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脫離監護人的保護?
按照法律規定,自然人有自主能力,年滿18周歲即可脫離監護人。
監護人,是指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一切合法權益負有監護職責的人。包括:
(1)法定監護人,
(2)指定監護人,
(3)遺囑監護人,
(4)委托監護人。
上述監護人又可分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監護人應具有監護能力,符合法定資格,并克盡監護職責,否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與監護職責相適應,監護人主要具有以下權利:
(1)有權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健康。
(2)有權照顧被監護人的生活。
(3)有權管理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并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活動。
(4)有權對被監護人進行管理和教育。
(5)有權代理被監護人進行訴訟。監護人依法行使監護權利,任何組織或個人均無權干涉。
監護人的分類
對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包括未成年人和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進行監護的人。一些國家的法律規定,監護人分為3種:
①由后死亡的父或母于遺囑中指定者,稱指定監護人。
②由法律規定的一定范圍的親屬依一定順序充任者,稱法定監護人。
③由監護機關或法院選定者,稱選定監護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有監護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擔任監護人;與未成年人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有關單位同意后,也可以擔任監護人。
對于沒有上述監護人的未成年人,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被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其監護人應由下列人員擔任:
①配偶。
②父母。
③成年子女。
④其他近親屬。
⑤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有關單位同意的。
沒有上述監護人的,由其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對被監護人的近親屬、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可由有關行政機關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綜合上面所說的,監護人是針對于未成年人和精神有問題的人而設立的,如果對于自己的孩子想要擺脫監護人的看管,那么就必須要等到自己有民事能力了以后才可以,不管如果被監護人出了什么事情,作為監護人都是有法律責任的。
監護人證明在哪里開具
繼母或繼父是法定監護人嗎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爭議是先仲裁還是先訴訟
2021-03-13履行勞動法私企能例外嗎
2021-02-03人身傷亡的交通事故怎么辦
2020-11-09試用期不給轉正可以申請賠償嗎
2021-02-16打零工算雇傭關系嗎
2021-03-19如何繞開二手房中介陷阱
2020-11-08企業勞動合同免責協議書有效嗎
2021-01-26意外險哪時候理賠
2021-02-05工程保險的種類有哪些
2020-11-22去瑞士旅游買保險需要什么手續
2021-01-15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為什么會不生效
2020-11-16人身保險合同的基本條款
2021-01-22保險合同的終止
2021-02-14大理洱源發生地震,地震保險是否可理賠
2021-02-21醉駕發生車禍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5旅游購買保險要注意什么
2021-03-26超載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0-11-14未盡提示和說明義務 保險免責條款屬無效
2021-02-12保監會等發布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
2020-11-09什么情況下要補繳耕地占用稅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