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解釋》賠償權利人分為:1、受害人;2、被扶養人;3、近親屬三種。
對于受害人,應當不存在任何問題。但對于“依法應由受害人承擔扶養義務的被扶養人”《解釋》并未明確載明。對于“依法”不知《解釋》所指的是哪部法律。“受害人承擔扶養義務的”包括哪些,一般講,對于未成年的子女以及沒有收入或生活來源的父母應當說沒有歧義。但:1、未成年的子女是以年齡為界線,還是以未就業為界線;如果子女上大學或研究生是否屬于此列,如果某子女打臨工又是否屬于此列;如果說,某子女年齡超過18歲,自小殘疾未能就業在家又如果認定。2、對于受害者的父母,有一定生活來源,但在目前基本生活物資物價猛漲的情況下,僅靠其有限的生活來源不足以維持生計的,如低于當地基本工資內退(提前退養)生活費或退休金,低保家庭等情形的是否在此列。3、受害人扶養的公婆、或岳父母是否在此列;4、受害人出于愛心扶養的其他人是否在此列,等等不勝枚舉。
對于近親屬更存在諸多疑問,《解釋》本身未作規定。
如果說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修改稿)》第12條規定“民法通則中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其中沒有“祖父母”。又如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5個問題解答中,
“問:死者名譽受到損害,哪些人可以作為原告提起民事訴訟?
答:死者名譽受到損害的,其近親屬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似為全面,以死亡賠償金為例,《解釋》采用的是“繼承喪失說”,且其性質為財產損害賠償,那么就必然適用《繼承法》確定的繼承原則、繼承順序等相關規定來處理。按照《繼承法》第十條的規定,繼承具有先后順序,但《解釋》并未予以明確。
又如對于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賠償權利人又可以包括其他近親屬,且不受繼承順序的限制,理論上、感情上可以接受可能沒有爭議。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卻規定:“自然人因侵權行為致死,或者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遺體遭受侵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列其配偶、父母和子女為原告;沒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可以由其他近親屬提起訴訟,列其他近親屬為原告。”明顯排除了配偶、父母和子女存在情況下“其他近親屬”的賠償請求權。如此,《解釋》關于賠償權利人的相關規定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標駁回復審期限要多久
2021-01-112020年交通事故認定書期限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07怎么界定夫妻共同財產
2020-12-06夫妻離婚后,未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是否還有監護權
2021-01-12家庭暴力如何認定,家庭暴力的認定方法
2020-12-17贍養人的義務,贍養人應如何支付贍養費
2020-11-15外聘人員合同如何中止
2021-03-24仲裁開庭對方不來賠償怎么辦
2020-12-31房產抵押給公司需要備案嗎
2020-12-07性騷擾導致他人精神失常并自殺需要負怎樣的法律責任
2020-12-30公司末位淘汰給賠償嗎
2021-01-03合同生效后保險標的的危險程度是否確立
2021-01-04人身保險合同中“違法行為免賠”條款的理解
2021-01-25保險法的修改與保險合同格式條款
2021-02-10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效力
2021-01-15交通事故本車人員受害能否要求保險公司賠償
2021-02-06低廉團險理賠條件苛刻 7萬保單只賠2800元
2021-03-23第三者責任保險的成立要件
2021-02-17新保險法細化車險理賠時效涉及的問題有什么
2021-03-04自殺后可以獲得保險理賠嗎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