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產公證專業律師解答:你好,雙方無法繼續下去了就離婚吧,家庭暴力可作為理由。
目前關于婚姻家庭涉及到的法律知識,行政法規小編總結如下:
精神傷害
家庭暴力
離婚律師針對下面針對這幾個問題做相關解釋:
1.精神傷害
精神損害,是指侵權行為所導致的致使受害人心理和感情遭受創傷和痛苦,
精神損失無法正常進行日常活動的非財產上的損害。如精神上的悲傷、失望、憂慮等。精神損害通常由侵犯人身權而造成,但也不排除因侵犯財產權而引起。前者如侵犯人格尊嚴或侵犯身體健康權引起受害人精神上的痛苦;后者如行政機關非法拆除相對人的建筑,致使受害人氣憤、痛苦。
精神損害對象范圍
精神損害的對象不同于精神損害的客體。對象是損害事實指向的具體權利或法益,而客體是對象所能體現的精神利益。這等同于刑法中的犯罪對象和犯罪客體的關系。有學者基于《民法通則》第120條的規定,認為精神損害對象僅指姓名權、名譽權、肖像權、榮譽權,也即“四權說”。其他有“人格尊嚴說”、“全部人身權說”、“侵害精神實體說”及“精神利益損害說”等。這些觀點有著共同的范圍即人格權。其原因在于當時“我國民事立法所規定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著重點并不在于彌補受害人的精神、心理、感情損失,而是著眼于對公民姓名權名譽權肖像權榮譽權等人格權的保護”。世易時移,變法亦矣。隨著法律對人格權
精神損害的保護日趨完備,精神損害對象范圍也由精神性人格權延伸到物質性人格權,從一般性人格利益擴展到身份權,甚至擴展到特定的財產權。
這里要理清一個問題,精神損害賠償的基礎是因為侵害人格權或其他權利,還是因為侵害了人格權或其他權利致使精神利益受到損失?顯然,精神損害賠償是因精神利益受損而賠償。而人格權和其他權利只是損害的對象。
2.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簡稱家暴,是指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以毆打、捆綁、禁閉、殘害或者其它手段對家庭成員從身體、精神、性等方面進行傷害和摧殘的行為。家庭暴力直接作用于受害者身體,使受害者身體上或精神上感到痛苦,損害其身體健康和人格尊嚴。家庭暴力發生于有血緣、婚姻、收養關系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員間,如丈夫對妻子、父母對子女、成年子女對父母等,婦女和兒童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有些中老年人、男性和殘疾人也會成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家庭暴力會造成死亡、重傷、輕傷、身體疼痛或精神痛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交貨期間無力履行合同怎么救濟
2021-02-13醉灑駕駛撞死兩人如何處罰
2021-02-25護照辦理的流程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092015交通事故賠償標準
2020-12-11離婚證據有哪些
2020-11-12毛坯房驗房的十三個步驟
2021-02-02買賣拆遷安置房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06勞務合同可以隨時解除嗎
2021-02-27勞務合同和正式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30旅游意外險怎么賠付
2021-02-18意外事故證明怎么寫才有法律效力
2021-01-22產品責任案件中生產者與銷售者之間如何承擔責任
2020-12-31非營業車輛進行營業運輸發生事故,保險公司可否免責?
2021-03-24同一被保險人兩車互撞應如何處理
2021-03-04財產保險合同的概述有哪些內容
2021-01-12再保險公司可以經營的業務有哪些
2021-02-23保險利益原則的目的和適用范圍是什么
2021-02-11校方責任保險理賠案例導言
2021-02-06荒山開發承包合同
2021-03-22該房的土地出讓金怎么算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