基本數據交換格式23
6.2.2說明23
6.2.3顧客信息基本數據交換格式的使用24
6.3場所信息基本數據交換格式24
6.3.1基本數據交換格式24
6.3.2說明24
6.4場所處罰結果基本數據交換格式25
6.4.1基本數據交換格式25
6.4.2說明25
6.5場所日志信息基本數據交換格式25
6.5.1基本數據交換格式25
6.5.2說明26
6.6場所服務器端報警信息基本數據交換格式26
6.6.1基本數據交換格式26
6.6.2說明27
6.7場所客戶端顧客登錄信息基本數據交換格式27
6.7.1基本數據交換格式27
6.7.2說明28
6.8場所客戶端報警信息基本數據交換格式28
6.8.1基本數據交換格式28
6.8.2說明28
6.9市及省級管理中心對客戶端遠程控制信息基本交換格式29
6.9.1基本數據交換格式29
6.9.2說明29
前 言
本《規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提出。
本《規范》起草單位:文化部文化市場司、文化部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計算機經營管理系統技術規范管理辦公室。
本《規范》起草人員:劉強 莊力可 李廣。
本《規范》由文化部文化市場司負責解釋和修改。
1目的和范圍
為了規范全國網絡文化市場管理系統的開發與應用,便于數據處理,實現集中管理,特制定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計算機經營管理系統技術規范(以下簡稱《規范》)。
本《規范》的編寫以二00二年九月二十九日國務院第363號令公布的《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中的有關規定為依據,是為了滿足網絡文化市場管理需要而制定的具體技術指標。
2 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規范中引用而構成為本規范的條文。本規范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規范都會被修訂,使用本規范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260-1999中行政區劃代碼
GB / T 7408-1994 數據元和交換格式信息交換日期和時間表示法
GB 23l2-1980 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 基本集
GB/T 2659-1994 世界各國和地區名稱代碼
GB/T 3304-1991 中國各民族名稱的羅馬字母拼寫法和代碼
3 術語和定義
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以下正文內簡稱為“場所”) (Business Premises for Internet Access Service): 是指通過計算機等裝置向公眾提供互聯網上網服務的網吧、電腦休閑室等營業性場所。
省(自治區、直轄市) (Province): 按GB/T 2260-1999中的規定。
市(地區、自治州、盟及直轄市所屬市轄區和縣) (City): 按GB/T 2260-1999中的規定。
縣(市轄區、縣級市、旗) (County): 按GB/T 2260-1999中的規定。
代理服務器 (Agent Server): 顧客利用場所內客戶機端程序發出請求,通過場所局域網內一臺計算機,由該計算機再向遠端服務器程序提出請求,遠端服務器程序響應該計算機的請求并提供相應的數據;該計算機再將相應的數據提供給場所內發出請求的客戶機,該計算機處于客戶機與服務器之間,稱之為代理服務器。
客戶機 (Client): 是指場所內向公眾提供的計算機等裝置。
顧客 (End User): 是指通過場所內提供的計算機等裝置進行消費的個體。
顧客帳號 (User Identification): 是指根據場所內顧客填寫的有效信息,由場所內的計算機等設施自動生成的識別顧客身份的代碼。
部 (Ministry): 本文中未具體指定的該名稱,均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4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計算機經營管理系統基本功能
4.1主題內容和適應范圍
(1)本章中規定了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計算機經營管理系統的結構、系統各組成部分間的連接方式、傳輸的加密要求及基本功能的實現。
(2)適用于所有通過計算機等裝置向公眾提供互聯網上網服務的營業性場所,以及各級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對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的技術措施。
4.2 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計算機經營管理系統結構
4.2.1系統結構
(1)場所計算機經營管理系統分為兩個部分:場所端和場所管理中心端。
(2)場所端分為兩個部分:場所客戶機端和場所服務器端。
(3)場所客戶機端軟件安裝在場所的每一臺客戶機上。場所服務器端軟件安裝在場所內充當代理服務器的計算機上。
(4)場所管理中心端分為三個部分:區縣級管理中心、市級管理中心和省級管理中心。
4.2.2系統要求
(1)省級管理中心、市級管理中心要求有國際互聯網IP(真實的、固定的IP或有域名)。
(2)場所內的客戶機必須以局域網方式通過代理服務器接入互聯網,局域網內的客戶機必須采用靜態IP。
(3)場所要求有專用的計算機作為代理服務器,并要求代理服務器具有國際互聯網真實的IP,以便場所管理中心對其做相應操作。
4.2.3系統安全
(1)各級管理中心之間,特別是場所管理中心與互聯網之間,必須采取必要的信息安全技術手段對于操作系統、場所管理中心予以保護,防止計算機病毒、黑客等非安全因素對管理系統、場所管理中心的入侵及惡意攻擊。
(2)在信息的存儲、傳輸、訪問、處理及系統功能的實現過程中,應采取訪問控制、數據加密、身份認證等技術保護管理系統、場所管理中心重要信息數據的安全。訪問控制、數據加密、身份認證等技術要求能夠采用先進的理論和技術,具有較高的保密強度和抗攻擊能力,同時符合國家相關管理機構的有關規定。
4.3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端基本功能
4.3.1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服務器端基本要求
4.3.1.1顧客信息的收集
(1)提供對于顧客信息的登記錄入功能,錄入數據的內容必須包含顧客賬號、顧客賬號密碼、顧客姓名、顧客證件類型、顧客證件號碼、發證機關或單位名及國家名。
(2)提供對于顧客的信息編輯(增加、刪除、修改)功能。
(3)提供對于顧客賬號、顧客姓名、證件類型、證件號碼、發證機關、單位名、國家名的查詢功能以及各數據項的查詢。
(4)若有效證件為身份證,則需對總長(15或18位)、行政區位、出生年月日等值進行基本的
合法性鑒別。
(5)必須有技術措施保證在同一網吧同一時段內同一身份的顧客不得在不同的客戶機上登錄。
4.3.1.2報警日志管理
(1)必須根據省級管理中心的規定控制場所的營業時間;對規定時間外營業的事件必須同時報警上傳至市及省級管理中心服務器。
(2)生成規定時間外營業的事件報警內容必須符合本《規范》中“場所服務器端報警信息基本數據交換格式”(6.6.1)中的規定。
(3)必須根據省級管理中心的規定,指令客戶端對不良游戲及其網站報警并阻斷,將報警信息同時上傳至市及省級管理中心服務器。
(4)生成游戲報警信息內容必須符合本《規范》中“場所服務器端報警信息基本數據交換格式”(6.6.1)中的規定。
(5)對顧客上網產生的報警事件報警(同一時段有同一身份的顧客在不同的客戶端登錄),并將報警信息同時上傳至市及省級管理中心服務器。
(6)生成顧客上網產生的報警事件內容必須符合本《規范》中“場所服務器端報警信息基本數據交換格式”(6.6.1)中的規定。
(7)報警事件上傳的同時在本地數據庫中做出標識。
(8)報警事件必須實時上傳。
(9)必須保證上傳數據的完整性和正確性。
4.3.1.3顧客上網日志管理
(1)必須能記錄顧客上網日志。
(2)日志內容必須符合本《規范》“場所日志信息基本數據交換格式”(6.5.1)中的規定。
(3)必須保證本地顧客上網日志保存60天。
4.3.1.4數據傳輸
(1)必須提供顧客信息、日志信息和報警信息通過互聯網傳輸到市及省級管理中心數據庫的功能。
(2)遠程控制必須符合本《規范》中“客戶機遠程控制類型編碼”(5.11)中的規定。
(3)必須保證省級管理中心最新管理內容的技術措施能夠及時更新,最長不得超過三小時。
(4)必須保證上傳數據的完整性和正確性。
4.3.2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客戶機端基本要求
4.3.2.1客戶機端的管理
(1)必須提供技術措施,保證顧客未經登記,不能操控客戶機。
(2)必須保證場所服務器的最新游戲管理數據能夠及時更新到客戶端,最長不得超過三小時。
(3)必須保證根據場所服務器最新的游戲管理等數據對不良游戲進行實時阻斷,同時向場所服務器發送報警信息。
(4)必須保證根據場所服務器的最新游戲網站管理數據(包含URL、IP地址)對其站點進行實時阻斷,同時向場所服務器發送報警信息。
(5)必須保證根據場所服務器的遠程控制指令執行相應的操作。
4.3.2.2數據傳輸
(1)必須提供日志信息和報警信息通過局域網傳輸到場所服務器的功能。
(2)報警信息必須實時上傳。
(3)必須保證上傳數據的完整性和正確性。
4.4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中心端基本要求
4.4.1省級管理中心
(1)管理中心的操作系統必須支持部級管理部門的用戶享有運行于該操作系統上的應用程序的最高權限。
(2)錄入功能:
提供對于市級管理中心信息錄入的最小單元必須符合本《規范》中“管理中心基本交換格式”(6.1.2.1)的規定不可缺省項。
提供對于區縣級管理中心信息錄入的最小單元必須符合本《規范》中“管理中心基本數據交換格式”(6.1.3.1)的規定不可缺省項。
(3)提供對于管理中心信息的編輯(增加、修改、刪除)功能:
對于市級管理中心信息的編輯。
對于區縣級管理中心信息的編輯。
(4)提供各類信息的查詢功能:
對于市級管理中心信息的查詢功能,按市級管理中心編碼、名稱、負責人、聯系人查詢及“管理中心基本交換格式”(6.1.2.1)中各數據項的查詢。
對于區縣級管理中心信息的查詢功能,按區縣級管理中心編碼、名稱、負責人、聯系人查詢及“管理中心基本交換格式”(6.1.3.1)中各數據項的查詢。
對于場所報警信息的查詢功能,按“場所服務器端報警信息基本數據交換格式”(6.6.1) 中各數據項的查詢。
對于場所處罰結果信息的查詢功能,按“場所處罰結果基本數據交換格式”(6.4.1)中各數據項的查詢。
對于場所內顧客上網日志信息的查詢功能,按“場所日志信息基本數據交換格式”(6.5.1) 中各數據項的查詢。
對于顧客信息的查詢,按“場所服務器端顧客信息基本數據交換格式”(6.2.1)中各數據項的查詢。
(5)具體管理技術措施的制訂:
必須根據部級管理中心禁止運行的游戲名稱,制訂具體管理技術措施。
必須根據部級管理中心禁止登錄的游戲網站,制訂具體管理技術措施。
必須根據部級管理中心對場所營業時間的規定,制訂具體管理技術措施。
(6)通訊功能:
提供對于場所報警信息的實時接收功能。
提供市級管理中心對場所處罰結果信息的獲取功能,按“場所處罰結果基本數據交換格式”(6.4.1)的規定。
提供對于場所內顧客上網日志信息的獲取功能,按“場所日志信息基本數據交換格式”(6.5.1)的規定。
顧客資料的獲取,按“場所服務器端顧客信息基本數據交換格式”(6.2.1)的規定。
根據授權可遠程操控場所內客戶機重啟、關閉,獲取客戶機屏幕數據。
(7)顯示及打印功能:
提供對于場所報警信息的顯示和打印功能。
提供對于查詢結果的屏幕顯示功能和打印功能。
提供對于統計結果的屏幕顯示功能和打印功能。
提供對于遠程獲取客戶機屏幕數據的顯示功能。
(8)提供對查詢結果的數據分類等統計功能。
(9)系統維護功能:
提供定時自動或手動進行數據備份的功能,建立備份日志,時間段可控。
提供從備份介質進行數據恢復的功能。
(10)權限管理功能:
對查詢數據、管理內容設置和系統維護進行分級權限控制。
具有對分級授權管理員進行身份鑒別的功能。
4.4.2市級管理中心
(1)錄入功能:
提供對于場所信息錄入的最小單元必須符合本《規范》中“場所信息基本數據交換格式”(6.3.1)的規定不可缺省項。
提供對于場所處罰結果信息的錄入功能,按“場所處罰結果基本數據交換格式”(6.4.1) 中規定。
(2)提供對于場所信息的編輯(增加、修改、刪除)功能。
(3)查詢功能:
提供對于場所信息的查詢功能,按場所編碼、場所名稱、法定代表人、負責人、網絡管理員、場所地址、負責人聯系電話、網絡管理員電話查詢及“場所信息基本數據交換格式”(6.3.1)中各數據項的查詢。
提供對于場所報警信息的查詢功能,按“場所服務器端報警信息基本數據交換格式”(6.6.1) 中各數據項的查詢。
提供對于場所內顧客上網日志信息的查詢功能,按“場所日志基本數據交換格式”(6.5.1) 中各數據項的查詢。
提供對場所處罰結果信息的查詢功能,按“場所處罰結果基本數據交換格式”(6.4.1)中各數據項的查詢。
提供對于顧客信息的查詢,按“場所服務器端顧客信息基本數據交換格式”(6.2.1)中各數據項的查詢。
(4)通訊功能:
提供對于場所報警信息的實時接收及顯示功能。
場所內顧客上網日志信息的獲取功能,按“場所日志基本數據交換格式”(6.5.1)的規定。
提供對于顧客信息的獲取,按“場所服務器端顧客信息基本數據交換格式”(6.2.1)的規定。
根據授權可遠程操控場所內客戶機重啟、關閉,獲取客戶機屏幕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