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緩解
寧波市中心城區交通擁堵工作任務責任分解》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按照全市緩解中心城區交通擁堵動員大會和市政府《關于今明兩年緩解寧波市中心城區交通擁堵的實施意見》(甬政發〔2009〕105號)精神,認真貫徹落實。
二○一○年一月二十八日
關于緩解寧波市中心城區交通擁堵工作任務責任分解
為貫徹落實全市緩解中心城區交通擁堵動員大會精神,切實有效緩解中心城區交通擁堵狀況,整體改善我市城市交通環境,根據市政府《關于今明兩年緩解寧波市中心城區交通擁堵的實施意見》(甬政發〔2009〕105號),現將緩解中心城區交通擁堵工作任務責任分解如下:
一、加強規劃研究和引導
(一)加強交通規劃研究,統籌謀劃中心城區出行難問題。
責任單位:市規劃局。
(二)編制合理的近期交通組織規劃疏解方案,加強城市慢行交通研究,開展適合寧波特色的非機動車系統和步行系統的規劃前期工作。
責任單位:市規劃局、市公安局。
二、實施交通疏解工程
(一)加快實施城市快速路系統建設工程。在3~5年內加快完成“五路四橋”、機場快速路、繞城高速東段及11條連接線工程,爭取形成快速路網,建立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基礎支撐體系。
責任單位:市建委、市交通局。
(二)加快實施城市支路和卡口改造項目。圍繞緩解中心城區交通擁堵問題,分三階段實施城市支路和卡口改造:第一階段于2010年春運前,完成老實巷南延等2條支路19個卡口項目建設;第二階段于2010年
上海世博會召開前,完成蒼水街等11條支路6個卡口建設;第三階段于2011年春運前,完成縣前街等20條支路項目建設。
責任單位:市建委、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各區政府(具體項目責任分解見附件)。
(三)加快實施核心區跨江橋梁和人行地道建設。2010年,完成外灘大橋建設、解放橋拓寬、甬江大橋東西堍匝道工程,啟動跨江(人行)橋梁和第一醫院、婦兒醫院、第三醫院人行過街地道建設(具體項目責任分解見附件)。
責任單位:市建委、市規劃局、市城管局,海曙、江東、江北區政府。
三、優先發展公共交通
(一)加快推進軌道交通建設。在軌道1、2號線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線網布局,加快其它線路的建設;強化市域軌道交通網絡規劃研究等前期工作,結合加快余慈地區發展的需要,提前啟動軌道余慈線建設。
責任單位:市軌道交通指揮部、市發改委、市規劃局。
(二)加快公交基礎設施建設。2010年新建會展路、謝家、國際會展中心等公交場站8座。
責任單位:市城管局、市發改委、市規劃局。
(三)增加公交運力,優化公交線路。2010年增加公交車投放400輛以上,新增公交線路10條,優化調整線路20條。公交線路調整提前10天向社會公告。
責任單位:市城管局。
(四)提高公交運行效率。推廣新型候車亭、燈箱站牌,改善乘車、候車條件。加快GPS智能公交調度系統的建設,積極推廣公交電子站牌,逐步構建實時智能調度系統。
責任單位:市城管局。
四、切實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一)加強重點卡口的交通管理。按照“定數量、定責任、定地點、定時間、定管理方式”要求,制定交通志愿者協管交通方案,做好以海曙區為中心的交通節點管理工作。
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城管局。
(二)開展“交警、城管聯合執法小分隊”機制建設,加強靜態交通管理,規范商業經營活動和機動車違規占用人行道行為,實現還路于民。
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城管局。
(三)優化交通組織管理。建立健全實時交通狀況分析研判制度,提高交通信息臺的引導水平。根據市區交通流量特征,擴大區域實施“四禁方案”,對“府橋”、“迎鳳”、“翠柏”、“蒼松”、“鎮安”5個片區實行單行線管理。
責任單位:市公安局。
(四)增加移動交通信號燈和臨時交通誘導牌等設施,優化交通信號系統,增設15公里交通隔離設施。
責任單位:市公安局。
(五)完成環城西路、藥行街、柳汀街、百丈東路等主要干道的“4改5”工程。
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城管局,海曙、江東區政府。
(六)擴大智能交通覆蓋范圍。盡快啟動智能交通三期建設,將鄞州中心區、東部新城區、寧波國家高新區及海曙區西部、江北區北部綜合納入市區智能交通管理范圍,全面提升交通科學管理水平。
責任單位:市公安局。
(七)加強交通秩序整治。有效遏制影響道路交通秩序和暢通的交通違法行為,不斷深化“三車三線”等各類交通秩序整治工作,重點加大對網狀線違停、路口搶道等交通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
責任單位:市公安局。
(八)實行臨時錯時上下班制度。在機場快速路和
中山路西側軌道交通1號線建設期間,實行臨時錯時上下班制度。調整現有各級黨政機關上下班時間,季節變化時,作相應調整。倡導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實行彈性工作制。
責任單位:市機關事務局。
五、加強春運組織工作
(一)優化運力組織。春運期間,加大運力組織安排工作。鐵路部門增開過境動車組和
安徽、
貴州等方向的臨客,積極向上海鐵路局爭取票源。公路、民航根據客流情況增加客車班次和航班密度,組織包車包機,方便旅客出行。
責任單位:市交通局。
(二)改進售票服務。在市中心區外的各縣(市)要加強服務,引導外來務工人員就地購票返鄉。采用多種售票方式,方便旅客購票:一是上門訂票,在全市高校開展提前訂票,為學生提供上門服務;二是電話訂票,開通完善自動語音電話訂票服務,拓寬旅客購票渠道;三是分散售票,發揮全市鐵路客票代售點的作用,方便市民和外來務工人員就近購票;四是分離售票,長途售票從南站區域分離,緩解中心城區交通壓力。
責任單位:市交通局、市教育局,各縣(市)區政府。
(三)汽車客運站實行市區聯網售票、網上售票、電話訂票和上門售票相結合,航空公司適時推出特價優惠機票,引導旅客合理選擇運輸方式出行。
責任單位:市交通局。
(四)維護運輸秩序。開展重點運輸場站和高校周邊的客運秩序整治,強化南站區域屬地化管理,嚴厲打擊票販子和站外組客,改善出行環境。完善春運應急預案,做好突發事件疏運準備。
責任單位:市交通局、市公安局,海曙區政府。
六、加強交通文明宣傳教育
(一)加強交通宣傳引導。開展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的“文明出行”新聞宣傳活動,大力倡導“綠色交通”,充分利用報刊、電視、廣播、互聯網等傳播媒體,加大宣傳力度,通過開辟專刊、專欄、專題等形式,及時總結新鮮經驗,報道先進典型,為廣泛深入開展“文明出行”活動營造輿論氛圍。
責任單位:市文明辦、市交通局、各新聞單位,各區政府。
(二)加強對中小學生、外來人員、社區居民等的文明出行教育,規范出租汽車交通行為,在全社會形成文明行車、文明走路、文明乘車的良好風尚。
責任單位:市文明辦、市交通局、市教育局、市外來務工辦、各新聞單位,各區政府。
(三)開展“文明出行”系列活動。繼續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日活動;開展文明出行示范活動,建立文明出行示范路、文明公交示范線、文明示范車,創建交通安全示范社區、示范村、示范學校、示范企業;開展“三讓”(車讓人、人讓車、車讓車)活動;開展評選“文明出行”雙十佳活動,年底前,評選出“十佳文明出行使者”,“文明出行十佳活動”;開展查糾不文明出行行為活動,全市集中開展“市民話交通”大討論,對不文明言行進行評議,提高全體市民的文明意識,增強市民糾正不文明行為的決心和摒棄不文明出行行為的自覺性。
責任單位:市文明辦、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城管局、各新聞單位,各區政府。
(四)積極發揮志愿者和群眾作用。由機關干部、離退休干部、團員青年、市民群眾等組成文明交通志愿服務總隊,各縣(市)區組建文明交通志愿服務大隊,重點對不文明出行行為進行勸導,協助交警糾正違反交通規則的行為,維護社會交通秩序。積極組織群眾參與“文明出行”活動,努力使市民的交通文明素質、城鄉文明程度有明顯提高。
責任單位:市文明辦、市公安局、市直機關黨工委、市交通局、市城管局、團市委、各新聞單位,各區政府。
七、緩解中心城區交通擁堵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增強合力。各級政府要把緩解交通擁堵擺上突出位置,周密組織,完善政策,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市里成立緩解交通擁堵工作領導(協調)小組及辦公室,負責組織協調工作,提出階段目標和工作重點,做好各項工作的部署、協調、落實。各責任單位要建立目標責任制,做好目標任務分解,切實抓好工作落實。各區要建立黨政領導牽頭的領導機構,組建精干工作班子,在緩解交通擁堵工作中發揮中堅作用。
責任單位:市緩解出行難辦公室,各區政府。
(二)增加投入,做好保障。市、區政府要按照建立公共財政的要求,把緩解交通擁堵的有關投入保障納入預算,逐年增加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經費要做到專款專用,并實行專項審計,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力爭少花錢、多辦事。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建委、市交通局,各區政府。
(三)健全考評,完善機制。各級政府要按照“解四難,創四優”的部署,建立健全緩解交通擁堵工作的決策機制、反饋機制和評估機制。嚴格對緩解交通擁堵工作的考評,將其納入對各級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各級政府年度重點工作任務目標考核和人大對部門工作評議的重要內容,并向社會公布,接受群眾監督。對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
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市緩解出行難辦公室。