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房屋拆遷糾紛應該如何訴訟?' alt='關于房屋拆遷糾紛應該如何訴訟?'/>
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是約定拆遷當事人之間民事權利與義務關系的合同,依法成立的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對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協議或者履行協議不符合約定的,按照《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的規定,一方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對方當事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有以下二種情形:其一是拆遷補償安置協議訂立后,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搬遷期限內拒絕搬遷的,搬遷期限屆滿后拆遷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其二是拆遷人與被拆遷人達成協議后,且拆遷當事人之間沒有達成仲裁協議的,一方或者雙方當事人反悔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當然,拆遷補償安置協議訂立后,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搬遷期限內拒絕搬遷的,拆遷人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或者拆遷當事人之間在拆遷補償安置協議中達成了仲裁協議的,一方當事人反悔,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仲裁裁決書一經做出即發生法律效力,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裁決內容的,另一方當事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法院申請執行。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情形:一旦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或者拆遷人、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達不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都應當經當事人申請,先由同級拆遷管理部門裁決。只有經行政裁決后,當事人仍不滿意的,方可提起行政訴訟。行政裁決是行政訴訟的前置程序。實施裁決的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被拆遷人的,由同級人民政府裁決。裁決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做出。裁決的內容是條例第13條規定的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內容。任何一方當事人或者與行政裁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裁決不服的,都可以自裁決書。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受理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等案件問題的批復》
規定:拆遷人與被拆遷人達成協議后,一方或者雙方當事人反悔的,未經行政機關裁決,僅就房屋補償、安置等問題,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作為民事案件受理。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如果現實生活中您或您的家人朋友們遇到了房產證糾紛等方面的困擾,可以直接找所在地人民法院或公安機關,直接起訴或報警立案,或者在第一時間找律霸網律師在線圖文咨詢或電話咨詢。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也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
?延伸閱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男子為“蹭吃蹭住”竟謊稱從武漢返回,拘留七日!
2020-02-14未成年犯罪會被刑拘嗎?
2020-02-20特許經營權的收益權可以質押
2020-03-04什么情況下商標注冊人可提起商標訴訟
2020-03-12追索撫養費的案件是否可以免交訴訟費?
2020-03-23勞動合同變更的條件和形式
2020-03-25整容失敗如何索賠
2020-04-10工傷傷殘等級賠償標準
2020-04-13夫妻感情破裂離婚如何分割財產
2020-04-15醫療事故和解的方式有哪些
2020-04-21農村離婚子女撫養有哪些難題?
2020-04-28婚后繼承遺產算不算夫妻共同財產?
2020-04-30夫妻婚前財產約定有沒有法律效力?
2020-04-30構成誣告陷害罪的要件有哪些
2020-04-30撿到東西不還,犯法嗎
2020-05-06要求增加子女撫養費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0-05-02婚后買房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2020-05-02婚內出軌懷孕離婚應該怎么賠償?
2020-05-02繼父可以爭奪子女撫養權嗎?
2020-05-03什么是重婚?婚外情離婚損害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05-05遺棄嬰兒會有什么后果
2020-05-05打贏官司后如何申請執行?
2020-05-06工傷鑒定十級傷殘賠償標準是多少
2020-05-06事實收養應該怎么樣解除收養關系?
2020-05-08拖欠工資多久算犯法?
2020-05-09離婚以后夫妻共同財產有哪些管轄規定?
2020-05-09離婚損害賠償有哪些法律規定和認定標準是什么?
2020-05-09申請公司注銷登記的情形有哪些
2020-05-09離婚以后具備什么情況下可以降低子女撫養費給付標準?
2020-05-10犯罪嫌疑人構成販毒無期是否可以減
2020-05-11贈與合同的性質與生效時間
2020-05-11非法入侵他人計算機,觸犯了什么法律
2020-05-12離婚子女撫養權協商有什么原則?變更有什么法律規定?
2020-05-12訂金和定金有什么區別?
2020-05-12患職業病離職,有無賠償?
2020-05-12不避讓急救車,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0-05-12治安調解一般的適用條件
2020-05-12我國遺產分割方面有哪些法律規定?
2020-05-13寫欠條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2020-05-13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的司法解釋看過來!
20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