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攬合同的風險及防范問題有哪些
一、承攬合同的概念
承攬合同是承攬人按照定做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訂做人給付報酬的合同。
二、承攬合同的漏洞及欺詐
1.主體沒有訂立合同的資格,沒有實際履行能力。
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合同欺詐行為就是訂立合同的主體沒有訂立合同的資格,根本沒有履行能力。這種情況主要出現在以法人及其他組織為一方當事人之間訂立的合同中間,主要表現形式為:a.訂立合同的一方根本沒有提供法人資格證明;b.合同一方雖提供了《企業法人營業執照》,但為副本或復印件,其實為偽造的證明;c.合同一方提供了正式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但其實際虛報注冊資本,無實有資金,并沒有實際履行能力;d.合同一方在訂立合同時雖提供了正式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但因未參加工商局年檢已被吊銷營業執照。
2.代理人超越代理權限,以被代理人名義簽訂承攬合同。
在承攬合同的簽訂中,經常有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義簽訂合同的情況,在被代理人授權范圍內,代理人所簽訂合同的權利義務應由被代理人承受。但代理人超越代理權或代理權授權期限已屆滿后所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由行為人承擔。根據《民法通則》有關規定有可能會給合同另一方當事人造成損失。
3.定作方虛構或夸大加工任務及來源,使承攬人落入合同陷阱。
在承攬合同欺詐中,通常定作方都會虛構加工任務,或夸大加工任務,使承攬人盲目相信該任務能產生多大經濟效益,從而放松警惕,對定作方的苛刻要求不敢拒絕,在談判中處于完全被動的局面,從而為落入合同陷阱埋下伏筆。
4.定作方提出的定作要求在實際上是不可能實現的,或實現的成本明顯高于承攬方所能達到的效益。
根據承攬合同本身的要求,承攬人一定要按照定作人的要求來進行加工,并同樣以此為標準進行驗收。在承攬合同欺詐中定作人經常采用的借口就是承攬人加工的產品不符合質量標準。而事實上,定作人所給的標準實際是不可能實現的。在合同中定作人往往對定作物的質量標準定的非常簡單,或者模棱兩可,使承攬人不可能按標準完成。還有的是定作物按標準完成的成本過高,使承攬人最后不得不放棄履行。承攬人往往由于急于簽訂合同,對合同沒有進行認真審查,從而落入對方的陷阱。
以上便是律霸網小編為您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若您問題復雜,歡迎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專利權評價報告官費
2021-02-212020公司破產員工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23懷孕女子犯罪怎么處理,會坐牢嗎
2021-02-05遺產分配糾紛案件如何確定管轄權
2021-02-20交通事故致人死亡附帶民事訴訟
2020-11-30哪些交通事故會扣車
2020-11-15雇工經營是雇傭關系嗎
2020-12-11勞動關系糾紛追溯期多久
2021-01-05調崗時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1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單的種類
2021-01-15保險合同對于違法行為是否免責
2021-03-01肇事送醫院后逃逸保險報嗎
2020-12-08人身保險合同不適用損失補償原則
2020-11-23國家土地承包年限
2020-12-14土地承包經營權按照什么分配
2021-01-21土地出讓合同能否保全
2021-01-21村委會有權簽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嗎
2021-01-21房屋拆遷補償談判有什么技巧
2021-01-03公租房動拆遷安置補償中需要注意的幾個關鍵點
2020-12-20拆遷補償方式是什么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