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任務和職責
第三章 組織機構
第四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提高生活環境衛生質量,預防和控制疾病,保護居民健康,促進環境衛生專業的發展,提高環境衛生工作的水平,特制訂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于各級環境衛生監測站和衛生防疫站的環境衛生科(組)或相應機構(下稱環境衛生專業機構)。
第三條 環境衛生專業機構的基本任務是:運用環境衛生學以及其它相關學科的理論和技術,開展生活環境因素對人群健康影響的調查研究,掌握轄區內環境因素的衛生特征和人群的健康狀況;受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委托行使衛生監督權,根據國家和地方頒布的有關衛生法規、標準,開展環境衛生監測監督,達到改善生活環境,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目的。
第四條 本條例由衛生部制訂、頒發,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貫徹實施。
第二章 任務和職責
第五條 縣、區級環境衛生專業機構的任務和職責:
(一)對縣、鎮、鄉、村建設規劃,小區規劃,小型建設項目,街道、鄉鎮企業,生活飲用水,公共場所及生活服務性行業,城鄉廢棄物處理等實施預防性和經常性衛生監督;
(二)收集整理轄區生命統計資料和其他環境、社會資料。結合本地區特點,開展生活環境對人群健康效應的監測和調研工作;
(三)對農村供水、糞便無害化處理進行衛生技術指導和衛生學評價;
(四)對鄉村、街道醫院等的基層衛生防病組織進行環境衛生知識培訓和業務指導。
第六條 地、市級環境衛生機構的任務和職責:
(一)制訂轄區環境衛生工作計劃,組織、指導區、縣級環境衛生專業機構開展各項環境衛生工作,定期進行技術培訓和考核;
(二)參加制定轄區的環境衛生法規,為當地政府當好參謀。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訂有關衛生要求,工作規范和實施細則;
(三)組織各區縣環境衛生專業機構,共同做好轄區內生活飲用水及水源地、公共場所和服務性行業生活居住區室內外空氣等環境質量的經常性衛生監測監督和環境污染急性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工作;
(四)結合轄區生活環境問題,開展人體生物材料監測和環境衛生調研工作,提出改善生活環境質量,保護人群健康的措施和對策,并及時報告有關部門;
(五)收集、整理、分析轄區生命統計資料,環境污染的健康效應監測資料,并按期填報“環境污染與人群健康監測報表”;
(六)對城市建設規劃、大中型建設項目實施預防性衛生監督;
(七)對進入生活環境的主要日用品進行衛生學評價;
(八)開展環境衛生宣傳,技術、咨詢服務。
第七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衛生專業機構的任務和職責:
(一)制訂本地環境衛生規劃,組織指導下級環境衛生專業機構開展環境衛生監測、監督、調查研究、科研工作,統一評價指標,實施質量控制,定期進行業務考核。有計劃地對本省環境衛生專業人員進行在職業務技術培訓,提高環境衛生專業隊伍的素質;
(二)參加制定本地區的環境衛生法規,制訂有關地方性環境衛生標準、規范、程序、建立健全環境衛生工作常規、基礎檔案;
(三)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居民健康狀況、人體生物材料,生活飲用水、公共場所和服務性行業、生活居住和風景旅游區的衛生監測監督和環境流行病學工作;
(四)對城市建設規劃,大、中型建設項目實施預防性衛生監督。積極參與環境影響的醫學評價;
(五)收集、整理、轄區生命統計資料、環境與人群健康效應監測資料,分析環境健康效應動態變化,提出改善生活環境質量,保護人民健康的措施和對策,包括環境病的防治等,并及時報告有關部門;
(六)對進入生活環境的主要日用品進行衛生安全性評價;
(七)開展環境衛生技術咨詢服務。逐步建立健全環境衛生信息系統。
第八條 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環境衛生監測所的任務和職責:
(一)組織指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環境衛生監測、監督、調查研究工作,協助各地解決工作中提出的技術問題;
(二)參加全國性的環境衛生法規,標準的起草、制訂、修訂工作,負責提出全國環境衛生監測規劃。組織協調全國性協作任務;
(三)定期向衛生部報告全國環境衛生監測工作,為國家制訂環境衛生工作的方針、政策、事業發展規劃提出咨詢意見;
(四)研究制訂全國環境衛生工作程序和技術規范,統一全國性的環境衛生監測、檢驗方法,開展質量控制活動。研制有關儀器;
(五)建立中心數據庫儲存全國環境衛生資料。在現有基礎上初步建立全國性計算機網絡,組織指導全國科技情報交流工作;
(六)組織出版全國性環境衛生年報;
(七)通過協作,舉辦培訓班,討論會等方式培訓省級環境衛生技術人員;
(八)研究環境因素對人體健康影響的早期指標,研究健康效應及評價方法。
第三章 組織機構
第九條 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環境衛生監測所是全國環境衛生工作的業務技術中心。
省、直轄市、自治區及地區(州、盟)、直轄市、地轄市均應因地制宜根據實際情況設置環境衛生監測站,該站是當地環境衛生監測工作的業務技術中心。監測站的組織形式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決定。
縣(旗)及市轄區衛生防疫站要有專業人員從事環境衛生監測工作。任務較重的縣區也可根據需要,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提出并報上級衛生行政部門批準建立環境衛生監測站。
第十條 要鞏固和提高現有環境衛生專業隊伍。根據當地人口多少,經濟發展,在原有基礎上逐步補充和增加各級環境衛生監測站專業人員編制。省、自治區及全國重點城市不少于40人,直轄市和工業較多的省,不少于60人,地區及一般城市不少于20人。
第十一條 環境衛生專業機構,應有衛生、化學、生物、工程等方面的專業人員組成。環境衛生專業人員的職稱及考核晉級辦法,均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章 附 則
第十二條 本條例中預防性衛生監督工作是指:對民用建筑、公共場所服務性行業,新建工程項目等進行衛生評價,選址、設計衛生審查,竣工驗收等。
本條例中經常性衛生監督工作是指:環境衛生監測、檢查、評價,衛生技術指導、表揚、處罰,以及對從業人員的健康體檢,核發,管理衛生許可證、健康證等。
第十三條 開展環境衛生工作所需的人員、經費、設備要納入衛生事業發展規劃。
第十四條 環境衛生專業機構在開展環境衛生工作中要與城建、規劃、環保、工商等方面加強協作,共同做好保護環境,增進健康的工作。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2013修訂)
2012-10-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議
2009-08-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9-04-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政府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2008-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2001-04-0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1954)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96修正)
1996-05-15臺灣省出席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協商選舉方案
1997-05-09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1994-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1998-06-26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
2006-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2016修正)
2016-06-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
2019-09-06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8)
2018-09-18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實施細則
2017-12-06旅行社條例
2009-02-20博物館條例
2015-02-09工傷保險條例(2010修訂)
2010-12-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
2013-03-2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的意見
2013-02-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3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2-12-08對外勞務合作管理條例
2012-06-0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安全審查制度的通知
2011-02-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乳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
2010-09-1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0-05-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
2010-03-19氣象災害防御條例
2010-01-27國務院關于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0-01-07全民健身條例
2009-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