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審法院審理后認為,兩原告之間的股權轉讓沒有違反法律規定,被告的辯護在法律上是毫無根據的,沒有證據證明。因此,判決確認兩原告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合法有效,被告在一個月內向原告趙頒發股權證書,并辦理了股權變更登記手續。被告拒絕上訴,二審法院維持原判,原告陳某是否符合股權轉讓條件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原告陳某不再擁有被告2.1萬元的股權,不符合股權轉讓條件。理由是:被告是根據《公司法》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公司章程對公司、股東、董事、監事、經理具有約束力。根據公司章程的規定,股東應當遵循競業禁止原則;如果公司因自愿辭職或違反勞動紀律和操作規程而終止勞動關系,公司應將公司的紅股或股權退還給公司。因此,在原告陳因辭職被公司終止后,被告有權撤回紅利分配或股權。原告離開被告公司后,在同一印刷行業從事相關工作,損害了被告公司的利益,構成競業禁止。原告共出資8000元,獲得分紅13000元,股權21000元。公司收回股權后,公司應返還原告出資8000元
另一種意見認為
原告陳擁有被告股權21000元,有資格轉讓股權。理由是:原告陳某雖與被告解除勞動合同關系,但仍享有權益,未經合法轉讓。雖然獎金分配由被告分配,但已在工商部門以原告陳的名義登記,股權應歸被告個人所有。原告陳的行為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其損害了被告公司的利益,這不構成競業禁止
編輯同意第二種意見
本案涉及競業禁止問題。原告陳是否構成競業禁止已成為解決糾紛的關鍵。所謂競業禁止,是指根據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在一定期限內不得從事相同、類似或者相關的業務,即有權限制債務人針對自身的競爭行為。競業禁止的實質是禁止員工在任職期間和離職后與本單位業務競爭,特別是禁止員工離職后從事或創建與原單位業務范圍相同的企事業單位。競業禁止對防止和限制經濟活動中的不正當競爭具有積極作用。目前,中國法律沒有明確規定,但沒有明確禁止雇主和雇員之間的就業限制。《勞動法》第22條規定,勞動合同當事人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護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有關事項。《公司法》第61條規定,董事或總經理不得經營與其為自己或他人工作的公司相同的業務,或從事損害公司利益的活動。可以說,當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禁止競爭時,禁止競爭的規定就隱含在勞動法律關系的規定中,因為禁止競爭的主要目的是保護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勞動法》第3條還明確規定,工人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稇椃ā芬灿斜Wo工人就業權利的規定。這就要求,為保護商業秘密而禁止競爭必須受到合理的限制,并由當事人根據具體需要自愿同意,以使其不與雇員依法享有的平等就業權利和自由選擇就業相沖突。否則,當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時,如果職工被迫離開與原用人單位競爭的企業,不就業,無疑會削弱他們的謀生能力,減少再就業機會,不利于社會穩定。根據權利和義務平等的原則,企業應為保護商業秘密而禁止與必要人員發生商業沖突給予相應的合理經濟補償
在本案中,被告未與原告簽訂競業禁止合同,但章程規定:“董事、監事、經理和股東必須遵守競業禁止原則,不得為自己或他人經營與公司類似的產品,不得從事損害公司利益的活動。根據《公司法》制定的《公司章程》是否可以作為被告收回原告21000元股權的理由《公司法》第61條的適用條件如下:,公司董事、經理應當自行或者同時為他人經營業務,公司的業務內容不得與其所服務的公司的業務內容相同。如果業務內容相同,則構成橫向競爭;第二,雖然自營或代他人經營的業務內容與本公司不同,但這些活動對本公司的利益是有害的。例如,雙方簽訂的合同顯然是不公平的。筆者認為,《公司法》關于公司董事、經理忠實義務和競業禁止義務的規定規定了義務主體的具體不作為義務,但義務主體本身也是具體的,即:,必須是具有公司董事和經理身份的人員,而不是具有其他身份的公司成員,如無任何職位的股東。在本案中,陳只是被告公司設立的一個部門的負責人(質量監督部主任)。雖然他是股東,但他不是董事或經理。因此,《公司法》關于公司董事和經理競業禁止義務的規定不適用于陳。雖然被告的公司章程規定股東也必須遵循競業禁止原則,但根據上述保障公民平等就業權的原則,可以說是無效的,因為它沒有規定競業禁止的期限、范圍和相關的經濟補償。此外,該條規定,如果公司與其工作的公司從事相同的業務或損害公司的利益,則給予公司的救濟權是其收入歸公司所有,而該條未規定公司可以收回其股權。由于被告公司章程中的相關規定與法律相抵觸,且為無效規定,因此不應恢復陳的股權,未經法定程序不得剝奪其股東身份,他有條件轉讓其股權
兩原告之間的股權轉讓是否合法有效?《公司法》第35條規定,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其出資時,必須經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不同意轉讓的股東應當購買轉讓的出資。如果他們不購買,則應視為同意轉讓。由此可見,《公司法》并沒有排斥股東將其出資轉讓給股東以外的人,允許股東在其股權無法正常轉讓時有條件地將其出資轉讓給公司以外的人。這個案例就是這方面的一個典型例子。盡管被告的公司章程規定“股權只能在公司員工內部轉讓”,《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公司法》適用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62條規定,轉讓股權后,公司半數以上股東同意轉讓的,不適用于本案單獨以書面形式征求意見,視為完成了《公司法》第315條規定的股東同意程序,但本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在這種情況下,鑒于resi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生活垃圾分類標志新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22被警察誤抓有賠償嗎
2021-02-14了解勞動糾紛的調解程序與常見種類
2021-02-10交通事故怎么申請財產保全
2021-02-18交通事故死亡賠償城市與農村標準各是多少
2021-02-28隔代探望權不再保留,最新草案三審稿
2021-02-20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可以復議嗎
2021-01-18分期付款買賣合同的適用情形
2021-02-16第二順位繼承人是什么
2021-03-08農田非法取土如何處罰
2020-12-13單位集資房轉讓合同范本
2021-02-25租房如何挑選中介公司
2020-12-28農民工在什么情況下可以進行投訴舉報?
2021-02-03停工留薪滿后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2保險合同的變更可以表現為什么
2021-02-17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時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2021-02-09保險合同無效案例有什么規定
2020-12-17事故第三者可否起訴保險公司要求賠償
2021-03-06無事故現場怎么理賠
2021-02-17保險公司保證金退還時間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