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為了防范投融資風險,增強投融資能力,促進省級國有投融資平臺公司(以下簡稱平臺公司)規范運作、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企業國有資產法》及《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以及《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2010]19號)等有關文件精神,現就加強管理,促進平臺公司規范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明確功能定位,堅持基本原則
本意見所稱平臺公司是指省政府出資設立、具有投融資職能的國有獨資公司或國有控股公司,主要包括:
湖北省聯合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湖北省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投資有限公司、湖北省交通投資有限公司、湖北省長江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湖北省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湖北省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等省級國有投融資平臺公司。
(一)功能定位。平臺公司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按照公益性、引導性、發展性的要求,整合集約政府國有資源,運用市場化手段,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不斷壯大自身實力,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齊全、分工明確、主業突出、運營規范的投融資平臺體系,為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大產業發展及其他政策性項目提供優質的投融資服務,促進全省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各平臺公司應按上述要求,在報省國資委審核確認的基礎上明晰主業,實現集約發展。
1、湖北省聯合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定位為服務
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的專業性投融資平臺,重點對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所需的重大基礎設施、節能環保產業以及其他政策性項目進行投資。
2、湖北省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投資有限公司:定位為服務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的專業性投融資平臺,重點對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基礎設施、景區景點、酒店等相關產業及其他政策性項目進行投資。
3、湖北省交通投資有限公司:定位為服務全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專業性投融資平臺,重點對全省公路、港航、橋梁、民航、鐵路等交通基礎項目和客貨運輸業、現代物流業等相關產業及其他政策性項目進行投資。
4、湖北省長江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定位為服務湖北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的專業性投融資平臺,重點對湖北長江經濟帶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汽車、石油化工、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以及“長江黃金水道”港口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行投資,承擔政策性融資平臺的職責。
5、湖北省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定位為服務全省能源保障建設的專業性投融資平臺,重點對湖北煤、電、油、氣等基礎性能源產業以及新能源產業進行投資。
6、湖北省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定位為服務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的專業性投融資平臺,重點對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等新興戰略產業,尤其是初創期企業開展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積極拓展面向高新技術特色產業鏈的企業并購重組投資;對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及孵化器進行投資;拓展創業投資管理和資產管理業務,受托管理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
(二)基本原則。平臺公司要根據自身公益性和政策性的特點,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堅持按以下基本原則運作:
1、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原則。各平臺公司投融資項目既要著眼于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體現省委、省政府的意圖,又要按照市場規律的內在要求,規范投融資行為,降低融資成本,控制投資風險,提高投融資效益。
2、堅持加快發展和防范風險相統一的原則。各平臺公司要保持資產與負債、投入與產出、現金流入與現金流出的相對平衡,防止投資過度膨脹所帶來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實現穩健經營。國家和省下撥各平臺公司的財政性專項建設資金必須??顚S?,不得交叉使用或挪作他用,不得對外擔保。
3、堅持資產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的原則。各平臺公司國有資產所有權由省政府授權省國資委行使。省國資委要維護國家所有者權益,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目標;同時又要尊重和維護公司作為獨立市場主體依法享有的法人財產權和經營自主權,不得干預公司日常經營管理活動。
4、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統籌兼顧的原則。各平臺公司作為企業首先要講求經濟效益,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投融資效益;同時又要兼顧社會效益,通過對經營性項目和公益性項目分類核算,建立經營性項目的合理盈利模式和公益性項目的成本補償機制,保障經營性項目和公益性項目同步協調實施。
二、理順管理體制,明確職責權限
要理順管理體制,按照政資分開、政企分開、資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的原則,明確平臺公司、出資人和政府行業主管部門的職責權限,保障平臺公司、出資人和政府行業主管部門的合法權益。
(一)保障
公司法人財產權。平臺公司作為獨立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享有法律法規規定的
企業法人財產權和經營自主權,主要包括:公司經營計劃、投資方案、財務預決算方案的組織實施;決定所屬全資子公司、控股公司、參股公司的人事任免及薪酬;決定公司內部管理機構設置及負責人任免;制訂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及具體規章制度等。
(二)保障出資人資產所有權。省級國有投融資平臺公司由省政府授權省國資委管理,省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企業國有資產法》等法律法規,依法加強監管,做到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
平臺公司領導人員的選拔、任用及考核,按省委確定的干部管理權限進行管理。其中:屬省委管理的領導人員,擬任人選的推薦、考核由省委組織部負責,省國資委黨委參與和配合,任免意見由省委組織部征求省國資委黨委意見后,按省管干部的程序報批;屬省國資委黨委管理的領導人員,擬任人選由省國資委黨委推薦、考核和審批,報省委組織部備案。平臺公司領導人員擬任人選的黨內審批程序履行完畢后,需要履行法定程序的,按有關規定辦理。
(三)保障行業主管部門管理權。政府行業主管部門依法履行對平臺公司的行業指導、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等政府公共管理職能,主要包括:項目規劃、產業政策指導、項目申報的組織等。
三、完善治理結構,促進規范運作
各平臺公司要完善
法人治理結構,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促進規范運作。
(一)明確公司構架。平臺公司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企業國有資產法》的有關規定,建立和完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國有獨資平臺公司不設股東會,由省國資委行使股東會職權。省國資委可以授權公司董事會行使股東會的部分職權,決定公司的重大事項。董事會應聘請一定比例的專家出任外部董事,并合理試行獨立董事。平臺公司對其全資、控股或參股企業依法行使出資者職能,按出資額行使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經營管理者等權利。
(二)加強監事會監督。省政府對國有獨資平臺公司派駐監事會;依法對國有控股平臺公司提出監事人選,并推薦監事會主席人選。各派駐監事會和監事會主席代表省政府對平臺公司履行監督職責,并向省政府報告工作情況。平臺公司監事會的日常管理工作由省國資委負責。
(三)加強規章制度建設。平臺公司要依法制訂公司章程,建立股東會、董事會、經理辦公會議事規則等相關規章制度,明確決策、審批權限和程序。上述規章制度,國有獨資公司報省國資委審批,國有控股公司提請股東會審議通過后報省國資委備案。
四、建立補償機制,支持做大做強
省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要建立政策補償機制,支持平臺公司持續健康發展。各平臺公司要加強資本運營,大力開展并購重組,探索資產證券化途徑,靈活運用銀行信貸、企業債券、信托計劃、產業基金等融資手段,創新項目融資,爭取間接融資,擴大直接融資,提高投融資能力,增強發展后勁。
(一)建立平臺公司資本金及資產注入機制。根據發展及履職的需要,省財政按照省政府決定向平臺公司注入資本金;平臺公司應上交的國有資本經營收益應及時、足額上交省財政,符合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資本性支出要求的項目,可按規定程序申報,經批準后省財政安排資金作為國有資本金注入平臺公司;平臺公司按規定減免的稅費,經批準后可轉作國有資本金。省國資委要按照“產業相近、行業相關”的原則,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將所持有的相關國有企業資產或股權劃轉注入平臺公司,擴大平臺公司資產規模,增強平臺公司資本實力。
(二)建立虧損彌補機制。對平臺公司因承擔公益性建設項目融資任務而發生的虧損,先由平臺公司經營性收益進行彌補,缺口部分由平臺公司提出彌補方案,經省國資委和省財政廳審核,報省政府審定后列入財政預算進行彌補。
(三)建立特許經營權授予機制。根據項目需要,經省政府批準,可以授予平臺公司土地一級市場整理權、交通線路運營權、景區經營權等部分項目的特許經營權,提高平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對政府非稅收入,在嚴格收支兩條線管理的前提下,經省政府批準,可以轉增平臺公司的資本金。
五、規范經營管理,有效防范風險
省國資委及相關部門應各負其責,切實加強對平臺公司的監管,有效防范風險。
(一)規范投融資項目審批。平臺公司提出的項目投融資計劃,必須經過專家論證、經理辦公會討論、董事會決策、股東會決定等法定程序,科學決策。平臺公司投融資項目涉及政府公共管理審批事項的,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報經省政府有關部門審核后報省政府批準。對涉及面廣、關系公眾切身利益的公益性項目,省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建立項目專家論證、公示聽證制度,加強項目審核,確保項目投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宏觀調控要求和省政府決策部署,符合固定資產投資管理有關規定,避免因項目決策失誤造成損失和浪費。
(二)規范重大事項報告制度。涉及平臺公司產(股)權變動、資本經營預決算、收益分配,發行債券、子企業設立、重大投融資活動和資產的轉讓、處置、抵押以及對外擔保等事項,必須由省國資委按規定程序審批;涉及重大事項的,須經省國資委審定后報省政府批準。平臺公司進行職能范圍外的投資、股權合作、對外擔保等事宜,必須經省國資委審核后報省政府批準。
(三)規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省財政廳、省國資委要根據《湖北省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暫行辦法》(鄂政辦發[2010]115號)等有關規定,規范平臺公司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科學編制預算,合理確定經營預算目標和收益收繳指標,加強收益征收和支出管理,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和投資收益最大化。
(四)規范產(股)權轉讓及改制重組。省國資委要按照《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令第3號)的規定,規范對平臺公司產(股)權轉讓的管理。平臺公司及其重要子公司的產(股)權轉讓,要按規定進行資產評估,合理確定轉讓底價,公開征集受讓對象,在武漢光谷聯合產權交易所進場交易、競價轉讓。其中上市公司國有股權轉讓、產(股)權轉讓影響平臺公司國有控股地位的,須通過省國資委報省政府批準。平臺公司及其子公司的改制重組,應當依照法定程序,由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決定或者由公司的股東會、
股東大會決定;改制重組涉及職工安置的,應當制定職工安置方案,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職工大會審議通過。
(五)建立監督檢查機制。平臺公司要按規定向省財政廳、省國資委、省審計廳報送財務、統計報表。省國資委要加強財務監督、動態監測和預警分析,確保平臺公司正常運行。省財政廳要加強對各類財政性專項資金的監督檢查,確保資金使用依法合規。省審計廳要加強審計監督,對平臺公司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財務收支、財政性專項資金、建設項目預決算等進行年度審計,確保國有資產安全完整。省監察廳要加強效能和紀律監察,嚴肅查處失職瀆職、以權謀私等違紀違規行為,對違反決策程序造成重大失誤及違規進行投融資活動造成重大損失的責任人,要追究其責任。
(六)建立風險防范機制。平臺公司要增強風險意識,落實決策、執行、監管等三個環節的責任。要完善項目法人制度,提高投資項目的效益。要加強對高風險投資業務的管理,未經批準嚴禁從事證券期貨、
委托理財等高風險業務,防范投資及經營風險。要建立企業
法律顧問制度,促進依法治企,防范法律風險。要合理控制投融資及擔保規模,防范債務風險。對以平臺公司為借款主體、以市州縣和省直部門為用款主體的開發性貸款,要嚴格按照《湖北省利用國家開發銀行政策性貸款償債準備金管理辦法》(鄂政辦發[2006]9號)的規定,設立償債準備金賬戶,建立扣款機制,促使用款主體按期還本付息,保障平臺公司的信用。
(七)建立激勵約束機制。省國資委根據平臺公司的經營業績,對平臺公司的工資總額實行預算管理;根據資產及經營規模,在與國內同類企業對標的基礎上,對平臺公司用工實行總量控制;按照“合理界定,區別對待,分類考核,先審計后兌現”的原則,建立平臺公司業績考核制度和薪酬分配制度,根據考核結果確定公司負責人績效薪酬。對政策性業務的考核,以定性考核為主,定量考核為輔,重點考核政府確定的融資和項目建設任務完成情況;對經營性業務的考核,以定量考核為主,定性考核為輔,主要考核經營績效指標完成情況。具體考核辦法由省國資委另行制定。
本意見自印發之日起試行。
二○一一年三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