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動法賠償細則的規定有哪些?
1、根據《勞動合同法》第46條規定,用人單位按照上述第36條、第40條、第41條的規定解除勞動關系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2、第47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3、除了上述情形以外,用人單位辭退員工的,就屬于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要按照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即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二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一個月工資的賠償金。
二、怎樣計算經濟補償中的工作年限
1、勞動者在單位工作的年限,應從勞動者向該用人單位提供勞動之日起計算。如果由于各種原因,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未及時簽訂勞動合同的,不影響工作年限的計算。如果勞動者連續為同一用人單位提供勞動,但先后簽訂了幾份勞動合同的,工作年限應從勞動者提供勞動之日起連續計算。
2、如勞動者甲自在某企業工作,期間勞動合同一年一簽,一直工作到年。最后一份勞動合同期滿后終止,用人單位依法支付經濟補償時,計算的工作年限應從算起,共四年。如果勞動者為同一用人單位提供勞動多年,但間隔了一段時間,也先后簽訂了幾份勞動合同,工作年限原則上應從勞動者提供勞動之日起連續計算,已經支付經濟補償的除外。
3、總之,本條“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的規定,不能理解為連續幾個合同的最后一個合同期限,原則上應連續計算。當然,隨著勞動合同法的實施,用人單位利用短期勞動長期用工的現象將會減少,這主要是勞動合同法規定了兩個措施,一是連續簽訂兩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可以要求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二是勞動合同期滿終止的,用人單位也要依法支付經濟補償
綜上所述,從提供勞動之日起計算在單位工作的年限,連續為單位提供勞動,工作年限應從提供勞動之日起連續計算,簽訂兩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可以要求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合同期滿終止,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
?
辭退補償后不能算工齡合法嗎?
最新勞動法辭退補償規定
試用期員工不合格,辭退需要給補償金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退房申請程序是什么
2020-11-14工傷賠償怎么算的
2020-12-18如何申請商標
2020-11-23對方違章停車發生刮蹭誰的責任
2020-12-18發票領購簿丟了怎么辦
2021-01-28同居期間的財產如何分配?
2021-01-26發回重審后還能提管轄權異議嗎
2021-03-13約定競業限制費按年度支付有效嗎
2020-12-27公司裁員如何報備
2020-12-04公司對女員工做人流有假嗎
2020-11-22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地
2020-12-18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工作規范的通知
2020-12-28交通意外險與航空意外險有何區別
2021-01-06意外險如何報案
2021-02-28保險合同變更的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0-12-19投保人購買人身保險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嗎
2021-02-10保險合同是什么
2021-03-16保險理賠的程序包括
2021-02-26報保險需要出示駕照嗎
2021-03-06保險業務規則和保險組織機構管理規定的行為有哪些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