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有關法律規定,貨物運至目的地前,承運人應當承擔運輸過程中的風險,但承運人證明貨物毀損、滅失是由于不可抗力和貨物的自然性質造成的除外。
新《民法典》將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及其相關解釋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屆時,與民法典相抵觸的規定將失效,并將被新的司法解釋所取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832條(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承運人應當對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的毀損、滅失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承運人證明貨物毀損、滅失是由于不可抗力、貨物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滅失以及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311條【承運人的賠償責任】承運人對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的毀損、滅失承擔責任,但承運人證明貨物毀損、滅失是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貨物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失,以及托運人或者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損害賠償責任。運輸合同的有關法律法規。托運人應當向承運人準確標明收貨人或者收貨人的名稱、地址,以及交付運輸的貨物的名稱、性質、重量、數量和交貨地點。托運人交付的貨物需要辦理審批、檢驗等手續的,托運人有義務提交有關審批、檢驗等手續。托運人托運易燃、易爆、有毒、腐蝕性、放射性等危險貨物的,托運人應當按照國家有關危險貨物運輸的規定進行標識、標注,并向承運人提交品名、性質和防范措施的書面材料。承運人應對托運貨物的毀損、滅失負責。貨物運輸合同的主體是托運人和承運人。托運人是委托承運人運輸貨物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托運人可以是也可以不是貨物的所有人。承運人是指運送貨物的人,主要是法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組織。貨物運輸合同涉及收貨人,收貨人是收貨人。托運人和托運人可以是同一人,但多數是第三人。第三人為收貨人的,收貨人為貨物運輸合同的關聯方,貨物運輸合同為第三人利益合同。貨物運輸合同中運輸的貨物包括各種動產,不限于貨物。不動產和無形財產不屬于貨物運輸合同中的貨物。上述知識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的解答。貨物運至目的地前,承運人應當承擔運輸過程中的風險,但承運人證明貨物毀損、滅失是由于不可抗力、貨物的自然性質等原因造成的除外。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您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社部:努力實現至2020年農民工工資基本無拖欠目標
2020-12-01發生醫療事故應該由什么部門處理
2021-03-20醫療糾紛從上訴到取證需要多長時間
2021-03-24企業債權債務分析
2020-12-02反擔保什么時候解除
2021-02-01疫情期間可以停薪嗎
2021-02-26沒通過監護人私自帶走孩子違法嗎
2020-12-14求職沒有工作經歷怎么寫
2021-03-21拼裝的汽車發生交通事故由誰賠償
2021-02-07勞動爭議的調解組織具體有哪些
2020-11-24違反壽險免責條款會有什么后果
2020-12-31意外事故證明怎么寫才有法律效力
2021-01-22旅游意外險哪些情況不賠償
2020-12-05土方車司機超分仍然上路釀事故 保險公司拒賠獲支持
2021-01-20保險船舶受損后怎樣索賠
2021-02-06注意車險理賠四大誤區
2020-11-25保險受益權基本問題探討
2020-12-12辦理土地轉讓辦法以及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23國有土地劃撥土地轉讓有哪些條例
2020-12-08拆遷補償方案全國有統一標準嗎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